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高地 川渝联手将内陆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原标题:改革开放新高地 川渝联手将内陆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口岸,中欧班列(成渝)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摄于三月二十七日)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3月27日10点30分,在重庆团结村铁路口岸,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缓缓开出,向德国杜伊斯堡驶去。
同一时间,数百公里以外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一趟中欧班列(成都)也向波兰罗兹进发。
川渝两地这两趟中欧班列,开行时用了同一个称谓——中欧班列(成渝)。至此,川渝两地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合计突破1万列。
成渝中欧班列开行数占全国比重超过40%
中欧班列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开通相应路线。成渝开行的中欧班列,则是国内众多中欧班列中,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最具竞争力的两大中欧班列品牌。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成渝地区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0%。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当天,作为川渝两地中欧班列的始发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就川渝两地中欧班列发展进行了实质性的沟通交流,明确将在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同互促四大领域,推动20项具体合作。
除了中欧班列,川渝两地还携手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今年以来,两地企业不仅共同参与到广西北部湾建设,更明确将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内容,共建物流联盟。
11月20日,2020中国物流投融资暨物流枢纽合作大会在达州召开。会上,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联盟正式成立。这个联盟由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四川省港投集团等29个单位共同发起,旨在增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枢纽共建,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发展。今后,联盟将共谋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共同推进联盟枢纽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布局。
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并肩向前跑
11月2日,两江新区翠云街道党工委书记谭于和成都天府新区正兴街道党工委书记穆咏涛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这天,两个街道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共建协议,将在党建、基层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产城融合等方面互学互鉴,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
正兴街道与翠云街道同为产业街区。翠云街道是两江新区汽车产业集聚区和重庆汽车工业重点园区所在地;正兴街道位于天府新区核心区,总部、会展、乡村三大经济形态交相辉映。两个国家级新区能成功“握手”,与其动得早、跑得快不无关系。
早在今年2月28日,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两江新区就与天府新区运用数字化手段“屏对屏”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确定了“一个总体思路”和六项重点任务,并确定设立“专办专职”推动协同发展。
3月11日,两江新区正式组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形成了一批可视化、项目化成果。截至目前,两个国家级新区管委会已召开了2次联席会议;签订合作协议15个,涉及金融、教育、港口、会展等领域;还共同举办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服务峰会、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等高端活动。
更多举措推动西部追赶沿海
9月16日上午,川渝互派首批挂职(顶岗)年轻干部培训动员会在成都召开。首批挂职(顶岗)干部覆盖川渝全域,共101人,其中四川51人,重庆50人,主要聚焦协同发展工作机制、主要职能部门、重要开放平台、重点合作地区进行互派。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4月,四川省委组织部、重庆市委组织部联合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任务之一即是建立川渝两地年轻干部互派挂职长效机制。
人员交流互换只是改革举措之一。川渝两地正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带领西部地区追赶东部沿海。
比如双方将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共同推动国家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推动铁路运单物权化、“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各类改革创新举措和差别化试点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着力打造“极核牵引、圈层支撑、毗邻拓展”的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内陆特殊经济功能区。
双方还将协同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共同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立足中国西部、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的商品集散中心。
在深化消费促进合作方面,双方也将加快集聚国际消费资源,提升国际消费服务,打造国际消费环境,激发国际消费需求,将重庆和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数读>>>
中欧班列
7000列
截至12月6日,重庆始发的“渝新欧”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7000列
1000万件
今年1月到11月,通过重庆发送到欧洲的铁路运邮邮件超过1000万件,比去年增长10倍以上;累计疏运国际邮包2000多万件,居全国之首
(记者 杨骏 整理)
链接>>>
重庆首个内陆“无水港”在荣昌投入运营
2019年10月28日,我市首个内陆“无水港”——“中国四川港务·荣昌无水港”和城市候机厅在荣昌正式挂牌运营。同时,一个公水联运服务平台也正式启用。
由此,荣昌这个不靠江、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建成了“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
该内陆“无水港”由荣昌区与四川省泸州港共同打造,于2019年7月试运营。地处成渝腹地的荣昌没有近水港口,为方便当地企业进出口货物,荣昌区与泸州港合作,共同设立了荣昌“无水港”这一物流服务平台,使荣昌具备了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据测算,荣昌企业进口货物关税可在荣昌本地缴纳,平均物流成本每吨降低50元。
2019年底,由荣昌与泸州打造的荣昌城市候机厅投入试运营,荣昌市民可在当地实现一小时内无缝换乘机场大巴,直达泸州云龙机场。
本报记者 陈钧 杨骏 申晓佳 王翔
相关新闻
- 2020-12-14重庆采取四大举措推动商圈转型升级
- 2020-12-142020江津“爱马”举行
- 2020-12-14琥珀茶油香了餐桌富了生活
- 2020-12-14大运会游泳场馆主体已封顶 明年2月底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