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寻乌调查专题陈列室里有个毛泽东手迹复制件。手迹所写的“老文章”,指的是毛泽东早期的光辉著作《反对本本主义》。很多人不知道,这篇名作,曾经由于战争的原因而遗失了30年。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副馆长侯爱萍向记者讲述了《反对本本主义》失而复得的传奇故事。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开展社会调查,除写下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还写下了3000余字的《调查工作》,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等,作了既生动具体又有高度思想性的系统阐述。1930年8月21日,中共闽西特委把这篇文章翻印成小册子。
一贯注重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十分珍惜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尽管战火连连,他仍坚持把《寻乌调查》《调查工作》等材料捆好,一直带在身边。遗憾的是,《调查工作》在转战中不幸遗失。为此,毛泽东非常惋惜,多次与人谈起它,说想念这篇文章就像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
使《调查工作》重现于世的,是福建省上杭县农民赖茂基。
赖茂基是上杭县茶地官山村人。20世纪30年代,赖茂基以做贩牛生意为掩护,为红军送信送物。红军长征后,茶地沦为国民党统治区。赖茂基把一本中共闽西特委翻印的《调查工作》石印本及当时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发的一些文件用油纸包好,装在一个小木盒子里,在家里墙壁上凿开一个洞,把小木盒子藏匿在洞里,然后把洞封好。他相信,总有一天革命会胜利,这些东西到时会重见天日。尽管后来国民党民团对赖茂基的家进行过全面搜查,但因藏匿得巧妙,小木盒子没有被发现。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革命历史资料的通知。1957年2月,赖茂基老人把小木盒子及藏在里面的《调查工作》作为重要革命文物捐献出来。1961年1月,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从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人员那里发现《调查工作》,立即送交给毛泽东。
当这本纸张已发黄的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时,他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为了表示感谢,毛泽东想邀请赖茂基到北京见见面,但遗憾的是,后者1960年就去世了。
1961年3月,毛泽东将《调查工作》的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还亲自加了按语。1964年,在《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公开出版前文稿审定时,毛泽东把它的名字改成了《反对本本主义》。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蓝玉林)
- 2021-01-27“我感到自己就是寻乌调查中的一员” ——记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原副馆长冯扬
- 2021-01-27“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闪烁真理光芒的论断在这里诞生
- 2021-01-25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一百年前,青年毛泽东的浩然壮气
- 2021-01-04毛泽东是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