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的日子——审计署定点扶贫贵州省丹寨县工作纪实
小康路上的审计坚守之二十:
云上的日子
——审计署定点扶贫贵州省丹寨县工作纪实
这里有绿水青山,这里有大美非遗,这里有苗岭风情,这里因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而被誉为“云上丹寨”。然而,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长期伴生的,是另一份“美丽的哀愁”——贫困。
自2015年8月开始,作为审计署定点扶贫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就成为审计人念兹在兹,魂牵梦萦的地方。
五年来,审计署始终高位推动,通盘谋划,将助推丹寨县如期脱贫摘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定点帮扶例会研究机制、跟踪督查机制,协调各方资源帮扶丹寨,为丹寨县脱贫攻坚出力出策、积极奔走。多位署领导亲临丹寨县调研指导,协调推动脱贫攻坚重大事项,署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派员赴丹寨掌握新情况、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扶贫干部履职尽责。先后选派张天维、周俊挂任丹寨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姜海泉、王晓义挂任丹寨县甲石村第一书记,协助丹寨县开展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工作。
五年寒来暑往,风霜雨雪,审计署与丹寨人民始终心手相牵,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锲而不舍拔穷根子,千方百计助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倾情帮扶下,丹寨县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国定贫困县序列。千百年来困扰丹寨的绝对贫困,被彻底掀下“云端”,丹寨人民正朝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阔步迈进。
兴产业,发展才是硬道理
华灯初上,丹寨县城东湖畔的万达小镇,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尤公广场上,充满苗侗风情的歌舞表演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驻足欣赏;演艺剧场内,大型苗族歌舞情景体验剧亮点迭出,给观演者带来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漫步街头,各种非遗文化的特色店铺让人流连忘返??
这只是丹寨万达小镇的普通日常。作为以苗族、侗族建筑为特色,集非遗保护、传承、体验于一体的产、城、景、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万达小镇自2016年建设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开业第一年游客量突破550万人次,7个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取得第54届美国金块奖“最佳国际商业与特殊用途奖”等不俗成绩。
定点帮扶丹寨之初,审计署党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将如何助推丹寨摆脱贫困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审计署以丹寨脱贫攻坚工作为己任,确立了秉承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摘帽的理念,要求发挥担当政治责任、落实扶贫政策、多方协调资源、引进项目建设、发挥行业优势、搭建爱心桥梁、坚持党建引领、做好帮村工作“八个方面”的作用。
丹寨的基本县情是,总人口17.8万人,少数民族占87.81%,是一个以苗族为主,水、汉等多民族聚居县,长期处于极度贫困和落后状态,属国家级贫困县。到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42户58737人,114个行政村中就有96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3个,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7.65%。
贫困包袱重,必须出苦力,也得运巧劲。因地制宜,利用丹寨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成为审计署以产业促帮扶助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同时,审计署积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助力万达集团在丹寨首创“企业帮县、整县脱贫”。
在国务院扶贫办和审计署的共同协调下,万达集团自2016年开始包县帮扶丹寨县,创新推出长、中、短期结合,教育、产业、基金并举的扶贫模式,总投入23亿元,建设产业扶贫基金、旅游小镇、职业技术学院三大扶贫项目。2017年一期旅游小镇等项目建成开业后,2018年二期建设了会议中心、锦秀剧场,2019年三期建设了玻璃栈道、高空秋千、水上游乐、研学基地,2020年四期建设了丹寨万达锦华温泉酒店、温泉中心、会议中心二期、丹寨图书馆、环湖跑道,全面提升和完善小镇旅游功能。小镇自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1900多万人次。据测算,直接带动6407名、间接带动12932名丹寨贫困人口增收,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未来仍然后劲十足,不可限量。
8月24日,站在丹寨县扬武镇大朗有机蓝莓种植基地的一处山顶,放眼望去,一垄垄蓝莓苗长势喜人,铺满整片整片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四面八方。
丹寨县扬武镇镇长张元兵介绍,大朗有机蓝莓种植基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7500万元,蓝莓年产值2880万元,扣除建设、生产成本后,每年分配给贫困户的资金达1176万元,“采果期每天有200多名贫困户来这里务农,漫山遍野全是人。现在已经完成收果,按照采果量领取劳务报酬”。
审计署派驻丹寨县扶贫干部(左一)为丹寨县交圭村缺乏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抢收稻谷
丹寨在脱贫攻坚战中重点打造六大产业和林下经济,包括精品水果、中药材、茶(竹)、蔬菜、土猪、生态家禽产业,林下经济主要是林药、林禽、林蜂。审计署挂职丹寨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周俊介绍,这是丹寨县根据本县资源禀赋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定点帮扶就围绕这六个产业来合力助推。丹寨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把杂草丛生的荒山建设成标准规范的万亩现代蓝莓生产基地。该基地覆盖全县6个乡镇41个村,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15户。
