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丝猴和它的“痴心”朋友们
原标题:川金丝猴和它的“痴心”朋友们
舐犊情深。 本报记者 李旭佳11月22日摄
走开,这是我的地方。 本报记者 安涛11月22日摄
幸福一家子。 本报记者 安涛11月22日摄
凝视。 本报记者 安涛十一月二十二日摄
11月22日,自然摄影师丁宽亮在冰天雪地中等候拍摄川金丝猴。本报记者 仵永杰摄
11月22日,在位于周至县的野外教学科研基地,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正在观察川金丝猴活动情况。 本报记者 仵永杰摄
11月20日,上山第一天,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秦雅琳就碰到雌猴携带死婴的情况。“看到雌猴长时间为死婴理毛,还看到它在抹眼泪。后来另外一只猴子给这只雌猴理毛,并且和它相拥,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秦雅琳说。
20年前,还是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齐晓光,第一次在秦岭中见到川金丝猴。他觉得川金丝猴真可谓大自然的精灵,立志要从事川金丝猴研究保护工作。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1年后,司开创第一次见到川金丝猴。自然摄影师丁宽亮在秦岭中偶遇川金丝猴,此后的几十年,他将镜头对准川金丝猴。
不论是专家学者、摄影师,还是当地群众,他们对第一次见到川金丝猴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多年来,西北大学师生、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自然摄影师等持续关注秦岭川金丝猴,为川金丝猴的保护作出贡献。
西大师生接力
研究川金丝猴
10月23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景佩第一次见到川金丝猴。当时,雄猴和雌猴在一起吃东西。雄猴因为护食准备攻击雌猴,雌猴拥抱雄猴,雄猴停止攻击。后来,景佩了解到这就是理论中的“和解行为”。
景佩来到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师姐先教她分辨川金丝猴西梁群中各个“家庭”。比如有浓黑头斑的是雄猴“威风”,雄猴“头疤”的上嘴唇有“1”字样……
1个多月的时间,景佩认清了百余只川金丝猴。“我还不能瞬间说出它们的名字,只能观察特征并用排除法判断。辨别川金丝猴的特征,主要看面部特征、头斑和背毛。有的名字是师姐告诉我们的,就这样传了下来。”景佩说。
观察川金丝猴时,景佩带着笔记本、望远镜、电子表。她要记录的数据主要是川金丝猴的行为,比如说理毛、交配、攻击等。每间隔5分钟,要观察雄性和雌性之间的距离,距离是它们关系亲密程度的表现。
实地收集的资料为科研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齐晓光解释,在川金丝猴的社会结构中,个体通过配偶关系组成一夫多妻制家庭单元;“光棍”雄性根据亲缘组成全雄单元;多个家庭共同取食、休息,形成繁殖分队;繁殖分队和全雄分队在同一区域活动,争夺繁殖机会,形成群组;多个群组在特定的季节分离聚合,形成更大的社群,个体数量可达100只至200只。
以影像记录
珍稀野生动物
11月21日20时左右,记者和丁宽亮、欧阳冠来、王勇等自然摄影师住在玉皇庙村村民家中。次日7时许,天还未亮,丁宽亮起床后冒着风雪,带着数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进山。这样的拍摄经历,丁宽亮坚持了20多年。
1988年,丁宽亮首次在秦岭中偶遇川金丝猴。当时,他只知道秦岭中有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后来才知道还有川金丝猴。
金丝猴的听觉和视觉敏锐度超过人类,发现人类的踪迹就会迅速离开。这些年来,丁宽亮蹲守一两个月毫无收获的情况经常发生。有些摄影师可能拍一两次就不来了,丁宽亮却是每年来、反复来。长假、年休假反而成了他最忙碌的时候。为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拍摄珍稀野生动物,他甚至放弃多次升职机会。
曾有一次,丁宽亮在暴雨中坚守了7个小时才拍摄到一张满意的照片——“两只猴子相互握手怔怔地凝视”。多年来,丁宽亮始终致力于金丝猴的拍摄,他走过陕西、贵州、云南等地,寻觅不同种类的金丝猴。
“灵动的金丝猴带给人强烈的生命印象,无与伦比的可爱生命,让我看到纯真的生命世界。凝视它们生命的细节和瞬间,成为我生活中最为期待的事业。人不可能在地球上独善其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希望用影像的力量呼吁人们关注珍稀野生动物。”丁宽亮坦言。
珍稀野生动植物
