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印象记

21-03-04 09:25 来源:新华网 编辑:沈文刚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题: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印象记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董瑞丰

  狼,你见过吗?武向平不会忘记,黑暗中与狼对视的那个瞬间。

  热爱户外的科学家,那一刻寒毛竖起,热血上头。

    这是2月23日在北京拍摄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强烈的求生欲,让理智战胜了恐惧。他抓起电棍,伸出帐篷外,在警报声与电光火之间,狼退缩了。

  那是2004年新疆天山深处乌拉斯台的一个普通夜晚。

  为了追寻宇宙中的第一缕光,武向平选定人迹罕至的地方架设天线。远离人群,这里可以最大程度避开调频广播和其他无线电的干扰。

  南北天山交汇处的那片荒野,高寒缺氧,不见树木;凶险和孤独相随,星辰为伴。

    2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专访了这位追光者。

  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

  说起宇宙,他满眼挡不住的光芒。

  宇宙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人类能否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第一缕光?……解开它,无疑将拓宽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填补人类认识宇宙的空白。

  这个当今观测宇宙学最热门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始终系在武向平的心头。

  敬天爱地,不舍星夜。儿时,延安黄龙山,漫天星辉驻入心田;大学和研究生,学着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却琢磨着为何类星体如此明亮;而后,他改行研究天文。

  你在看宇宙,宇宙也在看你。这种奇幻的交流,让武向平痴迷。

  2003年,他提出建设一套探索宇宙最早发光天体的方案:用一定数量规律排列的天线阵,探测红移在10以上的中性氢辐射信号——那是人类要抓捕的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

  0:00

  /2:06

  为了将理论化作现实,武向平走出办公室,走进新疆天山深处。

  高原上,四野荒芜,每年只有七、八两个月的夏季。一顶孤独的帐篷,在冷冽中驻扎,直到乌拉斯台观测基地在一砖一瓦中建成。

  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基地建设之初,他时常不喝水,患上了痛风。

  经过三年建设,南北4公里、东西3公里,两条基线组成的大型低频射电干涉望远镜阵列(21CMA)诞生,共计10287只天线。

  这是世界上最早建成并专门用于搜寻宇宙第一缕曙光的项目,率先获得了低频波段的宇宙图像。

  基于21CMA积累的重要经验,武向平后来成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中国首席科学家。

  SKA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射电望远镜。作为SKA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中国SKA清晰的科学目标和发展路线图已经确立。

    这是2月23日在北京拍摄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这个遥望宇宙的巨眼,将带来全新的宇宙信息。它的重大科学发现中,必有中国的贡献。”武向平坚信,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拨开重重迷雾,追寻到宇宙的第一缕曙光。

  “中国天眼”FAST验收后,武向平又担任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负责科学目标的遴选。

  FAST总工程师南仁东去世前,给武向平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再见时,一个快乐的老南,一个快乐的小武。”

  两位天文学家,同怀浪漫情怀,神往浩渺宇宙;又以踏实笃定的心,双脚扎在大地,一心扑向科研,为大国重器的铸就拼尽心力。

  今年4月,“中国天眼”将向世界开放。中国射电天文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上升,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类共享一个太空。“FAST和SKA,一个完全自主研发,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全面展现了我国科研能力。”武向平说。

  对遥远世界无限接近的渴望和悸动、好奇与想象,是人类超越自身的重要力量。武向平看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热爱天文,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天文学。

  十年前,他就开始为国内的大中小学生做科普,每年三四十场。中国还有大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坚持每年到贫困地区为中小学做讲座,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宇宙的奥秘。

  他看到许多西部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尚无法直接接触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外部世界,与城市同龄学生在科学素质方面的鸿沟依旧存在。

  “这是阻碍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科技资源配置特别是师资力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利用科协、院士、政协的平台,他呼吁科技资源要向农村、西部、山区倾斜。

  大江南北、千沟万壑,他以双脚丈量,践行着科普重心向西部和山区倾斜的承诺。

    这是2月23日在北京拍摄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从孩子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光,那是求知若渴的热情。他们身体坐得笔直,耳朵竖得高高,踊跃举手提问:“星星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比宇宙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外太空有没有硅基生命”……在这些脑洞大开的问题里,武向平陶醉了。

  他带着孩子们,在充满神秘的宇宙中翱翔,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武向平希望孩子们对宇宙万物有所了解,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中受到启发,由此生长为信念,影响他们对未来的选择。

  “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他说,把科学的种子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待他日长成,就是国家创新、创造能力的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量子计算等为技术引领的产业革命,呼唤着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

  武向平认为,唯有突破现行科技评价体系一些不必要的束缚,才不会错失引领世界科技革命的最佳机遇。

  2013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在履职平台上,为科研发声。这些提案,包括在“一带一路”建设下织就全方位科技协作大网、教育和科技资源配置向偏远地区中小学倾斜、建立合理与透明的科研人员薪酬体系等,其中多份提案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办理。

  今年他将呼吁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

  时不我待。逢年过节,于别人是热闹的团聚,于他却是难得的静思、钻研好时机。

  即便大年三十晚上,他依然伏案工作,为“中国天眼”勾画未来的发展蓝图,期待超越国际上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引领国际射电天文的发展大潮。

  走路如风,语速飞快,他好像一个永动机,总是蓄满能量。

  很多人汲汲以求的东西,他看得很轻。相比于个人的光环,他更愿意把青年学者推到台前。每一个项目打好扎实基础步入正轨后,他就让自己渐渐隐去,再辟新的方向。

  向着星辰,眼里有神,脑门生光。

  那光,在宇宙深处,在人心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新建中兰客专(甘肃段) 首组接触网硬横梁成功架设 新建中兰客专(甘肃段) 首组接触网硬横梁成功架设
  • 全长3639米 肃祁公路东山隧道贯通 全长3639米 肃祁公路东山隧道贯通
  •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河在召唤——罗云鹏传》出版发行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河在召唤——罗云鹏传》出版发行
  • 【师说——强国新征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为什么硬?》 【师说——强国新征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为什么硬?》
  • 兰州新区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 兰州新区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宣传活动
  • 省城医疗机构举办“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省城医疗机构举办“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 城关区持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加大公共服务供给 城关区持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 兰州:无偿献血践行雷锋精神 兰州:无偿献血践行雷锋精神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新建中兰客专(甘肃段) 首组接触网硬
2   全长3639米 肃祁公路东山隧道贯通
3   “营业执照存档已失效”短信是骗局 甘
4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部分不合格食品风
5   肩负使命再出发 满怀信心商国是——在
6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梁倩娟代表:为民
7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李恺委员:发展农
8   兰州文理学院招聘博士研究生60名
9   王嘉毅在省图省博调研时强调:发挥阵地
10   李元平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轮
11   甘肃省委政法委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警示
12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举行
13   甘肃省“庆建党百年 谱敬老新篇”诗歌
14   甘肃籍作家长篇报告文学《高高的元古堆
15   保护自然资源 共建绿色家园——甘肃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