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取到守护巍巍祁连山再现勃勃生机 ——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
近年来,张掖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张掖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家园更美丽”成为张掖市干部群众的不懈追求。
“一辈子放牧摸黑又起早,马背上失去了青春却不曾知道,放牧过羊群,放牧过马群,放牧过今天,放牧过明天……”已过花甲之年的白银蒙古族乡东牛毛村村支部书记包兴德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从祖先世代居住的祁连山草原上搬出来。老书记曾经为搬出草原而“怕”过,为限牧禁牧而“怕”过,为脱离逐水而居、转场放牧的生活而“怕”过……而如今,眼看着远处祁连山脉白雪皑皑,草原上空雄鹰翱翔,各种野生珍禽再现踪影,牧民们搬下山搞起了生态种植、舍饲养殖、文化旅游,寂静的祁连山草原再次恢复了以往生机,老书记渐渐安下了心。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充分肯定。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三年多的持续整治,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原环保部约谈、中央祁连山专项督查、新闻媒体反映和全面自查清理出的具体问题全部完成现场整治任务,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项目分类退出工作也全部完成。自然保护区少了人为扰动,多了动物种群,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甘肃也先后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石述柱、王银吉和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先进典型。特别是古浪县“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19年更是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甘肃省首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有力推进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落实。
祁连山整治后国家级保护动物成群出现情况
清理整治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
中办国办通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其中矿山生态破坏和水电站违法运行是重中之重。甘肃全省上下,痛定思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动真碰硬净化政治生态,逐个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绿色发展的全新定位中,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转型之路。金昌市永昌县地处祁连山北麓,在靠山吃山的年代,优美的祁连山也难逃被开发的命运。永昌县新城子镇向南大约2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驱车直达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下泉沟煤矿,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美丽绿色的地毯被染了黑色的污渍一样,甚是扎眼。经过近两年的整治,曾经满目疮痍的煤炭开采现场又披上了让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如果没有当地人指点,谁会想到这里以前是被开肠破肚的煤炭采挖现场呢?
永昌县下泉沟煤矿整治前后对比
经过整治,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44宗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退出,通过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围栏封育、加固护坡等措施,矿山环境全面治理恢复。
2017年初,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甘肃:祁连山生态调查》,反映祁连山生态保护中存在水电站生态用水下泄不符合规范、企业违规排污等问题。调查节目中,数座水电站未按照要求下泄生态用水的事实历然在目,引起了极大关注。面对严峻形势,甘肃省立即对保护区内的42座水电站持续开展分类处置及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全部建设安装了不受人为控制的生态基流下泄设施和监控设备,水电站引(泄)水流量数据接入生态基流监控平台,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足额下泄。
寺大隆二级水电站支洞临建房整治前后对比
为进一步夯实巩固保护成效,甘肃还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25个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整改,并实施了生态环境修复,对于保留运行的已完成手续补办工作。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整治前后对比
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在坚决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现场整治的同时,一场针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系统修复治理工程也同步展开。
张掖市采取一户确定一名护林员、一户培训一名实用技能人员、一户扶持一项持续增收项目、一户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个一”措施,实施保护区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程,核心区149户484人已全部搬出并妥善安置,95.5万亩草原实施禁牧,3.06万头(只)牲畜出售或转移到保护区外舍饲养殖,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生产经营项目全部退出,人为活动的扰动破坏基本禁绝。
“以前,牧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强,在山里挖虫草、采蘑菇的人为活动较为普遍,容易对植被造成破坏。现在不同了,大家义务当起了守林员,对发现的盗猎、伐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谈起家乡的变化,党支部书记顾伟东有讲不完的故事,“实现定居,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后,牧民们还探索出了天然放牧与‘异地借牧’结合的新模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还起到了增收致富的效果。”
开展生态宜居搬迁只是当地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而针对祁连山草原生态局部退化问题,甘肃严格实行以草定畜,落实草原奖补资金与禁牧、减畜挂钩政策,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发展模式,采取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退牧还草、补播改良等措施,加快整治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已提前完成三年减畜21.97万羊单位的任务。同时,对祁连山保护区林草“一地两证”重叠区域重新确权颁证,567万亩林草重叠面积实现权属分明,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全面解决。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以林地保护和建设、草地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水土保持、冰川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支撑工程为支撑,累计完成投资34.49亿元,占总投资的95.02%;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祁连山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为重点,累计完成投资75.79亿元,占总投资的92.97%。金昌市在停止一切形式天然林采伐、实现森林资源“零消耗”的基础上,抢抓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六大工程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统坚持不懈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防沙治沙和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通过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试点市工作,实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线下项目,初步编制祁连山浅山区绿化10年规划,将每年5月份第二个星期确定为“祁连山生态修复义务植树周”,在保护区内种植乔木林5906亩,浅山区内种植灌木林5200亩、乔木林3134亩,随着生态治理恢复等项目的实施,受损区域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祁连山下游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突破4亿立方米,创1972年以来新高,青土湖由荒漠再现碧波荡漾的景象,水面达到26.67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
青土湖由荒漠再现碧波荡漾、水鸟栖息景象
着力强化开发利用监管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人为活动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甘肃制定了《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已于2017年11月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任务,在永昌县开展了勘界定标的试点工作。同时,制定《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将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0个县列入范围,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项目审批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严格规范全省自然保护区内项目审批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规范自然保护区内项目规划、审批工作,将祁连山等各类自然保护区原规划建设的水电开发项目全部调出。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制度,开展环评合法性审查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已完成第3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将自然保护区全部纳入禁止勘查开采区。省水利厅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站取水许可管理的意见》,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续建项目,一律禁止审批取水许可。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林业系统各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对自然保护区全部项目进行清理排查整治;制定了《甘肃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验收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区生态修复验收标准和实施步骤。张掖市还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实现了对祁连山179处环境问题整改点和治理点监测全覆盖,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天地一体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拳”的出击,为进一步加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制度保障,也为今后构建常态化保护修复治理机制提供了有力遵循。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为积极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甘肃省编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甘肃省片区实施方案》,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省政府将祁连山22个保护站和18个森林派出所全部上划省林草局管理,进一步理顺祁连山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开展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和建立利益双方责权相配套政策框架试点工作。制定《甘肃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实施意见》,推进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健全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定肃南县为试点县,编制完成肃南县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印《甘肃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结果(三市及辖区内全部县)》和《甘肃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结果(三市及辖区内八县)》。制定《甘肃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联席会议制度》和《甘肃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方案》,完成自然生态空间划定更新、转用规则和准入条件完善、实施细则修改等工作,形成了《甘肃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技术指南》《甘肃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甘肃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报告(2017年度)》等阶段性成果。
祁连山不仅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河西走廊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山、生命之源。甘肃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殷殷嘱托,紧紧抓住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有利时机,始终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事关全省发展的底线性政治任务,正在让绿色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辑:胡紫仪
责编:张文强
审核:万福祥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