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电商扶贫,远不止“卖货”——青海消费扶贫调查之一

20-09-29 07:10 来源:青海日报 编辑:宋芳科

  存储仓库内,准备销往外地的当地农畜产品整装待发。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让农民拿到了分红。

  电商企业收购农民种植的马铃薯。

  村民在田间地头现场播报,基层干部上直播间带货吆喝,网友分秒必争“云上”下单,快递小哥快马加鞭及时送达……借助电商平台,深山里的“土特产”变成“香饽饽”,贫困户成为“带货网红”。

  地处河湟谷地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培育了肉类、药材、水果等众多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物产难以实现为群众增收。如何让好货出山,青货出青,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呢?

  民和县瞄准发展电商,助力脱贫。

  近两年,先后累计完成822万元的消费扶贫交易额,带动300余户、135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形成了“集团订单+电商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机制。

  去年底,民和县电商扶贫入选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50佳,成为青海省唯一入选案例。

  “电商扶贫,远不止‘卖货’。”民和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甘万旺说,电商与扶贫相结合,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好机会。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县有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有电商服务站,村有电商服务点的三级物流体系新格局,打通了全县“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双向流通渠道,切实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初1公里”、“最后1公里”问题,电商在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山货触“网”

    农畜产品卖上了好价钱

  让当地原本市场价每公斤1元左右的马铃薯,附加值提升到了10元以上,仅仅上线一个月的时间,就累计销售800余箱、9600余袋,交易额达10多万元,这款在天猫某旗舰店被称为“青藏高原的礼物”的零食原材料马铃薯便来自民和县新民乡若多村。9月17日,记者在民和县新民乡若多村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忙碌地装箱网销马铃薯,甘万旺告诉记者:“民和县电商渠道销售的农特产品已经达到20多种,培育了青海阿牛哥‘隆治苹果’‘河湟犏牛’‘薯你牛’薯条等十余种农产品品牌,累计完成‘工业品下乡’58万单、8200万元;‘农产品进城’31万单、4300万元。”

  “青藏高原的礼物”网上销售的主推手,就是民和电商产业园的青海茵蓝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负责人李增光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自2016年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民和县启动上线后,他创办科技有限公司在网上推介销售马铃薯、马营陈醋等产自当地的农特产品。李增光告诉记者,2017年通过民和县电商服务中心牵线搭桥,他们与新民乡若多村建立了马铃薯销售合作关系,并与民和县扶贫开发局、新民乡若多村村委会签订电商扶贫农产品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销售若多村村民种植的马铃薯。同时,他还得到了江苏援青项目——无锡市滨湖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133万元资金的支持,项目涉及新民乡若多村和公巴台村67户246名贫困户。近年来,公司累计收购若多村67户村民马铃薯近260吨,为该村村民累计增收40余万元。

  若多村村主任李国福告诉记者,若多村是民和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6个社168户6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22人,总耕地面积2107亩(1亩≈0.067公顷)。马铃薯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由于市场价格低,高产量也并没有给村民带来高收入。

  如今,借助自身电商平台优势,若多村的马铃薯销售渠道宽了,而且还卖上了好价格,马铃薯种植户户均增收四千元以上,有的马铃薯种植户收入突破万元,若多村老百姓眼里的“土蛋蛋”已变成了村民增收的“金豆豆”。

  空间上的“万水千山”,网络里却“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民脱贫增收。“过去,传统电商把大量消费品输送到农村,对活跃农村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乡村振兴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即农产品上行。”甘万旺说,电商是一种非常好的农货上行手段,为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提供了可能,这种模式不仅惠及农产品供需两端,也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阿牛哥”返乡创业

    “电商+产业”成为新模式

  当前,农村电商已经成为农村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家住甘沟乡团结村的张学荣,大学毕业后与妻子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毅然回到民和县老家养起了牦牛。张学荣告诉记者,在回乡之前,他的父母养了10多头牦牛,回来后,他通过筹资,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养了167头,并成立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怀揣梦想,返乡创业,张学荣意识到,“电商+产业”能够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要尽快融入这种全新商业模式。于是他将公司入驻民和电商扶贫产业园,通过电商平台将健康绿色的肉品销往全国各地。“入驻产业园后公司得到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还建了两个冷库。”张学荣满怀信心地说:“我们采取会员制电商销售为主的模式,主要为中高端人群提供高端肉品,别人家的牦牛肉每公斤卖14元左右,我养的牦牛里脊肉可以卖到每公斤55元,其他部位也可以卖到每公斤34元。”

