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中国人的故事 | 崔蕴:嫦娥五号背后的“铸箭人”

20-10-15 23:46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陈世赟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助力强国梦复兴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勇攀高峰,在发展壮大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是一批批“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心血”的中国航天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崔蕴在工作中。资料图 

  有人说,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崔蕴是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总装总测技能大师,被称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第一人”。他曾为火箭命悬一线,痴迷火箭40年,把打造世界顶级火箭作为终生事业;他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更锻造出一支过硬的队伍,助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走近这位技能大师,走进他“用生命造火箭”的传奇人生。

  “火箭出厂的时间节点必须守住!”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总装车间坐落于天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就是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总装、测试。总装是火箭诞生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崔蕴是这道关卡的“总把关人”。

  2013年,崔蕴担任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副主任,负责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我们航天火箭总装人有一条别人没有的行话,叫‘后墙不倒’,什么是‘后墙’,就是火箭出厂的时间节点必须守住。”崔蕴说。

  崔蕴在工作中。资料图 

  作为我国唯一一位参与了所有现役捆绑型运载火箭研制全过程的特级技能人才,崔蕴参与总装过的火箭已有70多发。然而面对直径大了近一倍95%都是新技术的长征五号,过去总装传统火箭所采用的工具和装配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总装需求。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箭体上有5万多个零部件,螺钉数目更是巨大品种繁多,装配要求不一,任何一个微小的安装失误都可能导致火箭最后的发射失败。例如,长征五号的燃料储箱体积增大,贮箱壁使用了全新的工艺和材料,壁厚最薄的地方只有2毫米,如果把一个贮箱等比缩小到一个鸡蛋大小,它的厚度只有鸡蛋壳的十万分之四,在装配时严禁触碰,这就更增大了装配难度。 

  总装大直径火箭,国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崔蕴凭借着几十年来对火箭各系统性能的了解和知识的积累,逆向思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办法:“只有旋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崔蕴在工作中。资料图 

  不过,想要让一个重达20吨的庞然大物滚转起来,着实困难。 

  整整两个月时间,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无数次修改图纸和方案,崔蕴带领团队终于攻克了长征五号大直径火箭装配难的关键问题,人员在地面就可以进行各项装配工序,实现了多人多点同时操作,总装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到三倍。 

  通过技术和管理上的大胆创新,崔蕴带领团队有效保证了火箭出厂时间节点的“后墙不倒”。 

  “魂牵梦绕,醒着、睡着脑子里都是火箭” 

  从事火箭制造30多年,崔蕴也曾数次与死神擦肩。 

  1990年7月,我国首枚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长二捆”火箭)准备在西昌发射。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火箭四个助推器的氧化剂输送管路上的密封圈忽然出现泄漏,需要紧急排除故障。作为总装测试的一线人员,崔蕴义无反顾地冲进抢险现场。 

  崔蕴在工作中。资料图

  抢险中,熟悉火箭结构的崔蕴很快就找到了“惹祸”的密封圈,就在他按照既定方案去拧密封圈的时候,被腐蚀透的密封圈彻底毁坏,四氧化二氮如同泉水一般喷出,刹那间,液态的四氧化二氮化为红色的烟雾,弥漫在周围,毒气浓度急剧上升,远远超出了滤毒罐的负载。他在舱内连续工作近一个小时,出舱后立刻被送往医院,经检查肺部75%烧伤,生命垂危。医生用了10倍于常人的解毒剂量,才保住了他的命。经过多次抢救,崔蕴活了过来。他当时29岁,是抢险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长二捆”火箭)成功发射的当天,崔蕴带着氧气瓶,被医生护士抬到了医院的楼顶,一边听着火箭发射的轰鸣声,一边眼泪“啪哒啪哒”地往下掉。 

  几天里,从在病床上听到一名亲密队友壮烈牺牲的惨痛消息,到见证这枚火箭的首飞成功,这冰火交融的滋味,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正是在这短短的几天中,崔蕴深刻地认识到了航天这个行业的高风险、高难度。从此他开启疯狂的学习模式,在西单图书大厦一坐就是一天,一边看,一边记,一边琢磨。对不明白的问题,他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在他看来,一名合格的火箭装工,除了铣工、车工、焊工、电工等技术,脑子里还必须装着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理论。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他跑到设计人员那里,一泡就是一天,就是要彻底解开心底里的那些“疙瘩”。 

