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年度热词:“从0到1”的突破 解决“卡脖子”问题 评价体系“破四唯” 弘扬科学家精神

20-12-27 12:2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洪煜然

  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新华社发

  嫦娥五号返回舱携带的月球样品被装进特制容器。新华社发

  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新华社发

  “从0到1”的突破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这一年,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从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强化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这一年,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在许多领域写下了那个“1”,烙下了中国的印记。比如: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球有了“中国北斗”的导引和陪伴;“天问一号”启程飞往火星,将在世界上首个一次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有着“地球第四极”之称的马里亚纳海沟,创下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嫦娥五号带着月球样品平安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从0到1”,还有更多科学问题等着我们去突破。

  解决“卡脖子”问题

  2020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这让我们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被别人“卡脖子”。

  从国家顶层政策设计,到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都在不断做出改进和努力。例如,中国科学院把美国“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将集中全院的力量,攻克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等国家最关注的重大领域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难题。而华为、科大讯飞等高技术企业,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研发力量的同时,与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携起手来,引智借智,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1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其中提到,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时不我待。我们期待,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能够有效连接起来,形成合力,尽快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价体系“破四唯”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上深刻指出,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持续深化评价体系改革,破除“四唯”,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以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

  2020年,“破四唯”的力度逐渐加大。科技部引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直指“唯论文”的不良导向。

  破除“四唯”,深化改革,才能使科技工作者不受论文、奖项的牵绊,心无旁骛、轻装上阵,才能更加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国家需要。

  这些“破四唯”的举措,有利于建立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评价制度,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在全社会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为疫情防控、疫苗研发、护佑生命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战疫一线的“新冠疫苗守护者”赵振东……这一张张面孔组成的时代群像,彰显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伟大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光照千秋的精神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而今,青年一代正接续辉煌。2020年,古人类学家付巧妹正在用古DNA技术揭开历史的奥秘;嫦娥五号发射团队的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的负责人,平均年龄只有33岁……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自己的汗水,浇筑出最美的科技之花。

  展望2021,相信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全社会将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2020年12月12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正式退役。这项让中国站在中微子研究世界前列的实验,是中美两国在基础研究方面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俄罗斯、捷克,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也对实验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大亚湾国际合作组由7个国家和地区、41个科研机构的2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取得了“发现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能谱”等数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要自立自强,但不能闭关锁国。今天,中国科研机构和中国科学家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以中国科学院为例,近年,中国科学院陆续与俄罗斯科学院、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签署了相关的科技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了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科研平台海外布局,在海外建了10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而一批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组织当中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担任了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而开放的中国科技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到中国工作。

  (本报记者 张亚雄、齐芳、陈海波整理)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庆阳段6个高铁客运站,站站有特色 甘肃庆阳段6个高铁客运站,站站有特色
  • 凝心聚力 奋力谱写甘肃发展新篇章——《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背景及总体框架解读 凝心聚力 奋力谱写甘肃发展新篇章——《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背景及总体框架解读
  • 探访张扁高速:贯通川渝大通道 一路风景望祁连 探访张扁高速:贯通川渝大通道 一路风景望祁连
  • 甘肃超五千亿贷款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甘肃超五千亿贷款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 银西高铁开通运营  庆阳革命老区跨入高铁时代 银西高铁开通运营 庆阳革命老区跨入高铁时代
  • 任振鹤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安排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任振鹤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安排部署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经济工作专题协商座谈会 林铎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欧阳坚等出席 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经济工作专题协商座谈会 林铎主持并讲话 任振鹤欧阳坚等出席
  • 中共甘肃省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王嘉毅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 中共甘肃省委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 王嘉毅出席并介绍有关情况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司法厅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2   2020年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新增名单发
3   未来5日兰州市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全年优
4   甘肃省“一带一路” 国际物流企业联盟
5   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名单出炉
6   兰州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
7   李荣灿主持召开兰州市委常委会会议 传
8   兰大二院医护联手抢救晕倒路人 患者写
9   甘肃庆阳段6个高铁客运站,站站有特色
10   银西高铁带你畅游陕甘宁
11   第四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
12   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第四届中国与中亚人文
13   免费登悬壁长城,游天下雄关——嘉峪关
14   兰州西固区化工街供水管线突发爆管抢修
15   全力推进健康甘肃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