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江苏溧阳:生态创新闯出县域发展新路子

21-01-06 13:4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赵满同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迟亮

  不久前,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江苏溧阳榜上有名,这是溧阳于去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斩获的又一项国字号殊荣。近年来,溧阳坚定不移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持续开展“生态创新”实践,精心治山理水,悉心描山绘水,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全景全时全龄”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从“一处美”变成“全域美”,从“环境美”变成“生活美”,从“外在美”变成“内涵美”——溧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蝶变。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说:“美丽溧阳,最美是人,百姓脸上有笑容、眼里有光芒、心中有力量,给江南小城增添了动人的色彩,也是生态创新内涵最生动的注脚。”

  美了环境 富了腰包

  行驶在“溧阳1号公路”,一路彩虹线与两边竹林、树林、田野相映成趣,沿途“神女之心”等主题景点都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这条全长365公里的“彩虹路”,连接全市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打通了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溧阳1号公路”竹箦段的居民张红贵说:“以前只要一下雨,自行车只能扛在肩上走。1号公路通到了家门口,现在开个土菜馆,生意还挺好。”

  从农家乐到乡村游,从全域旅游到乡村振兴,“溧阳1号公路”激活了全市乡村旅游的细胞,把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拓宽了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富硒软米、两湾白芹等优质农副产品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据不完全统计,“溧阳1号公路”带动了沿线10万农民增收。

  这是溧阳生态创新的缩影。自20世纪90年代起,溧阳人就积极开拓天目湖旅游和丘陵山区,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面对曾经短暂走过的“靠山吃山”之路,溧阳人进行生态修复,2009年开始建设燕山公园,把一个废弃的矿山建设成江苏省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近年来,溧阳人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生态资源,先后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码头等190余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余个;持续开展全域水体整治、污水治理,投资7亿多元对全市64座水库、32座重点塘坝进行治理,投资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采用PPP模式投资12.8亿元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投资14.8亿元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山更绿水更清。

  绿色,已成为溧阳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溧阳连续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金字招牌”。

  解了民愁 还了乡愁

  以大地为舞台、以稻田为背景,以星辰银河为点缀,音符飘扬在田野上空……溧阳南渡镇庆丰村丰收的稻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格外引人注目。音乐会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林友声携浙江交响乐团领衔,张建一、平安等歌唱家和青年歌手一起稻田放歌。

  两年前,南渡庆丰村还是由溧阳市交通运输局挂钩的扶贫村。2019年,南渡镇党委政府以谷物丰收文化为核心,以“金色庆丰、艺术田野”为愿景,倾力打造“苏南第一方,庆丰稻花香”农旅项目。把破猪圈变成美术馆、空房子变成咖啡馆、旧房子做成馒头店,将庆丰村通过“溧阳1号公路”接入全域旅游生态,发动南渡重点企业和乡贤参与捐建“篱下菊苑”“廷锴玫瑰园”“田里课堂”“风雨长廊”等。仅仅一年,庆丰村蝶变为村级总收入260万元、经营性收入132万元的网红村,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曹山深处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庄,村里空房率超过2/3,村庄空间进行整体改造后,大批游客走进牛马塘;别桥镇塘马村通过流转50亩村民闲置土地,开辟“我家自留地”,村集体年创收200多万元;戴埠镇杨家村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引进蓝城集团实施杨家村村庄改造工程,为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2019年实现农旅收入40亿元,带动5.4万农户增收。

  在溧阳,乡村已成为令人留恋的艺术作品,它既满足了城里人的田园梦,也满足了农村人的城市梦。2019年,溧阳凭借“生态创新”荣膺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2019中国创新榜样”。

  暖了人心 聚了人气

  一大早,溧城街道八字桥村百姓议事堂里就坐满了人,村民正在商讨八字桥村闲置空地改建停车场的事项。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疑难问题被巧妙化解。

  为破解农村治理的难题,溧阳市戴埠镇率先在新桥村试点设立百姓议事堂,探索组织以老干部、老党员等为主体的群众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大村务讨论等工作机制,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自治的活力。

  百姓议事堂只是溧阳微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溧阳市始终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微”处入手,不断加强和完善以“五堂一站”(即道德讲堂、百姓议事堂、如意小食堂、文化小礼堂、幼童小学堂和心愿树爱心工作站)为核心的微民生工程建设,把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的神经末梢。2017年开始实施的“敞墙透绿”工程,拆除了所有政府办公大楼围墙与栅栏,将政府机关内的绿地资源全面开放,成为市民共享的“绿色福利”。

  此外,溧阳积极传承和拓展2200多年积淀的人文历史内涵,挖掘和构建与经典一脉相承的价值体系,描绘“处处绿水青山,家家金山银山,人人寿比南山”的幸福生活画卷。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6日 16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消防队举行揭牌仪式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消防队举行揭牌仪式
  • 寻味哈达铺 传统美食和红色记忆 寻味哈达铺 传统美食和红色记忆
  • 在高台遇见黑河 一条“爱情河”的浪漫映像 在高台遇见黑河 一条“爱情河”的浪漫映像
  •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甘肃文旅构筑强磁场 “如意甘肃”扩大美誉度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甘肃文旅构筑强磁场 “如意甘肃”扩大美誉度
  • 兰州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李荣灿张伟文讲话 张建平李宏亚等出席 兰州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李荣灿张伟文讲话 张建平李宏亚等出席
  • 无泡汤不冬天 这份温泉地图您收好 无泡汤不冬天 这份温泉地图您收好
  • 兰州有处两亿年前的富硒古海盐泉 兰州有处两亿年前的富硒古海盐泉
  • 兰州:九旬老人街头迷路 环卫人员送她回家 兰州:九旬老人街头迷路 环卫人员送她回家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刘忠仕当选金昌市政协副主席
2   王钧当选金昌市市长
3   高台:候鸟越冬舞翩跹
4   兰州市公布十类高发劳动争议案例(三)
5   漳县老旧住宅楼改造暖人心
6   驾考预约难明显缓解 预约规定和排序规
7   公园路西社区开展手工制作灯笼活动
8   清水为特困供养老人送去节日“健康礼包
9   山丹:奏响现代畜牧业发展强音
10   兰州市博物馆将举办高台县博物馆藏明清
11   兰州公安“放管服”改革亮点频出
12   天水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开工
13   兰州加快中医药产业项目建设
14   金城点亮“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15   酒泉、张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