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第一次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概括为新型政党制度,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从产生基础、功能优势、价值意义三个维度论述了这一政党制度与旧式政党制度的区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对于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多党合作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的政治功能,具有独特的代表性、高效的动员性、政策的连续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等制度优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和鲜明特色。多党合作制度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政党制度,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中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阅,也是对包括中国政党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效能的集中检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举国上下勠力同心,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投入抗击疫情一线,积极建言献策、捐款捐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动案例,充分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效能和优越性。
多党合作制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多党合作呈现出新的面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治理效能上的显著差距,进一步彰显了包括多党合作在内的中国政治制度的政治优势。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面临比以往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为多党合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凝聚共识的新挑战。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国内发展环境,“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感受更为明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更重。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需求不断被激发,不同群体和个体因利益诉求、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对社会思想意识进行整合的难度加大。越是面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越是需要高举旗帜、坚定方向、提高认识、深化共识,越是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越是需要坚持好发展好多党合作制度,凝聚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共识。
(二)汇聚力量的新挑战。制度优势产生治理效能,但制度优势并不必然带来治理效能。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顺应国家治理对多党合作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扩大多党合作的包容性;如何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拓展有序的利益表达路径;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展民主监督,强化权力约束。多党合作制度要汇聚各方力量,为国家治理减阻力、添助力、聚合力。
(三)参政党建设的新挑战。多党合作进入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状况也发生深刻变化。从性质定位来讲,从“亲密友党”到“参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成员变化来讲,改革开放后加入民主党派的新一代成为主体,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但对多党合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还需要加强。民主党派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好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四)外部变化的新挑战。受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西方国家政党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向心竞争向离心竞争转变,民粹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盛行,而中国的政党制度则表现出良好的治理效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之治”背后是政治稳定的优势,是运行良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优势。然而,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大变局的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一些西方国家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偏见,固守新冷战思维,以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为突破口,进行攻击污蔑、遏制打压。多党合作制度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如何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政治定力,展现制度优势,对多党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推动新型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善弈者,求之于势。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多党合作要善于谋势,处理好“态”和“势”、“危”和“机”、“变”和“不变”的关系,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加良好的制度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多党合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着前进方向是否正确、根基是否牢固。多党合作要发展,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是第一要务。要凝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共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凝聚坚持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共识,更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自觉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多党合作贡献力量。
(二)激发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将多党合作更好地嵌入执政党和国家决策的过程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凸显多党合作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规范开展政党协商,严格执行协商的频次、步骤以及时间要求,规范协商反馈程序,营造良好的政党协商环境。健全知情明政机制,定期召开专题通报会、情况报告会,加强对民主党派开展调研考察的保障力度。总结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经验,研究支持民主党派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多党合作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
(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政党制度,不仅需要强大的、能对国家实行坚强领导的执政党,也需要发展良好的、对执政党发挥积极作用的参政党。我国参政党建设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国家治理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新三好”总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部署和多党合作重要文件精神,努力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四)讲好多党合作中国故事。要深化多党合作理论政策研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我国政党制度的实践有机结合,为多党合作政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要加大多党合作宣传力度。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用好用活主流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精心设计新媒体宣传,扩大多党合作社会影响力。要丰富宣传内容,将民主党派参与抗击疫情作为讲好故事的突破口,以典型案例增加故事的感染力。要扩大对外宣传能力,使“自己讲”和“别人讲”、“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交往互动,增进理解交流,让中国政党制度赢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相关新闻
- 2020-07-30准确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 2020-05-27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拓展人类政治文明维度
- 2020-05-10同心战“疫”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 2018-06-03契合中华文化精神的新型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