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当涂:强产业抓主体促增收

11月18日,杨夕多在当涂县海滨水产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分拣螃蟹。 新华社记者 胡锐 摄
新华社合肥11月20日电 题:安徽当涂:强产业抓主体促增收
新华社记者胡锐 汪奥娜
已是初冬,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海滨水产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依然热火朝天,捞蟹、分拣、捆扎、运输……社员们手脚麻利,干劲十足。
“我家蟹塘今年收成不错,在合作社分拣螃蟹每天还能挣200元。”社员杨夕多一脸笑容。
合作社理事长杨海兵介绍,当涂有养螃蟹的传统,过去由于养殖粗放,水资源遭到破坏,螃蟹越养越小。后来,当涂县政府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不仅降低了螃蟹死亡率,同时提升了螃蟹品质,蟹农收入自然“水涨船高”。
除了技术指导,当涂县政府每年组织培训,请水产专家为蟹农们讲课。农民专业合作社修建标准化蟹塘,当涂县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11月18日,张云在当涂县云丰粮油种植家庭农场操作无人机。 新华社记者 胡锐 摄
海滨水产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因此越办越红火,目前已有社员132名,蟹塘8600亩,平均每亩蟹塘年收入2000多元。杨夕多家的养殖面积较小,今年收入也有4万多元。
记者了解,近年来,当涂县积极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已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484家,家庭农场42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增长。
2019年,当涂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563元,在安徽省已连续10余年名列前茅,其中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占比达8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望着家里堆成小山的3万多斤白菜,68岁的吴良家并不担心销路。得益于当涂县政府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搭建的产地直供通道,他可以将白菜直接销售给当涂县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种植各类蔬菜,吴良家和老伴今年能有3万多元收入。
“像蔬菜这样的生产原料,如果从外地进口,运输成本高,而且损耗大。产地直供可以实现农产品就近收储、就地加工,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当涂县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石念朋说,产地直供通道建立后,公司只需要和周边农民签订种植订购合同,到收获季,农民就会把蔬菜送过来。公司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农民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双赢。

11月18日,吴良家将自家种的蔬菜送到当涂县金菜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售卖。 新华社记者 胡锐 摄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能管理的科技带头人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当涂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发根说。
机翼旋起一阵风,无人机飞向蓝天,46岁的张云神情专注地紧握遥控器……这是记者在当涂田间看到的场景。
张云是土生土长的当涂人,从事农业生产20多年。近年来,当涂县大力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给予专项扶持项目和配套资金。受利好政策的鼓舞,张云在2017年注册了当涂县云丰粮油种植家庭农场。
现在的张云,除了管理自家农场的1000亩地,还组建了一支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团队,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
“这里有鼓励创新应用的好氛围,还有奖补的好政策,这让我有了组建无人机团队的底气。”张云说。
目前,张云的团队拥有18架无人机,10名飞手。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团队,在家乡的蓝天碧水和万亩良田间,放飞自己的梦想。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数万只候鸟成群结队在张掖黑河湿地高台段的小海子湿地上空自由翱翔
-
不懈努力结硕果 美丽金城换新颜 兰州市正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唐仁健在西北师范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掌握精神要义 领会逻辑密码 把握大势趋势 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
林铎在兰州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施展青春才华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研究提出全省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
酒泉瓜州:爱心汇暖流 真情暖童心
-
金昌金川区:煤炭送到村民家这个冬天有温暖
-
敦当高速通车运营:天路联甘青 架构大敦煌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