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年磨一剑 文化扶贫助力山坳乡村“凤凰涅槃”
原标题:【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年磨一剑 文化扶贫助力山坳乡村“凤凰涅槃”
央视网消息(记者 祝新宇 李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坐在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燕窝垸村燕儿谷徐家老屋的门口,该村“第一书记”徐志新诵出这句诗,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燕儿谷鸟瞰图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燕窝垸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南麓,因三面环山、形似燕窝而得名。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里,沿线有6个贫困村,48个村民小组,1392户5630人,其中贫困户411户1277人。过去的燕窝垸村因为穷、乱、差,被戴上了一顶“厌人垸”的帽子,小伙娶不上媳妇,姑娘嫁不出去。村民在泥土里扒食、汗水里挣钱,种粮是主要生产方式,经济效益低,遇上旱涝灾害,收入就没保障。

燕窝垸村驻村第一书记 徐志新
这一切,土生土长的徐志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徐志新响应国家号召,回到燕窝垸村“返乡创业”,精英律师变身第一书记,带动乡亲父老脱贫致富。“逢山修路,遇水架桥”,徐志新结合当地实际,在燕窝垸村打造“燕儿谷”,通过“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办公、联合投资、联合环保、联合创业”,公司联合村党支部组建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支部——罗田县燕儿谷联合党支部,实现村与公司互利共赢。
2014年12月燕儿谷顺利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创建验收,仅仅3年的时间,燕窝垸村就完成了蜕变,荒山成花海,崎岖变坦途。2016年底,燕窝垸村通过了“户脱贫,村出列”的初步验收,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

今天的燕儿谷宛若仙境、游人如织
如今的燕窝垸村,不仅有了中国最大的茶梅基地,还建成了燕归园、茶梅小镇、茶梅园、苗圃基地、梅岭、玉兰园、桂花冲、樱花园等一大批特色苗木基地,配套新建了农家旅馆12家、农家乐45家、旅游观光服务站点10处,观光旅游风生水起,以休闲养老观光研学教育为方向的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农旅”“农文”“农养”“农教”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互促互进、全面开花。有了旅游的带动,村民说同样是种地,过去种的是口粮,现在种的是商品。
乡村正在越变越好,但徐志新意识到“只种花种草没有竞争力,拼规模是拼不过的,要拼就得拼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无中生有”的燕儿谷要想发展必须要抓住文化做基础。于是燕窝垸村独有的“九佬十八匠”应运而生。

篾匠何启林展示他的手工作品
2018年6月,徐志新在燕儿谷组建湖北首个乡村工匠学校,面向全市发出“九佬十八匠”招募令,优先录用偏远山村的贫困匠人,并吸纳困难村民做学徒和帮工。工匠学校不仅能为工匠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所,每月还给他们发3300元工资,出售的产品另有提成。徐志新介绍,工匠学校占地约1500平方米,集传统工艺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乡村振兴产业化、非遗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两年时间里,30余位能工巧匠纷纷加盟。

工匠学校的绣娘为疫情期间支援黄冈的山东医疗队制作的手工刺绣作品“金鼠报春”
工匠学校已经带动了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小学研学项目、乡村旅游、培训等。目前,工匠学校二期的建设也已启动。据统计,从成立至今,工匠学校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手工艺品销售额高达200余万,为附近村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6个。
用徐志新自己的话说:“离开故乡是为了改变自己,回到故乡是为了改变父老乡亲贫困的生活。村里变美、农民变富,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虽然这几年带领乡亲们脱贫办企业,工作强度大,青丝变白发,但我甘之如饴!”
相关新闻
- 2020-11-02【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罗田大地坳社区:农民艺术团集聚脱贫致富精气神
- 2020-11-02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外媒关注
- 2020-11-02刘晓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关键
- 2020-11-02“一条线规则”促依法治校 让法治意识深入童心 甘肃兰州:“互动”式普法护航少年儿童成长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