  今年年初,得知满坪镇低保兜底户董正辉家的三头黄牛已经育肥成功可以出栏,张学荣主动上门,帮助销售,最终董正辉家的黄牛肉大部分被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签订了订购协议的企事业单位以每公斤高出民和市场价10元的价格采购,剩余的则由张学荣的公司通过电商渠道销往了长三角地区。董正辉激动地说:“张学荣帮我们卖出去的600多公斤牛肉,比在本地多卖了6000多元钱呢。”

  随着销量的增多,张学荣逐步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给贫困户提供藏香猪、黄牛幼崽,指导养殖繁育,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目前,公司已与新民乡侯家山和千户湾村9户贫困户签订藏香猪扶贫计划,发放了13头藏香母猪和3头种公猪,预计户均年增收两万多元。此外,公司还面向甘沟乡、隆治乡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牛羊肉、土鸡等产品,收购价每公斤高出民和本地市场价的3至5元。

  “我们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家真正的中高端食材供应企业”。面对未来,张学荣期望政府能够支持企业把农产品物流仓前置到长三角地区,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时效,在电商扶贫中建立起更加明确具体的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

  “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茵蓝科技有限公司”、“金漠北商贸有限公司”……在民和,一家家电商公司正逐渐发展壮大,他们瞄准长三角、珠三角消费市场,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等方式,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据了解,截至目前民和县已整合全县邮政、圆通、顺丰、韵达、申通等13家快递企业,将农村网货统一配送到县仓储物流中心;建成1个县电商服务中心,2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乡镇电商覆盖率达100%;建成14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行政村电商覆盖率达46%;建成仓储物流中心、特色馆、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品牌培育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实现农村网货2天内配送;累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6200人次以上。

  我们看到,这些数据背后是不断优化的物流链条,同时,越来越完善的电商扶贫模式,也更吸引着新一代农民的加快融入,让他们在深山开启全新的就业创业人生之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看到,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贫困群众,一头连着数以亿计的市场消费者,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在助力乡村脱贫、振兴内生动力方面优势明显,用这种新业态激活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比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更加长远,电商扶贫,使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图片由民和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临夏州广河县发布“广味优品”公共品牌 冀提升产品附加值 临夏州广河县发布“广味优品”公共品牌 冀提升产品附加值
  • 茅台集团捐150万元 资助甘肃300名大学新生 茅台集团捐150万元 资助甘肃300名大学新生
  • 甘肃礼县:果农变身带货主播 线上畅销线下忙(组图) 甘肃礼县:果农变身带货主播 线上畅销线下忙(组图)
  • 张掖市举办“重温总书记关怀·讲好张掖故事”全市理论宣讲大赛 张掖市举办“重温总书记关怀·讲好张掖故事”全市理论宣讲大赛
  • “书香陇原·金秋阅读季”开幕暨西北书城升级重启仪式在兰州举行 “书香陇原·金秋阅读季”开幕暨西北书城升级重启仪式在兰州举行
  • 张掖:百万亩制种丰收晾晒忙 张掖:百万亩制种丰收晾晒忙
  • 甘肃多市州完成环境风险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下降 甘肃多市州完成环境风险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下降
  • 甘肃出台环保责任清单 邀请各单位照单全收 甘肃出台环保责任清单 邀请各单位照单全收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临夏州广河县发布“广味优品”公共品牌
2   甘肃政法大学“平安甘肃建设研究院”和
3   清水县脱贫攻坚宣传周发布活动暨主题成
4   【直播预告】2020年“镜头中的脱贫故事
5   茅台集团捐150万元 资助甘肃300名大学
6   肃北牧民新事:驼马成群来 收入节节高
7   “吨粮田”今昔变
8   我国开发出6大系列26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
9   兰州警方推出多项户政业务“放管服”措
10   甘肃兰州:黄河之滨的孩子们这样迎国庆
11   【“飞阅”中国】甘肃张掖:戈壁披“金
12   秋意渐浓 黑河湿地候鸟展翅
13   甘肃兰州:机场贴心服务助安全出行
14   甘肃永靖: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
15   甘肃礼县:果农变身带货主播 线上畅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