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村,扬帆再起航
俯瞰现在的渔民村。 渔邨社区供图
上世纪50年代的渔民村。 渔邨社区供图
提起改革开放,有一个与香港一河之隔的小渔村,总被提及。这就是深圳市罗湖区渔民村。
从以船为家到中国第一批“万元户村”,再到如今的现代化花园社区,渔民村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迁。
2019年以来,罗湖区委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标准+质量+示范”的思路,选择渔民村所在的渔邨社区为试点,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12月17日,罗湖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红班、罗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宫雪、渔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作客罗湖“双周发布”,联合带来“新时代新渔村”主题发布,通过一个个故事,分享渔民村如何实现从“物质小康”到“精神小康”的转变。
精神传承:一个小渔村的沧海桑田
“渔民村与香港隔河相望,立村时只有22户渔民,人口不足百人。”章红班指着泛黄的老照片说,“他们四海漂流,像是大海里的一段枯枝。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逐渐上岸定居。”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渔民村人搞运输、开酒楼、办工厂……忙得热火朝天。
1979年到1980年短短一年间,33户村民家家都成了“万元户”,渔民村成为全国第一批“万元户村”。
1992年,为适应特区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需要,渔民村率先成立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渔民村一度面临违建严重、治安混乱等难题。2001年,渔民村在深圳率先启动城中村改造。村民自筹一亿多元,将旧村全部推倒重建。三年后,一个崭新的现代化花园社区拔地而起。
2015年,渔民村又经历了一场改革的洗礼。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权改革表决大会,44名股东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公司股权改革方案。此举有效调动了股民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使集体经济发展再次驶上快车道。
渔民村发展的40年间,“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民村精神贯穿始终。章红班感叹:“正是因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会有如今的渔民村。”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罗湖区对渔民村文化长廊和村史馆进行升级改造,在村口公园设立《扬帆》主题雕塑,创作主题话剧《幸福渔村》。
改造后文化长廊总长350米,以渔民村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以场景再现的形式,精炼地概括了渔民村近百年来的变迁历程。
升级后的村史馆建筑面积约278平方米,共四个部分,累计收录文件实物近百件,照片213张、影音视频4个,全面、系统展现了渔民村在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投身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进程。
时代变了,渔民村精神不变。章红班说:“渔民村人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勤劳务实、团结奋斗’的渔民村精神,在‘双区建设’的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先锋。”
创新机制:一个党群服务中心的蝶变升级
每天下午4点,退休老人李永棠和老伴都会走进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活动特别多,锻炼身体也方便。我们天天来,心情特别快乐。”李永棠笑着说。
2019年以来,罗湖区把渔邨社区作为第一个试点社区,将原本分散在社区里的社康医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整合并一体规划升级,建成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升级后的中心共3层、3500多平方米,比起之前设施更好、配套更齐。”宫雪说,“系统集成了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一体化功能,实现了下沉资源、管理与服务在社区的‘物理整合’。”
中心建设过程中,渔邨社区党委在区和街道指导下,配套建立“社区党委领导、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社区治理机制,实行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组织互相兼任委员。
在宫雪看来,社区党委统一调度下沉资源,充分激发了中心的综合效能,能更精准高效的服务群众、管理社区,让居民群众更为直观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产生了“1+1>2”的强烈“化学反应”,提升了社区党委的治理能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比如,通过政务服务的下沉,区、街、社区三级431项政务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通办”,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背后,是社区治理机制的创新。但社区高效治理的落实落地,仅有新机制还不行。宫雪介绍,面对辖区群众的呼声,渔邨社区党委统筹协调街道部门、区直单位等力量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有效的承载平台——基层治理综合分析会。
“基层治理分析会”,是渔邨社区党委搭建的一个社区共建共治平台,用于统筹协调条块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居民关注的社区治理顽疾。
“通过这个平台,渔邨社区不仅建立‘反馈问题、协调解决、跟踪反馈、考核评价’的社区治理闭环模式,还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力量,将‘问题处理在基层’,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宫雪说。
文明实践:一个新阵地的试点建设
温馨柔和的灯光、富有创意的书架桌椅以及柔软舒适的台阶沙发……这是渔邨社区新建成开放的悠·图书馆。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刻板、冷清,悠·图书馆传递的是一种悠然、悠闲、慢下来享受幸福的图书馆生活方式。”吴颂球说。
在深圳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城市,有着满满温情的悠·图书馆一开馆,立即受到了大家的热捧。目前,图书馆馆藏书2.5万册,报刊200种,还拥有高达49.20T的海量数字资源。
悠·图书馆也是渔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之一。今年10月起,为了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罗湖区在渔邨社区试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政治引领+教育实践+公众服务”三结合的文明实践活动。
“渔邨之光”教育共享计划、“渔邨声韵”文艺悠享计划、“渔邨溢彩”生活乐享计划、“渔邨大爱”志愿畅享计划、“渔邨港湾”健康安享计划、“渔邨之星”未成年人专享计划……“六享计划”,逐步落实。
“10月24日,我们举行了一场以传承家风家训文化为主题的讲座,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急急忙忙赶过来参加。老奶奶说,名家的讲座一般只能在电视上听,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名家讲座,心情很激动,就毫不犹豫走了进来。”章红班说,“这样的讲座,正在如火如荼举行,我们会一期连着一期继续举办下去。”
章红班透露,下一步,渔邨社区将探索建立文明实践积分制度,以现有义工积分制为基础,新增文明荣誉、文明实践得分等,根据积分等级予以优先享受公共福利,换领商家公益商品。
每周一或重要节假日的早上,渔民村的文化广场,都会准时举行升国旗仪式。
“有国才有家,才有安稳的生活,这是渔民村村民的切身体会,也是渔民村村民爱国情怀的朴素由来。”吴颂球动情地说,“庄严而神圣的升国旗仪式,让渔民村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站在新起点,渔民村人更加坚定梦想,乘风破浪,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新闻
- 2020-12-20雄安“动车医院”来了 检修人员将达到200多人
- 2020-12-20看!回归21载 澳门风华正茂
- 2020-12-20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乡村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 2020-12-20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国90%以上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