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火焰蓝】凉山彝族村寨建起微型消防站 筑牢因灾返贫“防火墙”
原标题:【追梦火焰蓝】凉山彝族村寨建起微型消防站 筑牢因灾返贫“防火墙”
随着指挥员发号口令,几名消防员迅速跑入村内微型消防站,换上专业灭火服,抬起手抬机动泵、带上分水器等工具奔向目标地点,调试好装备进行“火灾”扑救。
这是记者日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开展的救火演练中看到的一幕。这支演练队伍正是火普村义务消防队,队员为村里青壮年,他们承担起了村子防灭火宣传、遇到火灾第一时间扑救等工作。
火普村义务消防员
为何在彝族村寨里有这样一支义务消防队?原来,位于凉山深处的火普村,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极度贫困村。2014年,火普村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9户243人,贫困发生率为34.8%。火普村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原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朱道生介绍,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搬迁群众因火灾致贫或返贫,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党支部与解放乡火普村进行结对帮扶,形成党支部共建,制定共建计划表和消防帮扶路线图。
“我们在增强脱贫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提升村民自防自救能力上下功夫,自已出资在火普村建立‘微型消防站’,制作移动宣传栏,配备了灭火器、灭火防护服、消防摩托等灭火器材和装备,并挑选当地精壮青年组成了一支30人的义务消防员队伍,让这支消防员队伍成为村民自防自救的‘主力军’。”朱道生说,大队每月派人到村上为这些义务消防员队伍培训,教他们器材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等知识。
他介绍,由于火普村位置偏僻,如果发生火灾等事故,县消防救援大队难以及时到场处置,容易错过最佳扑火时机。通过帮助火普村组建义务消防队、设立微型消防站,有利于将火灾打早、打小。而这支彝族消防队伍也具备语言优势,有利于在平日及时、准确地和老乡们进行宣传、沟通。
火普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消防宣传儿歌
彝族小伙他比色发是义务消防队的一员,脸上有着高原地区特有的黝黑肤色。和其他队员一样,刚开始入队时,他比色发没有知识基础,感到“什么都不懂”。如今,他能熟练地使用各类灭火用具。从事这份工作以来,他直言“很喜欢”,为能守护家乡人民平安感到自豪。
消防安全宣传不仅进到农民家中,也被送到幼儿园的课堂上。“遇火灾,莫惊慌,要镇静有主张”。在火普幼儿园,孩子们跟随消防员学起了消防宣传儿歌,让消防安全观念不断深入彝族村寨大小角落。
今年7月,在昭觉县消防救援大队帮助下,三岔河乡三河村也顺利建成了义务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三河村是典型的纯彝族贫困村,村民们曾住在简陋、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保留着祖先的陈规陋习,条件极其落后。2019年以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全村151户贫困户全部搬入新家。如今走进三河村,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村庄焕发新颜。
三河村微型消防站
记者在三河村看到,这里新建房子多为木制结构,屋旁和道路两侧不时能看到消火栓。朱道生表示,彝族是一个“尚火”民族,在尊重保留彝族文化的前提下,保障消防安全更为必要。为此,大队在村内放置了消防安全警示教育展板等资料,介绍常见的灭火器使用方法、燃气泄漏处置方法等等,并成立了“消防农民夜校”,开展村民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授村民掌握如何预防火灾。记者还在三河村微型消防站里一侧墙上看到了一本本挂着的消防巡查情况登记簿,其中记录了巡查情况及相应的整改情况。
三河村脱贫攻坚副书记杨友才告诉记者,村民们的消防防火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火塘取暖,如今不少家庭改用了电暖气,移风易俗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隐患,“村民们也有了用电安全意识,知道人走断电。”
“火普村和三河村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火灾。”朱道生说,“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昭觉消防扶贫‘连心桥’将越搭越多。能让他们平平安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光明网记者 黎梦竹)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