2018年,审计署协助丹寨争取了全国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两个项目试点。项目资金3000万元,分三年投放,每年投放1000万元,用于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引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改良品种,改善土壤条件,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产品绿色生长。
大朗有机蓝莓种植基地与全县其他蓝莓基地一样,都受惠于这项帮扶政策,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蓝莓产业获得高质量发展,做大做优品牌特色产业,取得一业带多业的效果。“运用钵栽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我们的蓝莓果子个大、皮厚、水分多,在市场上销路一直都很好!”该基地负责人杨晓玲表示。
审计署通过协调产业帮扶资金,大力推动农业项目提质增效。丹寨抢抓机遇,重点抓好蓝莓、中药材、蔬菜、茶叶等种植,搞好生态家禽类养殖、林药林禽林蜂林下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做大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截至目前,丹寨现有茶园面积12.07万亩,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现有精品水果5.16万亩,其中蓝莓3.12万亩;发展天冬、板蓝根、仙茅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8.26万亩。全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0家、州级1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37.8%。通过加入产业项目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相应务工、分红收入,加快实现脱贫步伐。
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一处静谧的森林里,五彩斑斓的山鸡正三三两两,悠闲地踱着步子,在树林下的草丛中觅食。
目之所及,是丹寨发展林下生态禽类养殖的一个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由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提供15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建成,占地50亩,年出栏22000羽七彩山鸡。七彩山鸡肉质细嫩鲜美,被誉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人参”,是集肉用、药用和观赏于一身的名贵珍禽。该项目每年收益的70%主要用于项目所覆盖的贫困户分红。
如此利好的扶贫项目,当初险些因电力配套不到位而导致建设停滞不前。发展林禽,必须要有电,有电才能有水,有水才能养殖。“电力是基础设施,决不能因为电力问题影响项目进度,阻挡脱贫攻坚进程。”在审计署与南方电网的合力推动下,电最终通到了林下养殖基地,“照亮”了这个扶贫项目。不仅照明问题解决了,做饭不用烧柴了,也防止了火灾隐患,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周俊介绍,电力问题一直是审计署定点帮扶丹寨工作中的协调重点,“对于产业项目,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助一臂之力,还要千方百计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困难群众早日受益受惠”。
近五年来,审计署协调南方电网先后帮助解决丹寨万达职业技术学院、丹寨万达旅游小镇、丹寨龙泉山景区、石桥景区等项目电网配套费1890.67万元,投入2059万元建设了110千伏马丹线工程项目,有效缓解县城及金钟经济开发区用电难题。针对丹寨县5个乡镇33个村39个供电设施个性化产业配套事项,批复丹寨县10KV及以下业扩延伸项目第二批和第三批工程施工设计建设规模,电力延伸范围涵盖冷库、民宿、茶叶、养殖、人饮等项目,投资金额612万元。2016至2020年,南方电网累计投入帮扶丹寨产业电力配套资金4561.64万元。
不仅如此,审计署还采取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协调杭州市滨江区援建的方式,筹资410万元推进丹寨县乡村产业项目发展。其中220万元用于修建丹寨县甲石村产业路、发展食用菌种植;60万元用于建设甲石村农产品预冷库;80万元用于丹寨县雅灰乡茶叶加工厂项目、排调镇青钱柳种植项目;55万元用于丹寨县“母亲水窖”养殖产业项目建设。
惠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走进丹寨县金泉街道金钟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楼宇、整洁的路面、完善的基础设施,到处都充满着现代化生活气息。
金钟社区是丹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全县114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87万人,金钟社区安置了1.3万余人。审计署协调万达集团帮扶丹寨的扶贫资金,每年有5000万元直接惠及全县贫困户,金钟社区群众受益面最大。
审计署派驻丹寨县扶贫干部(右)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生活。借助审计署、杭州市滨江区的帮扶,金钟社区积极开展就业输送,实现每户搬迁家庭有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当地积极发展苗族服饰手工制作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足不出“区”,实现楼上住人、楼下就业的梦想。
设置金钟社区安置点以来,审计署积极协调帮扶资金,丹寨县依托安置点路网便利的优势与县城互联互通,开通公交车,完善学校、医院等“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站配套设施,设置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咨询办事,提升了安置点的服务功能,满足了搬迁群众生活的需求,让群众安心搬、放心住。
“搬迁到社区生活后,挣钱的路子更多,一个月挣两三千块钱还是很容易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谢党委、政府!”金钟社区群众熊正忠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都是爱。审计帮扶资金,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最终目的都是惠民生,尤其是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依靠,日子有盼头。
