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渊谭天丨拜登组阁名单背后的几大动向
在这次的提名中,国际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国务卿的人选,因为他将很大程度决定未来美国和各国的关系。
安东尼·布林肯的提名消息公布后,他立刻被全球的媒体置于放大镜下观察。
谭主问了不少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大家对于布林肯的一致描述,都是职业,这自然跟布林肯在外交系统27年的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
而另一个原因,是同行的衬托。
与现任国务卿蓬佩奥的各种爽约、放鸽子、满嘴跑火车相比,美国媒体对于布林肯有所期待,很多媒体在报道中引用了“美国外交正式回归”这一说法。
▲外交正式回归:拜登提名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团队成员
长期观察美国问题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告诉谭主:
这实际上是说美国在国际交往中的专业主义回来了,外交事务比较讲究规范、规则、礼仪,蓬佩奥这样的人不懂外交,这些年美国很多职业的外交官都辞职了,不愿跟他共事。
可见,一人的不职业影响的不只是他的本职工作,还有周围人。
说白了,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又何尝不是一种职业的体现,而这也正是美国政府现在最需要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华盛顿的人事变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包括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局局长克里斯托弗和国防部最高政策专家在内的近十名官员被辞退或者主动请辞。
变动之大、更换之频繁可以说是罕见的。
随之而来的是内讧、质疑和互相指责,政府在公众的信用度也屡屡下挫,BBC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
根本不需要别人做太多事情来煽动分裂,因为分裂已经深深扎根于美国内部。
▲分裂已经深深扎根于美国内部
此时,美国非常需要一批职业的人,来做职业的事。
这在这次的提名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谭主搜集了这次获得提名的人选履历,发现他们都曾在奥巴马政府任职,获得提名的职位都与他们长期工作的领域相匹配。
获得国家情报局局长提名的海恩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
获得国土安全部部长提名的马约卡斯,曾任职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土安全部。
获得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提名的托马斯-格林菲尔德,有过35年的外交工作经验,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她担任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获得总统气候特使提名的约翰·克里曾经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任国务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拜登一直担任国家副总统,对他们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其中获得国家安全顾问提名的沙利文,还曾直接担任过时任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
让熟悉的人回到熟悉的岗位,这只是回归职业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重建政府的信誉。
<section data-role="paragraph"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7.9104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除了要解决国内的问题,拜登政府同样也希望在国际上“回归”。
美国将回归何处?许多专家都提到了同一个词:“多边主义。”
从这次提名来看,美国想要回归多边主义的信号,有不少。
谭主注意到,被提名为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的约翰·克里,曾主导美国在签署《巴黎协定》过程中的谈判。
尽管美国已经退出了这一协定。
但候任总统拜登明确表示,自己担任总统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拜登在提名中,创造了一个美国历史上的首次,那就是将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纳入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杨楠给谭主解释道:
这极大提高了他的权限,可以参加一些原来无法参加的国安会议,便于他推动跨部门协作。
通过这一安排,足以看出拜登的决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陈文鑫,也给谭主分析了这一特殊安排传递出的信号:
一直以来,民主党对气候变化问题都很重视。但更重要的是,想要传递美国重返多边主义的信号。
在获得提名后的公开亮相中,约翰·克里的讲话也表达出了这一层含义: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全世界必须齐心协力。
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一职的人选,也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这一职位,是美国外交系统中仅次于国务卿的职务。
而格林菲尔德,作为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团队的核心成员,她在被提名后,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们面临的挑战——全球大流行病、全球经济、全球气候危机、大规模移民和极端贫困、社会公正,势头不减且越发交织纠缠。
显然,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美国面临的问题,也不是某几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极具挑战,彼此又交织在一起,“单打独斗”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美联社在评论这一任命时也提到:
过去的四年里,美国政府对多边主义或国际组织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候任)总统任命有最丰富经验的外交官做大使,也表明了他希望重拾美国在联合国的传统角色。
虽然信号已经清晰,但在许多专家看来,美国的这条回归路注定充满坎坷。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和谭主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目前美国的可信度降到冰点,之前政府签署的《巴黎协议》也好,伊核协议也好,下一届政府说退就退,现在大家都很担心,无论拜登政府做什么,4年后换个人,又把成果都毁掉了。
诚然,多边主义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石,然而过去几年,美国一直在扮演“挖墙脚”的角色。
信任危机,成为美国回归多边主义道路上的阻碍。
而美国回归后又会将多边主义引向何方?
谭主注意到,获得国务卿提名的布林肯之前的表态,有一个观点,反复出现——美国应该在国际条约和组织范围内与盟友合作,这是美国发挥自身效力的最佳途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解释道:
美国会强调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但这种规则未必基于真正的国际共识,甚至可能是一些美国自己都没有参与的规则体系。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将之形容为“规锁”。
多边,意味着开放、合作,而“锁”的寓意,不包括这些。
彼此信任和尊重,是合作与开放的基础。
美国何时能够回归多边主义,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多边主义,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