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交通30年② | 深挖长江口
“上海上海,有江无海”
这句曾流传多年的俗语
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
上海航运发展的桎梏
每年都有数亿吨泥沙
堵住长江的“嗓子眼”
“治理长江口,打通拦门沙”
不仅是几代人的夙愿
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以及浦东新区经济腾飞
的现实需求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示意。
早期长江口河道钻探。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大型预制场。
“八五”科技攻关挺进长江口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长三角地区船舶载重总吨位逐渐超过了整个欧洲的内河运力规模,但全长约为莱茵河3倍的长江干线,货运量却不到莱茵河的十分之一。
1998年以前,长江口北槽就算依靠疏浚,航道水深也只能维持在7米上下,吃水9.5米的船舶平均一天只能通过15艘左右。大型船舶要在长江口外减载后才能乘潮进入,而外贸集装箱则需在香港和日本神户中转。
一寸水深一寸金,货轮吃水每增加1厘米,就能多装载100多吨货物。必须解决“拦门沙”!
1994年“八五”成果鉴定验收会。
“三级分汊、四口入海”,长江河口宽90公里,夏有台风,冬有寒潮,治理谈何容易。请来的荷兰、美国世界权威专家一番考察后得出结论:“这里不能治理!”
只能靠自己。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整治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在原交通部的领导下,国内众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开始向长江口“进军”。
铺下“沙被”
一期工程挖出8.5米水深
1997年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召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座谈会。
1997年1月,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座谈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明确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先期治理至8.5米”的指导思想。一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
但是要在地基松软的河床上,建起一百多公里的稳固堤坝并非易事。最大的难题是,怎么保护河床防止冲刷?建设者创造性地使用土工布做成每张数千平方米的袋布,再在其上压载连片混凝土预制块或内灌砂的土工布砂肋袋,采用专用船机设备铺入江底,形成软体排,相当于在河底铺上一层“被子”。
2000年3月,通过一期工程治理,长江口航道的水深由7米增加到8.5米,万吨级货轮可直接进港,通航能力进一步提高。
掘进10米水深
然而,一期工程完工只迎来了短暂的平静。没想到的是,通航后连续遭遇5个汹涌而来的台风。仅仅半年,航道普遍淤积,水深又从8.5米下降到7.3米。在充分吸取院士专家意见基础上,抓紧实施了一期工程的完善工程,把水深恢复到了8.5米,2002年9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2002年4月,长江口治理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主要任务是整治建筑物施工。施工地点不断向外海延伸,施工难度也更大。
长江口深水航道导堤建设。
建设航道导堤时,指挥部采用新型的空心重力式结构——半圆体沉箱来降低成本。但当年冬天,第一场寒潮大风过后,沉箱失稳,发生严重移位,大堤被风浪折磨得让人心碎……
又是无数个不眠之夜,解决海底地基在风浪作用下软化这一世界级难题的方案被设计出来,终于实现在“豆腐块”上稳稳筑起了一道水上长城。
2005年3月底,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航道水深由8.5米增加到10米,为上海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2005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比上年增长16.9%,首次超过新加坡港,跃居世界第一大港。
12.5米水深航道全线贯通
东方大港插上腾飞之翼
三期工程开工建设。
三期工程重点是把北槽航道从10米疏浚到12.5米,但开挖过程中回淤量比预测的大得多。工作人员先后对100多套减淤方案进行优化完善,最终选取YH101(优化101)方案,并决定在实施工程减淤的同时,加大船机投入,增加疏浚强度,双管齐下,14个月后终于达到了12.5米航道水深的预期要求。
2010年3月14日,三期工程正式交工验收,长92.2公里、水深12.5米的航道实现全线贯通!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货轮可以全天候双向通航,第五、六代集装箱船和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可乘潮通过长江口。
精细化管理让航道更宽畅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维护主力船——仓容量12000立方米自航耙吸式“长江口01”挖泥船。
每当想到12.5米水深航道可以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建设者们都觉得浑身鼓足了劲儿!然而,攻克航道淤积始终是长江口航道人必须面对的难题。当所有人都期待如愿以偿时,泥沙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三期工程竣工后的第二年(2012年)航道淤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
必须攻克减淤降费这个难题。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成立“科技攻关领导小组”,理清了常态回淤的两个“80%”:回淤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6—11月,占全年回淤总量的80%;回淤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港—圆圆沙段和北槽中下段,占回淤总量的80%。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经验积累,初步掌握了航道的回淤机理和分布。
长江口航道人通过采取优化清淤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等措施,建立了一套适合长江口航道特点的监测预报、施工组织、计量、考核等办法,总结形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管理技术指南》,使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工作逐步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在大力推进治理工程的同时,长江口航道人从未忘记过生态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价:“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中关于自然保护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具有开创性和代表性,为世界河口城市的航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深水航道流金淌银
正在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巨轮。
2011年1月,12.5米深水航道长江口至太仓段通航,此后2年内,通过长江口的货运量就增长了8亿吨。2018年5月8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黄金水道建设取得里程碑进展,极大提高了长江中上游“江海联运”能力,使长江干线货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河运榜首。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奋斗,5万吨级海轮能直接进入到430公里经济腹地,影响浦东发展腾飞的航运“桎梏”已被打碎。
近年来,长江口深水航道年均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超过100亿元,货运量增加年均带动GDP增长超过1000亿元、拉动财政收入增长超过20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10万人。还有共计约5亿多立方米的疏浚土用于吹填成陆,其中包括浦东机场圈围等工程,成陆总面积超过15.83万亩(约105平方公里)……
430公里的长江深水航道工程推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浦东新区的跃进步伐,已成为交通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要想挖掘出长江口更深的货运潜力,还需要更多的治理动力。2018年12月29日,在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推动下,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今年3月29日,治理一期第一阶段航海保障工程圆满收官,南槽航道已具备5000吨级船舶满载乘潮双向多线通航、1万至2万吨级船舶减载乘潮通航,以及大型空载船舶下行乘潮通航的能力。4月份,南槽航道日均船舶流量达499.52艘次,环比增加约37.4%。这是按照长江口“一主两辅一支”航道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的又一重大整治工程。
巨轮畅行江海,东方大港化茧成蝶。当过去30年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时光剪影已定格为璀璨的瞬间,新时代的航道大潮,正澎湃着新的期待,新的梦想呼啸而至……
相关新闻
- 2020-11-14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锻造更多核心技术 拿出更多硬核产品
- 2020-11-14习近平谈南水北调工程: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
- 2020-11-14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 2020-11-14时政微纪录丨浦东——新征程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