帮扶丹寨以来,县中小学校和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如2017年,帮助县里争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110万元,用于排调小学学生食堂建设;争取贵州省发改委专项资金200万元,帮助解决丹寨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2018年,争取教育部“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中央补助资金”420万元,用于丹寨县民族高级中学建设和设备购置,极大地改善了民族高级中学的办学条件。
在审计署协调推动下,2018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到丹寨开办分支机构,2018至2020年7月底,该行累计新增贷款56777.5万元用于丹寨县脱贫攻坚,其中新增贷款12000万元用于丹寨县人民医院业务用房项目建设,新增贷款44000万元用于丹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金钟开发区易地扶贫安置项目建设,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惠及3040户13045名贫困人口。
审计署派驻丹寨县扶贫干部(左前排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商讨困难群众重病医疗救助等问题
审计署还积极协调建设丹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敬老院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补助资金”904万元,解决丹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问题;贵州省民政厅、发改委、中铁四局累计投入项目资金832.6万元,帮助丹寨县南皋乡和长青社区两个敬老院完成尾工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五保托底供养问题。
生态扶贫方面,审计署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帮助丹寨县增加500名生态护林员指标,直接带动500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1万元)。2020年,推动黔东南州纳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作为全省唯一、全国1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之一的黔东南州,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5亿元。与此同时,还争取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生态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帮扶。该局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在丹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地质遗迹调查等工作,确定丹寨县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总计160处,明确丹寨县优势矿产为铅锌矿,预测潜在经济价值322.44亿元。
基础设施方面的帮扶,审计署也不遗余力。经协调,凯里经丹寨至都匀铁路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0年)》。积极协调丹寨县龙泉山索道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9850万元,设计运量为1200人/小时。协调丹寨供电局技术业务用房项目建设,该项目预算投资3736万元,预计在2021年1月31日前竣工。
审计署还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探索具有审计特色的定点帮扶路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对接国家部委,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助推丹寨县脱贫攻坚提升质量。经审计署协调,早在2016年,丹寨县开展了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试点。通过两年试点,共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1.38亿元,整合资金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领域。
在搭建爱心桥梁方面,2017至2020年,审计署干部职工累计向丹寨县贫困群众捐款捐物折合资金75.29万元。同时,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审计署每年在“五一”至端午、中秋至国庆期间都要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日活动。2018至2020年7月底,审计署累计购买丹寨县农产品66.36万元,推销丹寨县农产品126.48万元。
定点帮扶丹寨五年来,审计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扶贫政策,让党的决策部署在丹寨落地生根。据不完全统计,2016至2020年7月底,审计署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19.43万元,协调引进帮扶资金144029.81万元。
强党建,风物长宜放眼量
八月的丹寨,凉风习习,碧空如洗。
距离丹寨县城十余公里的龙泉镇马鞍村,一座充满苗族地域特色的二层小白楼分外耀眼。“马鞍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牌子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龙泉镇马鞍村“两委”所在地。2019年6月,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村“两委”由此搬进“新家”。
“我们村里以前没有固定活动场所,谁当村支书,就把村委会的牌子挂到谁家门口,群众缺少归属感,党员也没有凝聚力。现在有了固定场所,村民有事没事都会来坐坐,了解了解村里的事,我们自己做事也有了方向,踏实!”看着小白楼拔地而起,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刘天富打心眼里高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战贫之际,党建扶贫如何发力?
