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 | 异域琉璃,跨越千年见证文明互鉴

天天学习“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千年前,异域琉璃让唐都惊艳,诗人韦应物把他所见到的琉璃写进诗里。

通身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这件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虽然在地下埋藏千年,如今依然光彩夺目——陕西宝鸡法门寺博物馆内,来自唐代的异域琉璃器真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千多年前,这些具有明显异域风情的琉璃器如何跨越万里来到长安?它们又见证了怎样一段文明交融史?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讲述了这些琉璃器的故事——
“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一条传颂千载的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以来,在丝绸之路沿线,遗落的大量精美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记忆。
玻璃古称琉璃,自丝绸之路开通后逐渐传入中国。它们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或前15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琉璃业的生产已十分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琉璃器中,还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显的“中国风”,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产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产物。
追寻悠悠驼铃,古丝绸之路发挥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功能。其他文明的有益想法、器物和技术跨越千山万水,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内涵。中国的很多文明因子也传播到域外殊方,造福全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延伸文明对话理念,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实践“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新文明观。“一带一路”建设七年多来,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的深刻文化意义,为全球所瞩目。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中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
数万只候鸟成群结队在张掖黑河湿地高台段的小海子湿地上空自由翱翔
-
【中国的脱贫智慧】我们脱贫了!甘肃最后8个贫困县摘帽,75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
不懈努力结硕果 美丽金城换新颜 兰州市正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
唐仁健在西北师范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掌握精神要义 领会逻辑密码 把握大势趋势 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
林铎在兰州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施展青春才华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林铎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研究提出全省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
酒泉瓜州:爱心汇暖流 真情暖童心
-
金昌金川区:煤炭送到村民家这个冬天有温暖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