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元古堆村的新变化

20-11-28 16:4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陈世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儿子分到乡里当老师,儿媳妇在会川镇务工,家里去年买了小车,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说起家里的情况,元古堆村村民杨树才很开心。

  甘肃省定西市元古堆村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贫困户221户1098人,贫困发生率达57.3%。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6.6元。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元古堆村看望慰问干部群众,鼓励大家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元古堆人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2018年,元古堆村整村脱贫出列,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89元。脱贫攻坚,成为元古堆村“前世今生”的分水岭。

    村里没有“闲人”了

  初冬时节,北方村落略显寂寥,元古堆村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四五年前可不是这样,农闲时节,好多人靠着墙根儿晒太阳。”元古堆村副主任郭连兵说,“现在连老人都不见了。”

  务工是元古堆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之一。外出务工的村民逐年增多,目前近400人常年外出务工,约占全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2013年起,元古堆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房、网,每一项都需要人工。村民农忙时在地里干,农闲时就跟着村上的工程队干。“工程队是干一天得一天的工资,群众挣得越多越想挣。”元古堆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新说。

  群众发现打工能挣到钱,就一个带一个,越带越多。郭连兵说:“‘70后’‘80后’多数在建筑队打工;‘85后’‘90后’进轻工业厂子的比较多,比如去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以前不是匠人,做来做去是匠人了;以前是匠人的,做来做去成大匠人了。”郭连兵说,群众打工的意识增强了,对于技术和工作态度的要求也提高了。

  “一人外出就业,就能解决全家经济困难。”作为村干部,郭连兵总是动员群众科学安排农作物种植品种,提高劳务经济比例,让劳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硬化路通到家门口

  数据显示,元古堆村建成百合种植基地1500亩,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22%;建成中药材基地1000亩,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17.9%;建成马铃薯原种种植基地1500亩,收入约占人均纯收入的13%。

  种植业和劳务经济是元古堆村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传统种植业和劳务输出并非元古堆村的新事物,为什么过去没能让群众脱贫致富呢?

  “交通是制约元古堆村脱贫的重要因素。”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惠军说。过去,即便庄稼丰收了,大点儿的车也进不来,考虑到成本,收购商望而却步。村民对外界的变化知之甚少,多数群众对于脱贫没有想法。

  2013年,元古堆村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修桥补路是首要任务。不到3年,元古堆村完成道路油化13.5公里,硬化社内巷道16.99公里,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2020年,元古堆村又硬化、砂化了入户路6.92公里。

  路通了,农产品卖出去了,城里的干部、学者、企业家走进来了。

  “以前的种植业是低层次的,种植作物基本上是小麦、马铃薯、蚕豆,脱贫攻坚以来,元古堆村扩大了百合种植规模,引进了马铃薯良种,种植重点从解决口粮调整为种植经济作物。”朱惠军介绍,这几年,种植结构优化了,种植技术提升了,产业链延长了,群众的收入自然也提高了。

    从“输血”到“造血”

  元古堆村电子商务室的展柜上,摆放着羊肚菌干货样品,标签明码标价:200克售价400元。一盒羊肚菌,见证了元古堆村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15年,在青年驻村干部张婉婷的多方奔走下,元古堆村先后争取到2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在国务院扶贫办和甘肃东海高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建设了渭源县第一个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按照村企联建协议,光伏电站收益每年固定为村集体分配20万元,主要用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报酬支出。

  光伏电板下面是大片空地,如何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发展产业,元古堆人将目光瞄准了羊肚菌。2020年年初,元古堆村的光伏电板下建起了25座、占地12.7亩的羊肚菌大棚。7月下旬,元古堆村喜迎第一次羊肚菌丰收。

  截至目前,除去20多斤干货,今年收获的羊肚菌已全部售罄。董建新计算,今年销售收入约为23万元,能为80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分红600元。“除去人工工资支出、农户分红,还能剩余12万元,明年的菌种钱、农具农资钱有着落了。”董建新说。

  今年,董建新领办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80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在食用菌大棚务工和入股分红的形式获得收入。元古堆村共有5家合作社,实现全村162户建档立卡户全覆盖。

  光伏食用菌产业是元古堆村发展新型产业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元古堆村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探索加工业、光伏产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为群众稳定增收提供长效保障。

  “今年,我们又新建了15座大棚,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25亩左右。明年打算种两茬,吸收更多的村民入社……”董建新计划着。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8日 05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举办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甘肃省举办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 【中国的脱贫智慧】全部脱贫摘帽!甘肃交出优异扶贫答卷! 【中国的脱贫智慧】全部脱贫摘帽!甘肃交出优异扶贫答卷!
  • 【中国的脱贫智慧】以数为证!陇南脱贫智慧来了! 【中国的脱贫智慧】以数为证!陇南脱贫智慧来了!
  • 《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项规定》出台 教师不能把批改作业的活交给家长干 《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项规定》出台 教师不能把批改作业的活交给家长干
  • 唐仁健在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 提速度 育爆点 扩链条 聚要素 笃定干 加快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唐仁健在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 提速度 育爆点 扩链条 聚要素 笃定干 加快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 研究提出我省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 研究提出我省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 2020“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年度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 2020“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年度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看病、跳广场舞、养猪……都用上了数字
2   甘肃省举办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高
3   文化惠民温暖金城 芭蕾舞剧《灰姑娘》
4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服务类专业群建设
5   【中国的脱贫智慧】全部脱贫摘帽!甘肃
6   【中国的脱贫智慧】以数为证!陇南脱贫
7   学研并重悟要义 知行统一促工作——陇
8   兰州新区鲜切玫瑰花十万元重奖等你起名
9   1至10月 临夏旅游综合收入54.3亿元
10   敦煌首个“无人警务室”投用 刷脸办证2
11   黄河进入凌汛期 刘家峡水库严控出库流
12   遇到电诈细辨别 心存疑惑要报警 新区公
13   治理塑料污染 兰州新区双随机查堵源头
14   见义勇为 李宝珊被红古区表彰为“先进
15   自治之花盛开 老旧小区展新颜 兰州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