  崔蕴在工作中。资料图

    一次,在某火箭发射前,凭借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抢险经验,崔蕴及时救下了命悬一线的队友。当时,身兼工艺员的总装一组组长崔蕴正在指挥操作人员抢修故障。一名队员在进舱时,身体轻晃了一下,这一细微的动作被细心的崔蕴看在眼里,他心里突然一紧,“不好!” 

    来不及解释,崔蕴一把掀起队员的空气面罩紧急切断气源,接着抱住他滚倒在地上,然后马上爬起来狠掐队员的人中穴,又接连扇了他四五个耳光,直到队员口鼻冒出大量白沫最终清醒了过来。由于事情发生得太快,现场人员还以为两人在打架,有的甚至过来拉架。 

    事后人们才知道,崔蕴从那一晃中看出了氮气中毒的迹象。原来,由于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导致该名队员空气面罩的气源竟错接成了无色无臭的氮气。在掀下面罩后,这个队员已几近昏迷,一条腿掉进火箭与发射塔架的弧形间隙,随时有可能从40米的高空摔落,幸好崔蕴第一时间反应完成了那一系列的连抱带滚操作,避免了危险发生。 

  崔蕴在工作中。资料图 

    熟悉崔蕴的人都说,他就是为火箭而生。500多件装配工具他全能熟练运用,大到发动机,小到螺丝钉,把火箭的结构牢牢“刻”在了脑子里。在同事眼里,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但了解崔蕴的人都知道,他赢在坚持,赢在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 

    用崔蕴自己的话说,就是“魂牵梦绕,醒着、睡着脑子里都是火箭”。 

    如今,崔蕴和团队先后成功完成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为中国航天作出突出贡献。2019年五一劳动节崔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说:“我真心地喜欢火箭的总装测试,没法用语言来说这个痴迷程度,真是特别喜欢这个。”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就是一辈辈航天人不懈的艰苦奋斗。崔蕴也在用双手一步步编织着自己和祖国的航天梦。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新的长跑正在开始。 

  文案:张瑞玲 陈孔鸿(实习) 

  制图设计:张瑞玲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联合出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售电量715.7亿千瓦时!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亮出前三季度“成绩单” 售电量715.7亿千瓦时!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亮出前三季度“成绩单”
  • 第四届甘肃省政府参事论坛开幕(图) 第四届甘肃省政府参事论坛开幕(图)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扶贫答卷”,请审阅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扶贫答卷”,请审阅
  • 这恐怕是直播史上最大的名场面——10.17“扶贫日”甘货霸屏,百场同步直播网络助农! 这恐怕是直播史上最大的名场面——10.17“扶贫日”甘货霸屏,百场同步直播网络助农!
  • 2020年甘肃省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班在兰开班 2020年甘肃省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班在兰开班
  •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果就是好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灵台苹果就是好
  •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甘肃灵台乡村旅游采摘体验活动启动
  •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特色养殖挑起富民“大梁” “嘎啦鸡”让赵李家洼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特色养殖挑起富民“大梁”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民族团结党旗红#小院里种花,学校就在
2   【民族团结党旗红】异地扶贫搬迁“安置
3   【民族团结党旗红】“搬”进美好新生活
4   甘肃惠企政策“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
5   藏地新声|祁连山下新牧歌
6   “不来即享”显成效 甘肃省新增市场主
7   陇南成县驰援青岛城阳共战“疫”
8   第四届甘肃省政府参事论坛成果显著
9   捣毁诈骗窝点 维护群众利益——记刑警
10   52人!这个涉黑案开庭审理
11   张国一受贿案一审宣判
12   【快讯】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13   【快讯】林铎在东乡县调研村级党组织建
14   一图知晓|甘肃这个好做法,将向全国推
15   【回眸“十三五”】图解|甘肃农村危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