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敢拼就能赢!——代表委员亲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中国人,敢拼就能赢!——代表委员亲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积极履职,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困难,以不同方式真扶贫、扶真贫;他们凝聚社会各方共识和力量,助推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他们奔走在神州大地上,倾听民意、聚焦民生、汇集民智…… 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
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嘱托和期待,代表委员们再次相聚全国两会会场。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宁夏、贵州、安徽、四川、西藏、海南等地的部分代表委员,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以及他们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真知灼见和深切期盼。
全国人大代表马恒燕
闽宁娃听上了中关村三小的课
本报记者 刘 峰
“想不到吧?通过电子屏,咱们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小的娃,能跟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娃共享一堂课啦!”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欣慰地说。
履职以来,马恒燕最关注的就是教育扶贫。她先后提出“国家支持宁夏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提高农村学校年生均取暖补助”等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和落实。
马恒燕告诉记者,2018年7月,教育部将宁夏列入“互联网+教育”全国示范区;11月,宁夏正式启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现在,像闽宁镇原隆小学这样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在线课堂”,在宁夏已相当普及。
“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改变命运、成就梦想,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马恒燕经常这么说,也坚持这么做。
“受环境影响,同样的课本,孩子们接受程度不同,网络课堂很容易出现听不懂、慢半拍的情况。”马恒燕说。为此,她带领团队为闽宁镇原隆小学提供定制化网络服务。同时,针对该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较弱等问题,马恒燕将其纳入二十一小集团化管理。
在马恒燕的带动下,宁夏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帮扶结对,开展在线网络互动课堂的越来越多。目前全区85%的班级配备了数字化教学设备,建成866间在线互动课堂教室,覆盖623所中小学校。
今年两会,马恒燕的议案是,下大力气补齐农村师资力量短板,提高教师待遇,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健全长效帮学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线上教育资源共享。
“我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宁夏‘互联网+教育’的支持,让更多大山里的娃实现梦想!”
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
今年争取销量再上一个台阶
本报记者 程 焕 叶 子
正月初九,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晨雾缭绕,远处的山林与民居若隐若现。一阵鞭炮声中,村里的酒厂迎来节后开工第一天。余留芬特意到酿酒车间走了一圈,“今年争取销量再上一个台阶,为乡村振兴再添一把火!”
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是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到2020年底,该村集体经济规模达1.2亿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余留芬挂念的,还有另一家小微企业——盘州市秀媚服饰有限公司。
“以往,我们村办企业岩博酒业经典款的外包装袋都是找外地企业生产。去年,我们扶持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刘汉林来做,他有技术、有抱负,很有发展前途。”余留芬想着,要去实地走访一下,看看刘汉林还有哪些困难。
20多公里外的娘娘山景区,盘州市秀媚服饰有限公司厂房里,两条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紧锣密鼓地赶制酒外包装袋的订单。
刘汉林向余留芬介绍,公司今年还将扩大生产线,解决近百人就业。余留芬很开心,当即表示今年还将为公司提供更多订单。
“其实像刘汉林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发展得好了,就愿意留下来,能够带动更多人就业。脱贫只是最低标准,未来还要朝着乡村振兴迈进,乡村振兴需要刘汉林们。”余留芬说。
岩博酒厂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不少是当地返乡就业的大学生,正是这些年轻人的回归,填补了企业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今年,余留芬的提案将重点关注人才和产业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农村引才、留才的主要落脚点。”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余留芬认为,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保障各类人才的待遇和发展机会,才能激励年轻人在农村大显身手。“今后,农村不再是退路,而是为后世子孙谋幸福的新天地!”余留芬说。
全国人大代表陈先志
一片金寨茶叶带富一方人
记者 徐 靖
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位于大别山区,这里是全国人大代表、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的家乡。
虽然已是3月,但还挺冷。“这种天气,采茶刚刚好。”陈先志告诉记者,“今年气温比较合适,最近几年我们大量使用有机肥,有效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对茶叶的生长也有帮助。”
金寨县桃岭乡,因临近梅山水库,常年水分充足,有适宜种茶的先天优势,但长期零星、分散的种植模式,难以形成产业发展气候,村民很难受益。
陈先志和9名种茶大户合作,创办了金寨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带领乡亲们把万亩荒山变成茶山花海。一片小小的茶叶,带动区域内3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3600元。
