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探寻中国之治的“礼文化”密码
主讲人:林慧平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苏州博物馆志愿讲解员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古代中国是尚礼的社会,道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远大于法,为了维护这个礼法社会,古人根据各种器物的物理属性,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含义,很多物质就成为了礼的载体,玉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祭天玉器。到了周代,以玉器为核心,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礼仪制度。在《周礼》中有这样的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夏商周黄帝族使用玉器祭天,是宣告并论证国家权力的宗教仪式。祭天玉器的每种形制、颜色,对应特定天区的特殊天象和特定季节的特殊气候,具有精确的天文历法对位和宗教神话内涵。我们现在看到的玉琮,通常中空相通,分十二节,整个器物线条比例恰当,而外方内圆的形状,正是良渚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据史料记载,周代是我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教育、风俗、军事等各个方面,无不在“礼”之下行事。上自天子、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均依据既定礼仪行事,比如诸侯觐见天子,要手持玉圭,贵族服饰不但需要配玉,就连行走时玉佩发出的声音都要符合音律,形成优美的和声。百姓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几乎所有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周代以宾礼亲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由此可见,与商代的“君权神授”、盛行巫卜不同,周人将建立秩序的重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敬天爱人,德政保民”,从而形成“上下相安”、“万民和谐”的礼仪之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我们学习《周礼》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那一套具体的制度设计,而恰是制度设计背后以“和”为核心的“仁政”与“德行”,饱含着天人合一之道、中正和合之道和内圣外王之道。这是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贯穿文明,跨越时光。我国古代礼制也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滋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新闻
- 2021-02-09【这个春节,我不回家】"只要平安,在哪过年都一样"
- 2021-02-090到N个“全球首创”:这个码头创造了世界奇迹!
- 2020-04-17把“最硬的鳞”留下!20位专家仍坚守武汉
- 2020-06-12国家卫健委: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