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 奋斗未有穷期——访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丰胜
班彦村的绣娘通过手艺实现小康梦。互助扶贫局供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圆满收官之年。回眸五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地区面貌得到彻底改变,给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面对如何统筹衔接,跑好乡村振兴的“接力赛”,记者采访了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丰胜。
记者: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青海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丰胜: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根本性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总体思路,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42个贫困县、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 实际减贫53.9万人,提前一年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脱贫答卷”。
通过抓产业、稳就业、促生态、强兜底,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断增强,收入大幅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从2015年的2196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04元,年均36.8%的跨越式增幅前所未有,政策性收入占比从48.5%下降到34%,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农村牧区发展加快,高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4146个村级集体经济全面破零。
全省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5.46万名慢病患者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2.33万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强。5.2万户20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全部搬进新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234.67万名农牧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光纤宽带率均达到100%,贫困地区乡镇大电网覆盖率达到97%。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娶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感召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显著提升。广大基层干部通过脱贫攻坚,作风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通过志智双扶,贫困群众发展增收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提升。深度攻坚、稳岗就业、光伏扶贫、控辍保学、精神脱贫、易地搬迁和后续扶持等项目举措,多次获得中央领导批示认可,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省扶贫开发局将如何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
马丰胜:根据党中央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实现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今年是“十四五”的谋篇开局之年,也是夯实基础、打牢底子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省扶贫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按照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接续前行,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有效衔接,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从今年开始,我们的工作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可以用4句话、16个字来概括我们的总体工作:巩固成果、拓展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在有效衔接上,我们将重点抓三个方面工作,以推动工作任务从脱贫攻坚顺利转向乡村振兴,一是定政策,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做好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起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四梁八柱”;二是守底线,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的帮扶机制,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增强稳定性,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三是上层次,接续推进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落实好民生保障的普惠性政策,持续提升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相关新闻
- 2021-02-22就地过年,青海这些好地方他们都去了
- 2021-02-22【新春走基层】宁夏:春节景区“不打烊” 就地过年“年味浓”
- 2021-02-22有“颜”有“味” 牛在四川幸福年
- 2021-02-22三年成势 锦江之美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