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决胜2020】一片小茶叶 蹚出脱贫致富路

20-11-20 16:45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编辑:李红军

394ac208e33b0e8e922fc1ec75b4baf8.jpeg

  西乡县走出了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扶贫之路。

  西部网讯(记者 周金柱 宋洋)全县茶园36万亩,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全省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产茶,种茶农户达7万余户,从业人员21余万人,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690元。

7c5b485f2814c7ef38f25c1458710371.jpeg

  媒体采访团来到西乡县的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进行采访。

  近年来,西乡县依托资源禀赋,把茶叶确定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紧紧围绕打造茶叶经济强县目标,走出了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扶贫之路。

  强基础茶产业引领脱贫致富路

  11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陕西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决胜2020·陕西担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西乡县的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

92445455f8545761fbee0b8a339d4ea3.jpeg

  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

  此时,正值初冬季节,在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山上却仍旧一片葱茏。云遮雾绕间,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挺立着。在该公司的厂房内记者看到,一条由全自动萎凋机、自动化揉捻机、可视化发酵机等组成的全新生产线。

a827a3f781751ce0cb5820923b343014.jpeg

  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红茶生产线。

  据了解,西乡生态环境好,十分适宜种植茶叶。目前全县共有茶园36万亩,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也是全省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

  而根据统计,西乡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产茶,种茶农户达7万余户,其中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户,从业人员26余万人,8000多户贫困户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690元。

  而近年来,西乡县也是把茶叶确定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茶园建设专项资金,打破组域、村域、镇域界限,积极促进土地流转,改造茶叶产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力带动了茶旅结合集中连片区打造生态观光茶园,目前,枣园、江榜、罗镇、杨河四大茶园均达到万亩以上。

  同时,通过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不断提高鲜叶品质,推广了茶树无性系良种及其建园、丰产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名优茶产业化开发、茶叶清洁化生产等适用技术。

  目前,全县拥有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28个、省级茶叶专业示范镇4个、省级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发展茶叶企业315户;茶叶年产量1.7万吨,产值22亿元。

  炼技术 念好念精“茶”字经

  “我们企业的茶叶种类如今越来越丰富了。除传统绿茶外,目前公司还推出了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类。”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德斌说,“黑茶、白茶和红茶可以充分利用夏秋季的茶叶,减少鲜叶损耗,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制作黑茶、白茶和红茶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还显著提高了带贫效益。”

9a5108962afa32bf9ed812b0f589d40a.jpeg

  茶产业已经成为西乡县的主导产业。

  原来,陕西之前是传统的绿茶产区,本身并没有红茶、黑茶和白茶的生产,全年基本只生产一季春茶,生产时间一个月,这样茶树鲜叶资源大约要浪费60%,经济效益也就要损失40~50%,使不少从事茶产业的茶农及企业的务茶、产茶的积极性并不高。2006年,陕西茶园面积将近9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只有5亿元,茶园单产只有27.5公斤,亩产值仅为1250元。

  为了给陕西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乡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了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建站以后,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通过前期调查发现,陕西茶制红茶品质相当不错,因此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首先就进行了红茶的研制。

71e0aa611b1e6e25da2d94fce87de66e.jpeg

  记者在西乡茶园鹏翔茶园里流连忘返。

  “原来西乡县一点红茶都没有,从我们2007年开始研制以来,现在基本上陕西所有中等规模以上的茶业企业基本上都生产红茶。”西乡县茶叶局负责人说。

  陈德斌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福建产的一种白茶非常畅销,这种白茶用来做原料的茶是70年代的老品种,当地人俗称“荒野茶”,叶片要比改良的茶树叶子小很多,但做出的白茶品质要比用改良茶树叶子做出的好很多。这种没有经过改良的老茶树品种,在汉中西乡大量种植。

1a0d3862331e65e62c5702572cbeafe9.jpeg

  因茶致富,西乡县茶产业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我想我们这里的茶肯定也能制作出白茶来。”陈德斌说,经过多方考察学习,从2016年起,陕西鹏翔茶业公司开始试制白茶,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试制成功。

  2018年6月,首批试制的10吨白茶进入包装阶段,投放市场后一销而空。随后,汉中由制绿茶转为制白茶。当地的白茶原料是“群体种”茶树,属于中小叶种,与福鼎白茶相比,所制干茶叶片较小,外形有点像福鼎的“荒野茶”。汉中白茶的茶汤甜味明显,花香味更为浓郁。

  精准扶贫 带富一方百姓

  据了解,除了白茶外,近年来西乡县聘请专家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还相继在研发推广了红茶、黑茶等茶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现了多茶类组合式生产模式,提高了茶产业经济效益。

  “春季前期生产名优绿茶,后期生产大宗绿茶和红茶,夏季生产红茶、秋季早期生产优质绿茶和红茶,后期生产黑茶。这样我们就是把整个的茶资源全部利用,按此生产模式,茶叶资源利用率和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40~60%。茶农务茶的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陈德斌说。

75e1ace7e98f4e72e98a96689b49f178.jpeg

  西乡县茶园面积已经达到36万亩,带动了当地致富。

  如今,经过近15年的努力,陕西省茶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9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81.5万亩;茶叶总产量由原来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1.48万吨;茶业产值由原来的不到20亿,增加到现在的178.36亿元;陕西茶叶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位列全国的第8、第9、第7位。

  西乡县茶叶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茶产业科技的普及,使我们西乡茶叶的产业基地的清洁化得到了保障,使我们产品得到了优化,使我们从过去只采春茶做绿茶,变为今天春夏秋茶都生产的产业格局,确保了我们广大老百姓的增收,脱贫,致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中国的脱贫智慧】甘肃这样兜民生底线 增群众幸福   【中国的脱贫智慧】甘肃这样兜民生底线 增群众幸福
  • 祁连山下燕麦草收获忙 祁连山下燕麦草收获忙
  •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俯身为民做“公仆” 真帮实干拔“穷根”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俯身为民做“公仆” 真帮实干拔“穷根”
  • 点赞!麦积区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点赞!麦积区连续3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卓尼:美丽藏乡日日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卓尼:美丽藏乡日日新
  • 异地办 便捷办 网上办 甘肃省公安交管12项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实施 异地办 便捷办 网上办 甘肃省公安交管12项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实施
  •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引发热烈反响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在甘肃省引发热烈反响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林铎主持并讲话 唐仁健欧阳坚孙伟出席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林铎主持并讲话 唐仁健欧阳坚孙伟出席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祁连山国家公园内近距离拍到雪豹攀岩场
2   甘肃民勤打造沙漠中的天文观测基地
3   走进天梯山石窟
4   【中国的脱贫智慧】幸福笑脸,脱贫攻坚
5   【专题】中国的脱贫智慧
6   陇周刊(2020年第32期)
7   河西部分地区迎来入冬首场降雪 铁路部
8   【中国的脱贫智慧】甘肃这样兜民生底线
9   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揭晓 武威诗人西
10   祁连山下燕麦草收获忙
11   七里河区投资项目开复工实现“两个百分
12   让村里人人都能赚到钱 ——记回乡创业
13   “崆峒山药”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4   甘肃鲲鹏生态伙伴大会召开 打造计算产
15   甘肃省完成黄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