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奋斗之路上,他们书写“最美”——走近“最美铁路人”(上)

21-01-26 16:58 来源:新华网 编辑:田洋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题:奋斗之路上,他们书写“最美”——走近“最美铁路人”(上)

  新华社记者 樊曦、周圆

  他们是广大铁路人的代表;他们默默坚守一线,在奋斗中书写“最美”。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努力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当好先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铁路人”的先进事迹。

  刻苦钻研,做新时代的“职场工匠”

  火车驾龄足足26年。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26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

  他叫邢云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

  哈大高铁沿线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动车组能否在冬夏温差70摄氏度下安全运行,这是世界级的课题。动车组会车时,路基的积雪被车头气流卷起,附着在钢轨上,极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不断钻研,勇于探索,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破解了这一驾驶难题。

  “95后”女孩刘晓燕也是一名勤奋钻研的“职场工匠”。她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的一名轮轴装修工。

  工作中的刘晓燕很拼。一套铁路货车轴承重达30多公斤,有14个关键部位的尺寸限度需要精确测量,即使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也不能放过。为确保精准检测,刘晓燕从源头学起,学习车辆构造、原理、检修方法,掌握故障发生规律;学规章规程、学工艺流程,苦练检测本领。为了彻底学懂弄通,她把滚子、保持架、密封座等十几个轴承零件的70多个检修限度全部熟记,对轴承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明白的测量细节、不清楚的选配环节逐一记录下来,虚心向师傅请教……

  雏燕展翅,不负芳华。2018年10月份,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她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扎根基层,用坚守传递实干精神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当“线路医生”,是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有着切身体会。自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于本蕃就在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下,坚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峰等地区养护线路,一丝不苟地呵护着高原“天路”的每一寸钢轨。

  2015年3月,于本蕃带领维护施工队伍冒雪前往青藏铁路布强格至唐古拉站区间巡查,发现一段路基出现塌陷。险情就是命令,他立刻组织实施抢修。经过近5个小时的路基夯实,线路顺利开通。为保证列车安全通过,体力已严重透支的于本蕃毅然决定留守现场,严密监视整治路段状态,脸冻得又红又肿。他说:“我是党员,又是车间干部,多干点是应该的。”

  阿西阿呷也是一位坚守基层的铁路人。她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小慢车”列车长。这列“小慢车”途经的彝族聚居地,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车上90%为彝族旅客。

  遇到彝族老乡运送土特产,阿西阿呷特意拍照发微信朋友圈,帮助老乡拓展销路,“这些土特产特别受同事和朋友的欢迎。常常老乡们还没下车,特产就在朋友圈订购一空。”阿西阿呷说。

  20多个冬去春来,在这列穿越大凉山腹地的“小慢车”上,阿西阿呷与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说,能够终生为他们服务,是她最大的心愿。

  矢志不渝,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出彩

  孟照林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为满足多地企业复工复产需求,他每天在线上组织港口、铁路物流园、货主开货源计划合编会,精准掌握客户运输需求和港口货源到达动态,为重点企业提供“船舶优先停靠、货物优先装车、列车优先发车”的快速物流服务。

  “董家口南站是铁路运输新的增长点,我会不断创新创效,担当作为,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贡献力量。”望着眼前繁忙的码头,孟照林说。

  亚库甫·阿沙木都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和田县扶贫干部,先后任达奎村和吉格代艾日克村驻村第一书记。

  达奎村有500多户两千多口人,种植核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摸准了精准扶贫的这个脉,亚库甫·阿沙木都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讲授农业种植、林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还组织修建了3条重要防渗引水干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的节水灌溉问题,为全村耕地实现水利灌溉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矢志为民,奋斗不息。千余个日夜的浓情躬耕,让这个铁路人变身的“庄稼汉”更加坚定地投身于精准扶贫事业。“我还想留在这里为大家做更多的事,用我的实际行动为村民服务。” 亚库甫·阿沙木都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银西高铁开通“满月” 3小时经济圈拉动老区新发展 银西高铁开通“满月” 3小时经济圈拉动老区新发展
  • 【快讯】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快讯】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代表委员有话说| 胡中山: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把传统产业做成高端产业 【甘肃省“100系列”献礼建党百年】代表委员有话说| 胡中山: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把传统产业做成高端产业
  •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人大代表胡中山: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把传统产业做成高端产业 【聚焦2021甘肃两会】省人大代表胡中山: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把传统产业做成高端产业
  • “钢轨神探”为春运保驾护航 “钢轨神探”为春运保驾护航
  • 【新春走基层】甘肃酒泉:戈壁滩的草莓红了 【新春走基层】甘肃酒泉:戈壁滩的草莓红了
  • 【新春走基层】甘肃肃南十九万牛羊异地借牧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有妙招 【新春走基层】甘肃肃南十九万牛羊异地借牧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有妙招
  • 甘肃肃北:数百头野牦牛“组团”迁徙 甘肃肃北:数百头野牦牛“组团”迁徙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文旅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
2   甘肃通报“敦煌防护林被毁”调查:对相
3   “小陇问两会”之一|展望十四五 这些你
4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2020年高台县经
5   康县: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有“医靠”
6   民乐:做强中药材产业 巩固提升脱贫攻
7   金塔:“羊”光大道阔步行
8   康县:“陇康老树”系列核桃产品成俏销
9   武都:打造茶叶产业扶贫新业态
10   漳县:为农民工“讨薪”撑腰的司法人
11   武都: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12   文县碧口:油菜花开春来早
13   渭源:“小车间”里的“大扶贫”
14   漳县:黄瓜走俏冬日市场
15   西和:“六保”任务全面落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