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60年前自力更生修“人工天河”,如今—— 红旗渠畔,再涌乡村振兴“修渠人”

20-10-21 19:26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编辑:康泰鹏

60年前,河南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今天,“富太行、美太行”的乡村振兴重任,落到新一代林州人肩上。如何激活人才“引擎”?林州市吸引能人回乡,挖掘人才潜力,搭建干事平台,做好政策保障,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汇聚起一支新时代“修渠人”队伍。 

引才——讲乡情、讲奉献,群雁归故乡

社书村之前的破旧房屋改造成了旅游景观 时岩 摄

临淇镇社书村距林州市50公里。上世纪80年代,村里开办制药厂、铁合金厂,集体殷富,村民自豪。近些年,厂子经营不善,欠村里20年租金,加上道路失修、人穷志短,干部面上无光,群众牢骚连连。

常海拴原来在外承包工程,一年能挣几十万。2017年4月,镇里邀他参选村支书,没有丝毫犹豫,他开车就回了老家。“一定要恢复村里的荣光。”药厂恰好被一家四川药企收购,“收回集体的钱,才能取得村民的心。”常海拴一次次上门谈判,终于打动企业——不仅支付多年租金,还同意与村里合作,建立益母草、黄芪等中药材收购渠道,约定共谋发展。

走进社书村,仿佛穿越到60年前:三步一绿,五步一景。原来老旧村舍,改成展览馆;原来断壁残垣,砌成小花园……“石头是捡的,瓦片是旧的,总共才花20万。”村民打趣,“咱支书真是精明。”修路钱不够,常海拴就自掏腰包兜底。如今,村里修起600米主干道,家家户户门口硬化,还安上路灯,栽上绿树,建起文体广场。

产业方面,常海拴投资100余万元开办了服装公司,又带领大伙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种起了黑小麦、辣椒、香菇等。2019年,社书村被评为安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林州是河南唯一的县级“中国建筑之乡”。

近年来,通过实施“回归工程”,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家、项目经理回乡创业、奉献家乡。张益智,16岁靠一把瓦刀闯天下,成为一家大型建筑企业老板。2012年,一次家乡领导来访,酒后他开了个玩笑,“卖俺家后山水库,我就回去干景区。”不想,几个月后镇里如约拍卖。最终张益智以600多万元价格,拿到水库开发权。“刚到景区是夜里,看全是荒山野岭,卖方便面的都没有,我和总经理万坚强都哭了。”一是后悔自己草率,二是心疼乡亲们艰难,张益智决心“一定改变家乡面貌”。

基础建设、绿化美化、延伸产业链,四年三场硬仗,张益智倾其所有。然而,2016年7月19日爆发山洪,景区直接损失7000多万元,让他几乎绝望。“老乡们真亲!你家100元、他家300元凑了3万多元,让老支书给我送来。对我说能干就干,不干绝不怨我……”抱钱哭了一宿,张益智再次出发。

2016年,守得云开见月明。投资近7亿元景区上线后,年接待能力40万人次,带动新增经济实体100多个,200多人长期就业,带动贫困户35户92人。“接下来,把景区小吃街、民宿群打造好,我这辈子值了。”张益智感慨地说。

育才——着重培养、激发动能,人才展拳脚

李斌顺的淇河鲫鱼培育实验塘 时岩 摄

李斌顺今年50岁,皮肤黝黑、衣装朴素,竟然是安阳市管专家、高级畜牧师。“一辈子跟水产打交道,咱利落不起来。”

水产是苦差事,也是穷差事。多年来,站里收入低,工资难保证。2006年前任水产管理站长因此辞职。组织让李斌顺接班,他连忙摆手,“我也想跑呢,郑州同学出高薪请我!”“红旗渠儿女,就得迎难而上。”领导扔下一句话,李斌顺乖乖接下担子。24小时接受渔民咨询、提供服务。

艰苦的生活,让李斌顺患上了严重的胆囊炎,可他仍干劲十足。一次凌晨三点多,养殖户打电话说“鱼浮头了”,李斌顺正要往外走,爱人哭着拦他:“老李,咱不能干工作不要命呀。”可李斌顺坚持出了门。2017年6月,李斌顺成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系统首个渔业创新工作室,对渔民急需的淇河鲫鱼、鲟鱼品种展开研究。没钱,他就跑高校寻求支持;附近几个县市鱼塘水库,他挨个跑遍。2016年爆发洪水,冒着生命危险,他和同事用渔网死死兜住试验池,保住了珍贵鱼苗,在近两年取得重大研究进展。“淇河鲫鱼实现量产,就能受益千家万户。”五年来,李斌顺培训技术员和渔民群众700余人次,帮助渔民增收300余万元。

