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河南郑州高质量建设中原科技城 创新的名片越擦越亮

20-10-27 09:3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杨瑞

  原标题:河南郑州高质量建设中原科技城

  创新的名片越擦越亮

  10月的北龙湖,波光粼粼。湿地公园躺椅上,85岁的吴凤芝紧了紧风衣,她时常由家人陪着,来湖边散心小憩。

  老人的孙子王诗文博士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如今携妻带子,跟随创业团队回到郑东新区智慧岛,参与创办了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听祖孙两代人聊一聊家常,记者感受到了城市发展思维的转变。

  过去,郑州西郊棉纺路,五大国营棉纺厂吸引了许多江南女工北上中原,吴凤芝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郑东新区北龙湖,全国首批投入运营的商用5G无人驾驶汽车运行平稳,一座创新人才集中、创新要素集聚的中原科技城呼之欲出,王诗文也是建设者之一。

  过去的郑州得益于交通和区位,纺织工业发展良好;如今,高科技产业集聚,推动城市有了新的发展,创新的名片越擦越亮。

  走进中原动力,双足机器人迎宾,医疗机器人问诊,保洁机器人顺着玻璃外墙爬上爬下。在颇具未来感的办公室里,联合创始人兼CEO林杰告诉记者:“郑州有引才的决心。”

  决心,背后是对科创产业的倾囊支持。

  “我们要把区位条件最好、生态环境最优、基础配套最完善的龙湖北岸地区留给科技创新产业!”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变更土地规划,郑州市舍弃的是商业住宅土地出让金。

  决心,还体现于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心。

  “我们为不同层次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补贴,同时提供免租金人才公寓和3年内办公用房租金全额补贴。”郑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牛瑞华说。

  高端人才略显不足、科创产业相对薄弱,但这都不是郑州的未来。如今,中科院计算所大数据研究院等9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三大国家级平台,12个院士工作站和6家省级研发平台已经落户郑东新区,将为落户中原科技城的科创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厚植创新的土壤,启动创新的引擎,嗅觉敏锐的企业自然纷至沓来。9月15日,复星国际、芯成科技全球研发中心等首批60个入驻中原科技城的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超过1100亿元,涉及数字文创、信息技术、生命科技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一个个项目集中落地,以郑东新区智慧岛为中心、以龙湖北部片区为示范区、以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为拓展区的中原科技城蓄势聚力。

  来到鲲鹏软件小镇的建设工地,80多台塔吊空中挥舞,5000余名工人地面奔忙。软件小镇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投资120亿元的一期工程要在18个月内完成。

  “数山”“云岭”“码岗”,施工中的建筑现代时尚,建设中的园区美丽简约,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华为软件云开发中心、软通动力等高科技创新企业签约入驻。

  “未来,我们将把中原科技城打造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徐立毅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秋游鲁班山 秋游鲁班山
  • 【印象陇原】探寻朝那湫 【印象陇原】探寻朝那湫
  • 影像里的嘉峪关 影像里的嘉峪关
  • 七里河区70名老同志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七里河区70名老同志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  38岁药师成甘肃省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38岁药师成甘肃省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38岁药师成甘肃省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38岁药师成甘肃省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兰州理工大环境保护协会20年来致力环保不停歇 兰州理工大环境保护协会20年来致力环保不停歇
  • 临洮38岁药师成为甘肃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临洮38岁药师成为甘肃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城关区湖北籍创业者注意啦 符合条件可
2   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出炉 兰
3   秋游鲁班山
4   【印象陇原】探寻朝那湫
5   影像里的嘉峪关
6   七里河区70名老同志获颁中国人民志愿军
7   甘肃医卫丨合理用脑 老了也聪明
8   “菜园子”直通“菜篮子”——2020金秋
9   甘肃着力构建新型应急管理体系
10   “百名专家基层人才建设调研行”走进天
11   甘肃省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12   小山村摘掉了“穷帽子”——张掖市山丹
13   庆阳窑洞民居文化与乡村旅游振兴研讨活
14   甘肃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5   甘肃医卫丨骨刺:预防为主,忌盲目服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