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要闻

特写:一位在华美国专家的中国“小康观察”

20-10-16 10:07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慧雅

  新华社太原10月15日电(记者吕梦琦、王皓)美国人艾瑞克·米勒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中文名——梅学良。1988年刚到中国时,他还是一名青涩的学生,如今已是山西引进的获得A类经济类工作签证的外国专家。

  “我在中国的时间加起来15年了,写过很多关于中国的文章。我没看到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巨大的发展。”他说。对中国多年来巨大发展的亲眼见证和一次次深入乡土的扎实调研,共同汇集成这位52岁在华美国人的“小康观察”。

  艾瑞克记得,自己1988年刚到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习时,当地的街道和房屋还很破旧,想找个小饭馆吃饭都很难。

  但艾瑞克感受到一股蓬勃的发展力量正在喷涌。一年学习期满后,他返回美国取得人类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匹兹堡大学。他的很多研究课题都与中国有关。

  艾瑞克称山东邹平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曾在那里做过长期的人类学研究。他说,第一次到邹平是在1997年,先是住在北禾村,后来又搬到马庄村,其间撰写了研究报告。此后,他又回过几次邹平,每次都感到惊喜。

  2008年,艾瑞克把在邹平的见闻整理成稿,与其他美国学者的文章一起集结成册,出版了《乡土中国的变迁》。他们认为,认识中国的农村才算认识真正的中国。

  在文中,艾瑞克用一个个细节记录下他眼中乡土中国的变迁,也清晰呈现出中国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

  一个偶然的机会,寻求对肿瘤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的阳泉友爱医院创始人李友全结识了艾瑞克。当时艾瑞克已获得匹兹堡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还娶了中国妻子——老家山西寿阳的李若霞。

  2013年,艾瑞克和妻子接受了阳泉友爱医院的邀请,在这座位于太行山中部的小城市定居下来,开设了专门的临终关怀科,并启动了免费“居家临终关怀”项目。

  他的临终关怀团队有4名全职人员。7年来,他们一次次穿行在太行山的乡间小路上,给很多患者送去温暖和欢乐。他们教患者打八段锦,给他们弹手拨琴,既听他们倾诉,也给他们讲述。

  艾瑞克将他的经历一点一滴写在他的笔记里。他开展临终关怀的病人年纪最大的89岁,最小的只有9岁。他的团队接触的癌症晚期患者有100多位,接受临终关怀的有十几位。

  “中国的高铁、扫码支付和网约车让人印象深刻,农村的变化同样很快。这7年,我们一直住在阳泉的农村里,真的很现代化。中国正迎来新的发展。”艾瑞克说,他想一辈子和妻子扎根在阳泉这座城市,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小城市的临终关怀模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白塔山段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兰州:白塔山段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 40年兰州和政路市场终于“退市还路” 40年兰州和政路市场终于“退市还路”
  • 兰州安宁环卫特业队坚守岗位14年的老环卫人“杨娃” 兰州安宁环卫特业队坚守岗位14年的老环卫人“杨娃”
  • 车祸失去右腿的退伍军人蒋长新:逆境创业 不忘带领身边人脱贫致富 车祸失去右腿的退伍军人蒋长新:逆境创业 不忘带领身边人脱贫致富
  • 兰州火车站街道红三村社区“红马甲”化身“粉刷匠” 兰州火车站街道红三村社区“红马甲”化身“粉刷匠”
  • 兰州雁北街道雁滩大桥社区不遗余力向“牛皮癣”宣战 兰州雁北街道雁滩大桥社区不遗余力向“牛皮癣”宣战
  • 依托石佛沟景区打造“党建+旅游”品牌 阿干镇:做强农家乐 讲好阿干故事 依托石佛沟景区打造“党建+旅游”品牌 阿干镇:做强农家乐 讲好阿干故事
  • 兰州一社区很特别:家门口开科技馆 屋顶上建菜园 兰州一社区很特别:家门口开科技馆 屋顶上建菜园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
2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甘肃分会
3   兰州市青年讲师团走进特警支队
4   传达学习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 安排
5   兰州市领导调研榆中农村产业项目建设
6   李荣灿会见绿色氢能和液态阳光甲醇高端
7   兰州:白塔山段提升改造项目开工
8   兰州新区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
9   兰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日活动启
10   西北民族大学举办建校70周年教学成果展
11   兰州经开区召开争先创优推进高质量发展
12   兰州市委原常委张国一受贿案一审宣判
13   “大数据+云大脑”助力兰州绿色发展
14   帮办丨街道法国梧桐干枯,热心市民“心
15   帮办丨新房还未入住咋就渗水呢?物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