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盐碱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难题

20-10-11 14:05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编辑:宋芳科

   

  改良后的盐碱地种植出的玉米颗粒饱满。王慧 摄

  金秋十月,内蒙古进入了秋收时节,金黄色的玉米已经收割到院子里,不远处收割机正在农田里忙碌个不停。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荣义村第三生产队长高殿文望着这片丰收的田野,不禁感叹起过去盐碱地时的情景。“家里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种植葵花,一年下来维持生计都很难,几乎没有收入。我们村2018年开始改良盐碱地,之前不能用的荒地如今也能种植出农作物了,增产70%,家里的生活就慢慢好起来了。”

  盐碱地制约农业发展

  盐碱地改良后的万亩良田。杨永旺 摄

  高殿文所说的盐碱地改良土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河套平原。巴彦淖尔蒙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地处中国北部边疆,黄河自东向西横贯该地,形成黄河中游的大型灌区——河套灌区。灌区引黄控制面积1743万亩,年引黄水量约52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自流灌区。该地区现有耕地面积1058万亩,拥有5个国家重点产粮大县,被外界誉为中国的“塞外粮仓”,是中国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

  然而,“塞外粮仓”也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灌排不配套、基础设施缺乏等原因,仍有几百万亩劣质田地。这些田地分布零散、地势不平、产量低下,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积极性。

  改良前的盐碱地荒草丛生。王慧 摄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科科长张琛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黄河从北部多次改道到南部,北部乌加河,南部黄河,两河之间形成次生盐渍化耕地,盐碱土常形成斑状分布,以前的旧河道、洼地边缘和局部高起部位,呈现大处在洼、小处在高、洼地积盐较重,为重度盐碱地,坡地积盐较轻为中轻度盐碱地。河套灌区现有耕地1100万亩,其中约有484万亩盐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4%。其中轻度盐碱地257万亩、中度盐碱地148万亩、重度盐碱地79万亩。盐碱化耕地具有含盐量高、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肥力水平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特点,不利于作物捉苗和正常生长,经济效益差。”

  缺啥补啥对症下“药”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荣义村村民丁红,家里有40亩地,过去都分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大大小小共有40多块,耕地机械无出路,灌排不配套……他告诉记者:“五原县耕地高低不平、土堆多,地块杂乱、不规则,过去总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现在好了,通过改良,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种植也方便多了,过去种植不了小麦、玉米的土地如今都可以种了,加上渠通、沟通、路通、地平,浇灌时间缩短了2/3,每亩地还可节水60立方米。”丁红高兴地说。

  暗管排盐光伏泵站。王慧 摄

  据了解,2000年以来,巴彦淖尔市结合当地实际,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化耕地集成了三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即“五位一体”改良技术模式、上膜下秸综改技术模式(秸秆阻盐)、暗管排盐技术模式。“五位一体”技术模式主要内容是针对盐化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PH值,掺混明沙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施用脱硫石膏改碱,施用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上膜下秸综改技术模式(秸秆阻盐)主要是利用秸秆翻压在土壤30~40厘米处形成隔盐层,切断地下盐分上升通道,起到降盐效果,秸秆还田后也起到了肥田的效果;暗管排盐技术模式主要是针对地下水位高,盐碱化较重的耕地,实施大水洗盐后,盐水渗透暗管中强排出农田外,起到降低地下水位和排盐的双重作用。

  近几年对三种改良模式示范结果表明,轻度盐碱地采用“五位一体”技术模式保苗率可提高20%以上,总保苗率达到95%以上;中度盐碱地采用上膜下秸阻盐综改技术模式,保苗率可提高40%以上,总保苗率达到90%以上;重度盐碱地采用暗管排盐配合“五位一体”模式,保苗率可提高60%,总保苗率达到80%以上。

  U型混凝土板衬砌渠道。王慧 摄

  五原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靳存旺告诉记者:“老百姓由过去粗放型的耕作转变为精细化种植,改良后耕地的地力普遍大幅度的提高,耕地的农业标准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农业调整空间范围也加大了,年新增产粮50亿斤,也就是说可以再造一个粮仓。”

  科学改良劣田变良田

  2017年巴彦淖尔市编制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规划》,该规划计划投资128.9亿元,其中灌排配套、节水灌溉投资64.2亿元,农艺工程及田间硬件配套投资64.7亿元。完成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良目标。

  盐碱地试验田。王慧 摄

  2018年巴彦淖尔市启动实施了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将渠、沟、路、林、田进行了精细化改造并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耕地扩容提质,盐碱地减少1.5万亩,新增可耕地4500亩。种植作物也由原来的四种增加至7种该项目区生产的拱棚瓜菜、药材、甜玉米等全部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是巴彦淖尔“天赋河套”农产品优质生产基地。

  收割机在田野里忙碌着。王慧 摄

  靳存旺告诉记者:“以前遇到盐碱地,我们只是一味的改,通过十年的实践我们找到了新的改良思路,即‘改、用、留’,所谓‘改’就是成本低的,有改良价值的我们会进行改;‘用’就是将重度盐碱地用于养殖,效益也很可观;‘留’就是将流入到地里的黄河水中盐分离子存放到设计好的聚集区,可以种植些耐盐碱的作物。百姓最注重效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老百姓致富的途径,5万亩改良以后每亩增产300元以上。”

  长势旺盛的玉米作物。王慧 摄

  2018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自治区盐碱地改良专项试点工程等项目资金16.39亿元,完成盐碱化耕地改良140.03万亩。其中,2018年整合项目资金12.1亿元,完成83万亩;2019年整合项目资金4.39亿元,完成57.03万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脱贫攻坚·读者同心”镇原书画巡展首展(兰州)完成布展,明天正式开幕 “脱贫攻坚·读者同心”镇原书画巡展首展(兰州)完成布展,明天正式开幕
  • 兰州市国庆假期受理消费者投诉345件 兰州市国庆假期受理消费者投诉345件
  • 莫高窟壁画复原工程《敦煌盛境》启动 莫高窟壁画复原工程《敦煌盛境》启动
  • 老人街头摔伤 红十字志愿者紧急施救 老人街头摔伤 红十字志愿者紧急施救
  • 当心,网上情侣劝投资是诱骗! 当心,网上情侣劝投资是诱骗!
  • 兰州黄河楼景区年底前每周末限流开放 兰州黄河楼景区年底前每周末限流开放
  • “春绿陇原·黄河之滨” 文艺晚会变“普法课堂” “春绿陇原·黄河之滨” 文艺晚会变“普法课堂”
  • 兰州:一体化办学看一所小学的四年蝶变 兰州:一体化办学看一所小学的四年蝶变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州布病事件最新进展追踪:免费检测治
2   “脱贫攻坚·读者同心”镇原书画巡展首
3   兰州市国庆假期受理消费者投诉345件
4   黄河之滨体育周活动启动
5   莫高窟壁画复原工程《敦煌盛境》启动
6   老人街头摔伤 红十字志愿者紧急施救
7   当心,网上情侣劝投资是诱骗!
8   三季度兰州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
9   兰州黄河楼景区年底前每周末限流开放
10   兰州市拟对615户预警困难家庭开展入户
11   兰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9次推进会议
1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工作今日开
13   接入高铁动脉 兰州站稳交通枢纽地位
14   这两处高速路段施工,车辆需绕行 成武
15   第八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10月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