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

数据来源:民政部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算账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账、也算支出账,既算眼前账、也算长远账,既算贫困地区的大账、也算家家户户的小账。掰开了揉碎了一笔笔算仔细,哪条路啥经验一件件理清楚,脱贫了的是怎么脱的贫?脱贫以后该怎么防返贫?本版今起推出“倾听·算算脱贫账”系列报道,同读者一起翻开账本,“数”说脱贫攻坚成果。
——编 者
贵州曾有句老话:纳威赫,去不得。
为啥“去不得”?地处贵州毕节的纳雍、威宁、赫章3县,群山连绵,沟壑纵横,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一直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但现在,这个说法要过时了。
住进新楼房,就业有门路,上学不用愁……苗族贫困户龙忠英未曾想到,搬出大山,生活竟然这么有奔头。
住房宽敞了——
从60平方米的砖瓦房到120平方米的楼房
龙忠英的老家在纳雍县昆寨乡治沟村,所在的村民组有110多户,其中80多户是贫困户。
趁着结婚,住了几十年的土墙房,被翻修成了砖瓦房,足足有60平方米。在周边寨子里,这个条件已然不差。可是,对6口之家而言,仍显得有些拥挤。
“总共才3间房,全是拉通的,中间是堂屋,另两间是做饭、睡觉的地儿。”白天还算宽敞,到了晚上,龙忠英带着4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想翻个身都难,“没有厕所,晚上起夜,只能到外头找地方解决。”龙忠英最怕的还是下雨天。“没装玻璃,只能用破床单挡一下窗户,雨一大,就会往里面漏水。”
2016年,纳雍正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初,龙忠英把搬迁申请交到了村里。走完审核、上报、公示等程序后,根据一口人20平方米的搬迁政策,2018年下半年,龙忠英一家搬进县城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住上了120平方米的新楼房。
走进龙忠英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新旧房屋对比图很是显眼。跟以前的3间小屋相比,“这儿有4个卧室,两个卫生间,还有单独的厨房。”龙忠英连连重复,“还是国家政策好,现在太幸福了。”
社区党支部书记尚显军介绍,整个白水河社区,共有41栋2411套安置房。2017年开始搬迁,2019年底全部完成入住,共有9767人,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收入增加了——
从剩不下钱到每个月存下1000多元
曾经,大山里的日子,让人很难看到希望。
“两亩石旮旯地,勉强种些玉米、土豆,不然就得撂荒。”说起以前的苦日子,龙忠英给记者算了笔账:这两亩地,一年只能收一季,到头来,土豆有1000斤,玉米300多斤;为了来年继续种,土豆要留100多斤种,玉米则要10多斤,剩下的有时还不够吃,根本没见过钱。
不仅产出没多少,每年还得往里搭。“忙活这点地,从种到收,算上中间的翻土、除草,有60多天得待在地里。”除了人工,龙忠英还得往里投钱,“每年要花300多块,买上两袋复合肥,要不更种不出啥。”
因为孩子小,交通不便,龙忠英的丈夫也很少能出远门,只好在周边打零工。
“邻里盖房子、修房子,他就过去帮忙,一天挣100多块。这些活儿也不是见天都有,得看运气。满打满算,一年顶多有两个月。”算下来,龙忠英家里一年的收入,还不足7000元。
到了冬天,还得花1000多元买煤取暖,再刨去其他开支,一年到头很难剩下钱。由于收入少,不稳定,龙忠英一家只能吃低保,每人每月领400元补贴。
这种紧巴的日子,直到搬出大山才有了根本转变。
搬进县城,用钱的地方更多了,连吃口菜都得买,龙忠英反而一点不担心。今年5月,社区安排龙忠英的丈夫和其他贫困劳动力一起到南京务工,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拿5000多元。龙忠英也没闲着,为方便照顾孩子,自己在社区做保洁,一天打扫两遍楼道,每个月也有600元钱。
“光是生活费,一个月都不止1000元,花销的确大。但现在挣得也多,每个月还能存1000元以上咧,不再月月光!”龙忠英盘算着,等孩子再大些,争取到扶贫车间工作,那时一个月少说也有2000元,日子肯定会更好。
上学方便了——
从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只需10分钟
搬出大山前,到村里晴天是石头路,雨天是泥巴路,龙忠英跟孩子没少吃苦,“自己到村里赶场,走快点,一个来回也得两个多小时,更何况孩子。”
“早上6点一过,孩子就得出门,步行个把小时,下午5点多才回家,鞋子、裤子天天沾着泥。”尽管村里小学到家里的实际距离不超过8公里,但龙忠英总会牵挂一整天。
到了冬天,天亮得晚,龙忠英就打着手电,陪孩子走一段。“小学还能应付,以后初中、高中咋办?总不能一直让他们待在山里,还是得到外面看看。”
这些烦恼,随着易地扶贫搬迁而烟消云散。
“社区周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出门就是硬化路,大概10分钟就能走到。”少了件揪心事儿,龙忠英特别满足,“你看,上个学期老大还拿了奖。”顺着她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离沙发不远的墙上,贴着一张奖状,格外醒目。
上学难的问题解决了,资助政策也没落下。“根据政策要求,贫困家庭的学生,每年都享有一定补贴。”尚显军介绍。
“4个孩子,最大的上小学三年级,最小的刚上幼儿园,都有一年500元的补贴。”说起这项补贴政策,龙忠英很惊喜。
烦恼少了,日子顺了,生活方式也在变。现在一到晚上,吃过饭没啥事,龙忠英就带着孩子,到楼下的文化广场遛遛弯,“老家没路灯,晚上出门得打手电,不然就是一脚泥,哪还有唱歌跳舞的。”龙忠英心想,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咧!
本版制图:蔡华伟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中国的脱贫智慧】全部脱贫摘帽!甘肃交出优异扶贫答卷!
-
【中国的脱贫智慧】以数为证!陇南脱贫智慧来了!
-
《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项规定》出台 教师不能把批改作业的活交给家长干
-
唐仁健在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强调 提速度 育爆点 扩链条 聚要素 笃定干 加快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 研究提出我省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
2020“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年度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在兰州新区举行
-
快来探秘!中国流动科技馆甘肃巡展崇信站今日开馆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