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新疆“非遗”传人谱写致富新曲

20-11-16 16:28 来源:新华网 编辑:沈文刚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6日电 题:新疆“非遗”传人谱写致富新曲

  新华社记者于涛、董博婷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村。全村290多户居民中,近一半人主要职业是制作乐器,其中还有多位乐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走进加依村,民房和院落经过统一装修设计,显得非常古朴,人们似乎看到了加依村百年前的样子。

  “300多年前,加依村村民就开启了乐器制作历史。”新和县文化馆馆长司丽丽介绍,当前村里有1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艾依提·依明是著名的“乐器大王”。走进他的家,庭院里堆满了制作乐器的木料,经过初加工的板材被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一起。

  艾依提·依明的工作室像一个乐器博物馆。这里有各种花色、型号的都塔尔、艾捷克、热瓦甫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艾依提·依明从15岁开始跟着祖父和父亲学做乐器,经过半个多世纪锤炼,如今他几乎精通所有维吾尔族乐器的制作技艺。

  在村里,艾依提·依明与其他几位“非遗”传承人,不仅是技艺传播者,也是致富带头人。因为艾依提·依明制作的乐器音节准、音色美、造型漂亮,深受市场欢迎,附近很多村民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他回忆,几十年来,他已带出200多名徒弟,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农村年轻人通过几年学习,基本都可以靠乐器制作、维修、演奏实现增收。

  本村学徒吐尔军·努尔东已在这里学习、工作12年,成为艾依提·依明默认的“衣钵传人”。“我靠制作乐器实现了脱贫,我会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受益。”吐尔军·努尔东说。

  为了发挥“非遗”品牌效应,让村里“独门技艺”助力脱贫攻坚,加依村成立了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阿卜杜拉·依不拉音介绍,场地由村里提供,厂房建设经费来自国家扶贫资金,村里“非遗”传承人负责传授生产技艺,60余名附近村民在这里实现稳定就业,“现在合作社每年营业额300多万元,所有员工实现了脱贫摘帽。”

  合作社员工吐尔迪·吾普尔一直从事乐器雕花这道程序,现在月收入4000元左右。他说,以前除了种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现在从事乐器制作,家中有了积蓄,“我想攒够钱,在县城开一家合作社乐器直销店,让收入增加得更多更快。”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首届商用密码应用高峰论坛在兰召开 甘肃省首届商用密码应用高峰论坛在兰召开
  • 甘肃省第三届“海丰杯”高校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收官 甘肃省第三届“海丰杯”高校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收官
  • 打造西北地区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基地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打造西北地区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基地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 认准养殖业 干好总能赚 从养殖到农家乐 永登县五端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显身手 认准养殖业 干好总能赚 从养殖到农家乐 永登县五端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显身手
  • 兰州新区鲜切玫瑰正式量产上市 兰州新区鲜切玫瑰正式量产上市
  • “秘境卓尼”谱新篇 “秘境卓尼”谱新篇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榆中:产业强起来 百姓富起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图|榆中:产业强起来 百姓富起来
  • 甘肃省制定9项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 甘肃省制定9项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2   旧貌换新颜 康乐县这个贫困村的孩子们
3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章
4   塔河源:胡杨醉游人
5   甘肃武警:鏖战严寒砥砺血性虎气
6   甘肃省人社扶贫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兰州
7   甘肃省首届商用密码应用高峰论坛在兰召
8   甘肃省第三届“海丰杯”高校网络安全技
9   2020“网安联·中国行”兰州站系列活动
10   打造西北地区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基地 《
11   第一届寒旱农业科学论坛在兰举办 助推
12   1至10月甘肃省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2.86
13   新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首榀预制箱梁
14   兰州:暖气管道破裂 维修人员抢修
15   甘肃文旅产业带动五十五万多名贫困群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