在周至“安家”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川金丝猴的乐园,而且羚牛、大熊猫、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也在这里安家。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调查队伍,对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将此处的生物多样性基本调查清楚。
摸清动植物底数后,保护行动迅速展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田文勇说:“我们定期开展‘绿盾’和森林督查等专项行动;联合周至县检察院、周至县公安局等单位开展反盗猎联合巡查行动。”
系列专项调查研究和科研监测同步跟进。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川金丝猴种群生态研究”“熊猫在周至保护区分布最北线的监测”“红豆杉资源调查研究”等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在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宣传引导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做起护林员,有的还从大山中搬出,为野生动植物留出生存空间。
周至县王家河镇玉皇庙村位于秦岭深处,村民王清早从小在大山中长大。在秦岭中,他常能遇见川金丝猴、红豆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川金丝猴太可爱了。”王清早感慨地说。
第一次见到川金丝猴时,王清早就被它的“高颜值”和“高智商”吸引。此后,他和专家、自然摄影师交朋友,了解川金丝猴知识,并且还给村民做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
最近几年,王清早向自然摄影师请教,学习拍摄川金丝猴和秦岭风光。在他的摄影作品中,有玉皇庙村的静谧时刻,有连绵起伏的山峦,也有房前屋后的树木、花草,更多的则是可爱而有趣的川金丝猴。
记者手记
守护人类的朋友
仵永杰
我们从周至县玉皇庙村返程时,自然摄影师、西北大学师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还在风雪中忙碌。
自然摄影师丁宽亮计划在秦岭中待半个月,争取拍出最佳的川金丝猴照片。西北大学学生景佩和两位小师妹要“驻守”到春节前,她们每天必须在野外观测川金丝猴。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时刻在大山中巡查,长年守护这里的动植物。
自然摄影师有陕西的,也有广东、内蒙古的,他们利用假期奔波于野外。有的沉迷于拍鸟,钟情于朱鹮起飞展翅的美妙瞬间;有的热爱西藏无人区,喜欢在荒野中窥视野兽搏斗的场面;有的更愿意潜入深海,享受深水鱼环绕身体的惬意。
丁宽亮直言,他所迷恋的是野生动物所表现出的“野性”和“人性”。川金丝猴以树为家,在艰苦环境中找寻生存之道——吃嫩叶、野果,在条件复杂的野外繁衍生息。同时,川金丝猴群体所体现出的竞争、情感、合作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为方便观测,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依据川金丝猴身体特征给它们命名。研究人员也将川金丝猴的各种行为进行归类并阐明意义。比如,理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理毛多的川金丝猴比较受欢迎。
据说,村民赶猴下山时常喊“来来来”,外国学者赶猴时也学着这样喊,但由于发音不准而喊作“唠唠唠”(音),因此就这样流传开来。不过,喊“唠唠唠”时,川金丝猴会以啼叫回应。后来,师生们就喊“唠唠唠”,接近猴群进行观测。
近年来,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探索“互联网+资源管护”模式,实现管护无死角、全覆盖。随着周至县退耕还林、核心区移民搬迁、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秦岭山区中常住人口大幅减少、生产生活活动明显减少。近期的监测结果显示,当地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数量稳中有升,栖息地面积逐渐扩大。
在大家努力守护下,珍稀野生保护动物与人们和平相处。或许,它们也会将人类称为“痴心”朋友。
相关新闻
- 2020-12-14青海省公安战线56个集体和382名个人受表彰
- 2020-12-14青海省2020年金秋招聘月专项活动送岗位4.2万个
- 2020-12-14青海信息网络与数字经济迈入快车道
- 2020-12-14教育扶贫 “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青海省教育扶贫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