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蒙草董事长王召明:倡导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

21-02-18 11:3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李红军

  【代表委员履职记】

  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春节假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的敕勒川草原成为市民的打卡之地。耐寒、耐旱的干枝梅亭亭玉立,粉白色的小花经霜傲雪,迎风绽放。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和他的蒙草团队从大青山移植驯化野生干枝梅而来的自然之美。谁能想到,这块人工草原十几年前还是砂石之地。

  致力于“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的王召明,将研究乡土植物、发展特色草种业科技视为人生追求。近30年,以采集驯化野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为起点,在全国建立10多个专项种业研究院,因地制宜建设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乡土植物繁育生产体系。蒙草“小草诺亚方舟”种质资源库中,储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2万余份,植物标本近10万份,土壤样本近140万份,生态大数据系统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种,为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保存、生态修复、生态产业、草牧业发展等提供种质资源,助力内蒙古建成中国的草种资源库。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王召明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矿、气象、土壤、生物资源等生态本底数据,建立起一整套生态指标、指数体系,形成西部地区“生态产业一张图”,从而找到更加符合生态规律的监测、保护、修复、评价、补偿、发展措施,构建更广域的“人与自然和谐生命共同体”。

  去年一年,王召明沿黄河流域调研农、林、草乡土种质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涉足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王召明说,农业上,沿黄流域特别是西北的“河套”地区,自古就是农作物特产区域,但是缺乏选育保护特色种业,引进外来品种日趋严重。林草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草种稀缺,90%都要依靠进口,林木栽植外调居多。具有生态功能、药用价值的野生乡土植物生境退化、多样性遭破坏,相关品种繁育保护技术落后。

  为此王召明提出,建设沿黄流域国家级“农林草乡土种质资源体系”。一是收集保护沿黄适地原生的“农、林、草”乡土种子,分区位、分功能、分特点的储藏标本、数字检测、延续基因、育繁应用。沿黄流域草场退化、风蚀沙化、土壤盐渍化等,需要选育当地适生植物可持续的修复保护。二是政府或企业牵头建设高标准种质资源库,加强乡土种质资源的规模化繁育推广。种质资源库是自然植物的生命备份,保护乡土种质资源培育良种,打造独特风味品质的特色品牌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建立沿黄种质资源大数据,追根溯源。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区域的符号或品牌,设立种业大数据,为特色种子建档立卡,形成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王召明说,我国虽然是植物大国,却不是乡土种业强国。生态修复用种缺乏,基础应用的科学研究、育繁推体系、市场化流通,都处在初级阶段。乡土植物的研发和壮大,民族草种业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现代化进程中,有些地区种植了许多进口草坪和引进树种,绿化效果是有了,但绿化成本过高,养护成本过贵,不适合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地情。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却种不出一片草原。挖掘、保护、合理利用道地原生物种、药用植物、生态环境用种等特色种业、特产种业品种,需创新化、乡土化、资源化和数据化的新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王召明正在积极准备建议报告。报告就建立“国家特色种业种质资源库”进行论证。王召明在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时发现,原来各个地方的特色品种大量消失。建议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国家特色种质资源库”,把全国各地有特色的种质资源都收集、鉴定、评价、保护起来,形成国家特色种业发展体系。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8日 03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人相】“98”后客运员孙佳奇:春运路上的新青年 【陇人相】“98”后客运员孙佳奇:春运路上的新青年
  •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控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控
  •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做好旅客节后返程运输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做好旅客节后返程运输
  •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守护者说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守护者说
  •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春节假期甘肃省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 共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 游敦煌  过大年 游敦煌 过大年
  •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
  •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亮相金城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亮相金城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陇人相】“98”后客运员孙佳奇:春运
2   融合共建“一盘棋” 凝聚成为“一家人
3   “天镜·甘肃”实现对“天擎”全方位监
4   春节假期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热度不减
5   兰州车站:用心守护“开往春天的列车”
6   《中新观陇·微视界》“黄”河哪儿去了
7   甘肃省博物馆牛年“耕”牛:民众不再游
8   异乡作故乡 过个幸福年
9   庆阳市100多名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人员
10   庆阳宁县:技能培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11   【“三区三州”行】甘肃碌曲:牧旅结合
12   甘肃兰州:奏响“太平鼓” 欢乐喜庆迎
13   [国家宝藏第三季]敦煌莫高窟入选国宝:
14   甘肃张掖:正月新春里 欢喜过大年 流光
15   甘肃庆阳:首批100名务工人员返岗复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