审计帮扶人员以实际行动做出回答:发挥行业优势,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抓党建促扶贫。
为形成抱团式帮扶合力,发挥审计优势,审计帮扶人员很快建立了审计署、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四级审计机关帮扶丹寨驻村干部联席机制,齐心协力,助力脱贫攻坚。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来到丹寨后,我们把做好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周俊说。
周俊发现,审计定点帮扶丹寨县的11个深度贫困村一直没有固定的村级活动场所,党员无法定期开展组织生活。
2019年,审计署牵头,四级审计机关共筹集资金91.6万元,联合东西部协作的杭州市滨江区,给11个深度贫困村分别盖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大楼。贫困村百姓和党员终于有了活动“阵地”。老百姓为表达谢意,就在本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挂起一块醒目牌匾,上面写着“审计署捐赠”。
“新家”一楼是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大厅。在服务窗口,村委给村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低保、新农合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在服务大厅,脱贫攻坚实行“挂图作战”,全村扶贫地图清晰列出了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现在达到什么水平,网格员是谁,一目了然,村“两委”和驻村干部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二楼有党员活动室,审计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定期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谋划脱贫攻坚之策。
“审计帮扶不仅是抓项目、搞协调、发展产业,还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打造审计招牌。”周俊跑遍了审计定点帮扶的11个深度贫困村,对此深有感触。
在丹寨,审计帮扶人员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发挥审计人员知政策、懂财政、熟会计的行业优势,研究思考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建言献策;针对县域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政府性债务化解情况,推动加强帮扶资金监管,发挥参谋作用。
2019至2020年,审计署组织丹寨县100名财会人员在位于南京的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举办了2期,时间为10天的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2016至2020年7月底,审计机关在丹寨共培训基层干部2067人次,培训技术人员157人次,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489人次。
经各方共同努力,丹寨县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周俊看来,“贫困群众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弱,容不得闪失,经不起折腾,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审计帮扶人员深知,只有建起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才能凝心聚力,真正持久摆脱贫困。
对此,审计帮扶干部配合县委组织部门,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把村级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打造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为民服务的村“两委”班子。
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刘天富以前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后,他带领全村党员能人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以提供技术、经验、就业及入股分红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产业,实现穷有所帮,共同致富。2018年,刘天富被评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配强了村“两委”班子,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也增强了。“村里定期开展党建活动,把党的声音、党的温暖送到百姓身边,特别是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让老百姓知道有哪些扶贫政策,自己得了哪些实惠,开始自觉地发展生产,听党话,跟党走。”负责联系羊甲村“两委”的城关社区党工委书记黄璐璐深有感触。
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建扶贫作用,审计帮扶干部在丹寨11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三个一、五个好”党建工程。即党建重点上突出“一支队伍、一套制度、一块阵地”,党建效果上注重“党员队伍好、活动开展好、工作业绩好、作用发挥好、群众反映好”。
审计署派驻丹寨县扶贫干部(前)到贫困户家走访调研途中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羊甲村党支部书记王治江告诉记者:“以前羊甲村没有路灯,2018年审计署派周俊书记来到丹寨,想办法帮村里安装了6台变压器。村里路灯亮起来了,老百姓觉得村‘两委’做了实事,对村‘两委’很赞赏。我更感谢审计,你们才是做实事的人!”
党建扶贫,靠的就是真抓实干。这在审计署派驻第一书记的甲石村村民口中,也得到鲜明印证。
“有了审计署的关心,7个自然寨都有了路灯,以前夜里漆黑看不见,走路打手电筒、点松枝,现在就很方便了,路灯可以一直照到天明,亮堂多了!”村民罗通富开心地说。
“甲石村有了审计署的帮扶,比其他村发展得更好更快,我们很自豪,感谢你们的关心,让我们脱贫过上好生活,有你们帮扶,是我们全村人的福气!”脱贫户杨胜良感慨地说。
五年帮扶不寻常,咬定脱贫不放松。如今,丹寨县尽管已经脱贫摘帽,但是审计署定点帮扶的脚步并未停止。“云上的日子”,将是审计人永远的牵挂。(李兆勤 刘炜)
来源:《中国审计》杂志
相关新闻
- 2020-11-12风景独好看这边——审计署对口支援江西省会昌县工作纪实
- 2020-10-22审计署:一些地区存应减免未减免、违规收费等问题
- 2020-08-26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王陆进任审计署副审计长
- 2020-06-19努力发挥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审计署新闻发言人谈年度审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