农产业离不开技术,林州市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持续开展“送医下乡”“送农技下乡”“送课下乡”等,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支撑。而光远新材公司董事长李志伟,则一直在考虑“技术产业富民”。2011年7月,在外工作多年的李志伟创办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通讯领域需要电子纱和电子布,填补了河南省电子级玻纤行业空白。“城乡发展,离不开高级人才。”为此,他从海外及国内大中城市引进教授级高工26人、博士18人、硕士36人,自主开发新技术近30项、新产品10余种,为中国电子级玻纤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未来,要让更多村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李志伟与政府签订精准扶贫攻坚责任状,通过党建进村、帮扶进村、就业进村,吸引了周边7个村110户共370多名村民进厂务工。为提升大伙就业稳定性,公司先后与多家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提升村民新产业适应能力。“工农两结合,致富定不愁。”李志伟说。

爱才——产业扶植、法纪撑腰,干事有底气

回乡创业,能盈利吗?遇到不公,找谁说理?林州市要求“想到前头、做到实处”。

2012年初,在郑州做工程的林州人辛俊现听说河南省实验学校想建分校,马上动了引回老家的心思。可出门十几年,自己能得到支持吗?没想到,林州市很快将100亩办学用地置办好手续,交给了他。当年3月,投资1.8亿元的项目动工;2013年9月,分校建成实现招生。面对实验学校领导的赞誉,辛俊现认真地说,“我感谢家乡的支持,愿意在林州干一辈子。”

“产业发展环境优,干事创业保障足”。黄华镇魏家庄村支部书记李明生,近日逢人便讲“感恩”。8年前,揣着“振兴家乡”梦想回村里,几年间他将老家经济穷村、治安乱村,改造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不想,竟有人一直造谣中伤,一年写了他67个举报信。今年9月份,再次被举报“贪污”,李明生异常恼火决定辞职。

“绝不让清白的干部再受委屈。”9月中旬,林州市纪委监委走村入户,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谈心谈话,很快查清事实,向举报人反馈后,又向全体村民通报澄清。“感谢组织还我清白,我一定要尽力为百姓多做些实事!”通报会上,李明生热泪盈眶。“捕风捉影、造谣中伤危害极大,纪检监察机关既要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更要敢于出面澄清谎言,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林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止今年9月底,通过积极的人才政策,林州市乡土人才库达到4732人,聘请512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等担任“名誉村长”,返乡能人建成工业企业扶贫基地11家,创办各类企业83家,创建农业生态园33家,带动集体经济增收499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高标准打造人才工作高地,唱响红旗渠畔人才振兴新篇章!”林州市委书记王宝玉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陇南碧口公路段打通省道206线塌方路段 陇南碧口公路段打通省道206线塌方路段
  • 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甘肃省选拔赛启动 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甘肃省选拔赛启动
  • 【“醉”美深秋 】塔影河声秋意浓(组图) 【“醉”美深秋 】塔影河声秋意浓(组图)
  • 6至9月甘肃省银行机构对348.74亿元到期贷款实施延期政策 6至9月甘肃省银行机构对348.74亿元到期贷款实施延期政策
  • 临泽平川镇:火红辣椒映出群众红火日子 临泽平川镇:火红辣椒映出群众红火日子
  • 武都坪垭乡:美丽安置区 绽放“幸福花” 武都坪垭乡:美丽安置区 绽放“幸福花”
  • 甘州:霜降来临晒粮忙 甘州:霜降来临晒粮忙
  • 临泽蓼泉镇:晚秋茬高原夏菜喜获丰收 临泽蓼泉镇:晚秋茬高原夏菜喜获丰收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深度落实433重点工作丨两当:拆危(违
2   “熊孩子”玩手机被骗7600元 天水甘谷
3   陇南碧口公路段打通省道206线塌方路段
4   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
5   【“醉”美深秋 】塔影河声秋意浓(组
6   图解|冬季降温之后,这些问题需要注意
7   6至9月甘肃省银行机构对348.74亿元到期
8   高台巷道镇:关爱老人 情暖重阳
9   高台:实施就业创业富民行动稳就业惠民
10   漳县长乐:东西部携手共促乡村旅游
11   临泽平川镇:火红辣椒映出群众红火日子
12   山丹: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初见成效
13   瓜州:劳务输转“直通车” 拓宽群众增
14   文县桥头镇:复垦自救忙秋播
15   武都坪垭乡:美丽安置区 绽放“幸福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