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恢复之路

20-12-04 08:15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宋芳科

  原标题:猿来一线牵

  长臂猿母子在树上活动。

  白沙青松乡斧头岭栖息的长臂猿。

  白沙青松乡斧头岭的一只母猿。

  长臂猿在树上追逐打闹。

  长臂猿在果树上觅食。

  一只通身金黄的海南长臂猿抓住绳索,“嗖”地一下便滑到了另一片开阔雨林的树冠间。类似于这样的场景,如今正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管辖的斧头岭林区频繁上演。

  帮助海南长臂猿跨越深谷的绳索是生态廊道的一种,旨在连通雨林间的“孤岛”,进一步扩大这群雨林精灵的活动觅食区域,而这只是人类为了恢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所采取的保育措施之一。从不足10只到5群33只,过去的几十年间,海南林业部门、保育组织及周边社区通过成立监测队、栽种猿食植物、强化科研力量等一系列努力,帮助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也让这群雨林精灵在霸王岭雨林的居住空间变得愈发宽敞。

    雨林“孤岛”绳索牵

  家住霸王岭雨林的海南长臂猿,最近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故事要从2011年前后说起。彼时,从海南长臂猿A、B两群分离出的3只青年个体,在靠近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苗村的一片山林间扎根,组建起第三个小家庭——海南长臂猿C群。

  从第一只幼猿出生,到新的青年个体加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李文永几乎见证了这个小家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一点点看着它跃升成为海南长臂猿第一大家庭群。

  “它们不怕人,有时还会追着我们跑呢。”在李文永看来,C群是与人类最亲密的一群海南长臂猿,而他也习惯了在小家伙们嘹亮的歌声中开启新的一天。

  人与猿相守相伴的平静生活,被2014年的一场超强台风打破。

  风雨过后,监测人员发现C群的活动范围内至少出现11处滑坡,其中一处恰恰位于海南长臂猿活动的必经之地。对于长臂猿这种终生不会下地、只能依靠双臂行动的树栖动物而言,这显然是个大麻烦。

  帮助海南长臂猿重建家园的行动随即启动。2015年,海南林业部门及香港嘉道理保育机构在各处滑坡种下约1200棵本土树种的树苗,并用攀山级别的绳索为长臂猿架设起绳桥,帮助它们在一个15米宽的浅沟隔开的生境之间移动。

  绳桥建设后,小家伙们虽然注意到它的存在,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持观望态度。直到2016年5月2日,绳桥建成后的第176天,安装于树上的红外线仪器终于被通过绳桥的长臂猿触发,中国首段长臂猿利用人工树冠通道的影像资料被记录下来。

  国际上,通过建设人工树冠通道(Canopy Bridge)来连接破碎化森林的保育项目与日俱增,但通过建设绳桥来改善长臂猿栖息地,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全球范围也鲜有应用。

  通过470天的红外线监测,人们发现海南长臂猿对绳桥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这意味着绳桥的搭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臂猿的生境碎片化问题。不久前,自然中国旗下期刊《科学报告》刊发了这一研究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种群数量渐恢复

  建设绳桥是一次有益尝试,而事实上,海南拯救长臂猿的行动从20世纪70年代末便已开始,持续至今。

  “我们先是在海南长臂猿经常活动的区域停止了采伐,随后拨出有限的营林经费建立保护站。”霸王岭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当时保护站的级别不高,盗猎的情况仍时常发生。

  在老一辈霸王岭人的奔走疾呼下,霸王岭海南长臂猿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正式成立,并于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自此开始驶入“快车道”。

  自2002年起,海南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强化野外巡护监测,指导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签订社区共管协议书;2003年,《海南长臂猿保护状况调查及保护行动计划》编制出台;2005年,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改造工程启动;2014年,“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研讨会”召开,探讨保护新策略……

  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政府到各类科研机构,这些年来海南长臂猿获得越来越有效的保护与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累计改造修复栖息地5000多亩,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显示出持续扩大的良好势头。

  今年8月,在第5个海南长臂猿家庭群被发现8个月后,年轻的小两口儿终于产下了它们的第一胎宝宝,使这一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从2003年的2群13只增加到如今的5群33只。

  更多的好消息正在传来。不久前刚刚结束的2020年海南长臂猿大调查活动中,调查人员在部分监测点发现了独猿的踪迹,这意味着一旦它们找到“对象”,将进一步增加种群“开枝散叶”的希望。

  “要想帮助海南长臂猿更快地形成有效的生殖单元,栖息地的修复与保护非常重要。”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项目“海南长臂猿繁殖生物学研究”课题负责人周江期待着,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能有越来越多的潜在适宜栖息地被转化为现实栖息地,为海南长臂猿连接起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海南长臂猿之特

  “极危”动物: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2002年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上,确定海南长臂猿位列世界极度濒危灵长类第1位。

  形态特征:外形似猴,但没有尾巴,成年的雌猿雄猿毛色相差很大,雄性通体黑色,雌性全身金黄。

  生活习性:海南长臂猿的声学结构与其他猿类不同,每天清晨猿群开始第一次鸣叫,声音高亢洪亮,它们以此来标志领地。海南长臂猿为树栖动物,活动与觅食均在树冠层中。

  饮食习惯:海南长臂猿以野荔枝、大果榕、岭南山竹子、乌墨、肖蒲桃、红椎、秋枫等130多种植物的果实和嫩叶为主食,最爱肉厚多汁的果实,偶尔也会觅食鸟蛋。

    海南长臂猿种群之变

  20世纪60年代

  海南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屯昌县以南的12个市县,其种群数量超过2000只。

  20世纪70年代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只余2群7-9只,且其中仅有2只能够参与繁殖的母猿,仅分布于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南长臂猿面临种群灭绝的险境。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种群的保护与拯救,通过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栖息地改造等举措,促使其种群扭转了下降势头。

  2003年

  第一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到海南长臂猿2群13只个体。

  2015年

  调查记录到海南长臂猿3群25只个体。

  2019年

  调查记录到海南长臂猿4群30只左右。

  2020年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5群33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白银首份药品电子许可证发放 白银首份药品电子许可证发放
  • 甘肃省将试点建设省级头部电商产业聚集区 甘肃省将试点建设省级头部电商产业聚集区
  • 甘南州迭部县对扎尕那景区周边的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 甘南州迭部县对扎尕那景区周边的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
  • 武威民勤:中药材丰收 药农收获忙 武威民勤:中药材丰收 药农收获忙
  • 甘肃省首个“病区自助结算”系统在兰大二院投入应用 甘肃省首个“病区自助结算”系统在兰大二院投入应用
  • 2021年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19日开通 2021年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19日开通
  • 兰州榆中县市场监管局实行提前报备制度 兰州榆中县市场监管局实行提前报备制度
  • 兰西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 兰西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白银首份药品电子许可证发放
2   甘肃省将试点建设省级头部电商产业聚集
3   甘南州迭部县对扎尕那景区周边的人居环
4   武威民勤:中药材丰收 药农收获忙
5   甘肃省首个“病区自助结算”系统在兰大
6   2021年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19日开通
7   兰州榆中县市场监管局实行提前报备制度
8   兰西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签订合作备
9   《甘肃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摊点监督
10   12月7日起,兰州榆中县新增这些大货车
11   加强疫情防控兰州设立进口冷链食品监管
12   兰州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2020年高校毕业
13   甘肃省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14   《甘肃省中小学安全条例》来了
15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