如今,“云端”直播卖茶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引进光伏项目、发展乡村旅游、走茶旅融合之路……金寨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支持金寨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大支持特色农业保险力度、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给予更加灵活的用地政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陈先志提交的议案建议件件关乎“三农”。今年两会前夕,陈先志一直在各个乡镇奔波,与种植、养殖大户交流。他准备了关于如何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赋能的议案,向大会提交。
“一片茶叶能带富一方人,通过集中连片的方式发展合作社,能让万亩荒山变绿变金。有了产业就有了‘饭碗’,再加上良好的居住景观,群众的获得感不会是一句空话。”陈先志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君
能人返乡让村里日子更红火
记者 王永战
“李伟云,以前做驾校培训,2018年回乡流转100亩地,做桃树生态种植。”
“侯德强,以前是做设施工业加工项目的,去年从成都返乡创业做豆瓣食品加工……”
说起村里的年轻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如数家珍。
岫云村地处秦巴山区,不占地利,却从十几年前全市有名的贫困村成为如今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的“电商村”。李君明白,乡村要想振兴,关键得有人才。
李君本人就是最早返乡的人之一。他原本在成都一家企业当高管,为了家乡面貌的根本改变,2008年毅然回到老家岫云村。2010年,25岁的李君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发展土鸡养殖、建立“岫云”品牌、发展电商,经过几番努力,岫云村2014年成功脱贫。
脱贫只是新生活的开始,为了让乡亲们收入更稳定、过得巴适安逸,李君又邀请众多企业开展“以购代捐”活动,把岫云村的扶贫体验店开到了成都高新区。“村里有20多人在成都的店里务工,一年收入四五万元。”
李君认为,吸引更多能人返乡创业,最要紧的是让能人们看到可以在村里有钱挣、有奔头。“这就需要政策支持,包括金融支持,政府也要帮助返乡创业人群解决难题。此外,还需要一些兜底措施帮助返乡创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现在,每逢村里在外的能人返乡,李君都要跑前跑后联系帮扶政策。“有了这些返乡能人的带动,小农户就有了学习标杆,乡村才能更快实现全面振兴。”李君笑眯眯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格桑德吉
墨脱的生活越来越热闹了
记者 琼达卓嘎
提起以前的墨脱县城,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格桑德吉直叹气:夏天泥石流,冬天雪封山,想出去难,想进来也难。
现在的墨脱,就连冬天也变得热闹起来。“县城超市里啥都能买到。前几天我从墨脱走时,还看到游客进出。”
2019年,墨脱县脱贫摘帽的喜讯让每个墨脱人为之振奋,格桑德吉说:“墨脱县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能与全国一道如期脱贫,走上富起来的道路,主要原因是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真正走出了一条具有墨脱特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近年来,墨脱县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茶叶、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特色林果种植业为代表的特色农牧产业。
“像我自己家,一个人做茶产业,一年收入就有几万元。”格桑德吉说。放眼全县,仅2019年就为农民群众发放青茶收益款1000多万元,带动了墨脱县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共计832户3677人创收。
在制定产业脱贫计划时,墨脱县也很有章法。既扶持贫困户发展能够短期内迅速见效的“短、平、快”产业,又鼓励贫困户参与发展茶叶、乡村旅游等“长、远、稳”产业,不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实体店(网店)”“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除了产业发展,大家还把巩固脱贫成果聚焦到靠教育‘挖穷根’。”格桑德吉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墨脱学校硬件软件跟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入学率达到100%,专业教师分布很均匀,许多墨脱当地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门巴族姑娘巴珍在墨脱县城开了一家墨脱特产店,在网上直播卖货,一天能卖出很多东西。”在格桑德吉眼中,墨脱每天都发生着不少新鲜事,“墨脱的生活越变越方便,大家越来越幸福!”
全国政协委员羊风极
工作本上记满乡亲增收账
记者 黄晓慧
“再过1个月就能上市,田头收购价四五块钱1斤,每亩至少能收3000斤。打安镇种了500亩,3个多月能让150多户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看着地里结实饱满的板栗南瓜,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副镇长羊风极喜上眉梢,拿笔在工作本上记着账。
这工作本,羊风极总是随身带着。打开看,密密麻麻记录着镇里每项产业的收成。“算明白了,才知道哪个产业收益最大,哪个产业收成平平。”
58岁的羊风极,1981年高中毕业后就被打安镇田表村的乡亲们推选为村委会干部,多年来带领群众开荒种橡胶,让贫穷的黎族村庄成了十里八乡都羡慕的脱贫村。
近几年,天然橡胶价格低迷,最差的年头1斤橡胶还卖不过1瓶矿泉水,胶林弃割成了羊风极的一桩心事。“实施橡胶保险”“以奖代补,鼓励胶农割胶”,作为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羊风极把这些提案带到了全国两会,得到相关部委的积极回应。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开始实施,一度“消失”的胶碗,又重新挂到橡胶树上。
老羊不满足,种胶最终还是看老天的“脸色”。要想让乡亲们发财,得多找其他的路。
看到一些乡亲种了一两季水稻后,地就撂荒了,羊风极牵线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发动村民,在800多亩撂荒地上种植南瓜和黄秋葵。
起初,镇里有人劝:“种植品种如果选不对,造成产品滞销,弄不好要落埋怨,这些事干了还吃力不讨好。”羊风极听完嘿嘿笑:“如果谁都怕落埋怨,这也不做,那也不干,谁来带领村民振兴乡村?”
老羊跑遍了省里、县里的农业科研机构,咨询了好多家农业科技公司,请农业专家到打安镇实地考察土壤状况,终于定下了种植品种。
这不,效果显出来了,今年收成准错不了!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摄
- 2021-03-04全国妇联追授周春梅、魏晶晶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2021-03-04中宣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 2021-03-04从两会“如期”召开看百年大党的执政能力
- 2021-03-04中央军委印发通知 对全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