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方两会观察】 “蒙古马精神”一往无前,草原儿女书写新答卷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将如何规划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人民网记者走进2021年省级两会,带您一同了解。
凝聚奋进正能量,奋进扬帆新征程。1月25日至1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代表委员们带着社情民意、带着真知灼见,满怀激情地步入会场,共商发展大计,描绘“亮丽北疆”建设新篇章。
1月26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开幕。陈立庚 摄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内蒙古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向草原人民上交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全区经济逐季回升,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4%和8.4%;粮食产量732.8亿斤,实现“十七连丰”;肉类产量260.7万吨,实现“十六连稳”。
展望“十四五”,内蒙古将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如何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锡林郭勒盟代表团与代表共同审议时强调,要立足主体功能区定位谋划和推进发展,切实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全面精准落实下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抓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决守护好这片辽阔壮美的大草原。
1月2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锡林郭勒盟代表团,与代表共同审议《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草案)》。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袁永红 摄
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石泰峰响亮作答,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以钉钉子精神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不达目的不罢休。
交出“新答卷”:牢记嘱托,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五年。这五年,内蒙古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坚决纠正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数据不实问题。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收入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内蒙古80.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7个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退出。完成12.49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建设安置住房5.33万套。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40.3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34.2%。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来自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镇巴音塔拉嘎查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李菊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脱贫攻坚重在产业发展,要重点培育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李菊兰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带领着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做大做强了“锁阳猪”养殖产业。当地的乡亲们通过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脱贫致富,走上了幸福小康路。
自治区人大代表李菊兰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富丽娟 摄
农牧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红火火,北疆大地辽阔草原一天比一天绿意盎然。
这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显著,林业建设、草原建设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库布其沙漠治理获得联合国环境奖。
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绿意盎然。富丽娟 摄
一批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相继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达到372个。2019年全区生态产品价值(GE)4.48万亿元,是同期GDP的2.6倍,比2015年增长13.8%。
在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的情况下,经过内蒙古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自治区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描绘新愿景:高质量发展,让草原各族儿女生活更加美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内蒙古将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1月22日8时,G3652次复兴号高速列车驶出赤峰站,开往北京方向,标志着赤峰至京沈高铁连接线建成运营。马天烈 摄
内蒙古两会召开前一周,距离呼和浩特600多公里外的赤峰,一列复兴号高速列车鸣笛驶向北京,这标志着赤峰至京沈高铁连接线建成运营。内蒙古“一小时经济圈”逐步融入新发展格局。
新年新气象,2021年内蒙古将开工包银高铁、锡林浩特至太子成快速铁路等项目。加快察右后旗白音查干至乌兰浩特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通用机场建设。以立体交通体系建设为“切口”,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时空距离拉近给内蒙古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认真、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添写了发展新注脚。而“科技兴蒙”则也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内蒙古两会首场委员通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热词。陈立庚 摄
内蒙古两会首场委员通道现场,有记者提问:“自治区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表示,开放合作搞创新,关键是形成以利益链接为核心的科技合作机制。主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融入“科技兴蒙”行动大局,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才能“借船出海”,把聪明才智转变为真金白银。
祖国正北方,扬帆正当时。2021年,内蒙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绘就经济发展“新蓝图”:根据预期目标,2021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700亿斤以上。
开局之年,谋定而动,围绕“新蓝图”,内蒙古放宽眼量布局未来。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公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着力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绘制新画卷: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内蒙古政协委员赵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也是内蒙古发展的底色。如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蓝天碧水净土常伴,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自治区两会上,内蒙古“一湖两海”生态治理备受关注。在此次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自治区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旗委书记陈功明介绍:“2018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乌梁素海整体水质已由劣五类稳定提高到五类,局部优于五类,在乌梁素海栖息、繁殖的鸟类由过去的180多种增加到260多种。”
乌梁素海湿地。张聿修 摄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白浪翻飞、水清岸绿,这背后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一个缩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草原儿女心中。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也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目标。
内蒙古开启首次代表通道,陈功明代表(左一)就生态建设问题答记者问。 陈立庚 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绿色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新的一年,内蒙古将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治理,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加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堤防和防沙控沙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防凌能力;加强沿黄地区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持续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新征程已经开启。内蒙古这匹来自祖国正北方的“蒙古马”,必将以更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更加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跑出加速度和新成绩!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