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快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范例
原标题:人民日报快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范例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从2004年以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一片片草木生发蔓延,动人的绿色越来越浓。一条条“沙龙”俯首帖耳,恼人的沙尘越来越少。
“绿进沙退”的巨变,源自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国在推进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的进程中,始终注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利用沙区独特自然资源和治理过程形成的林草资源,培育发展沙产业,实现恢复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互促共进。治沙与治穷结合,使得增绿与增收双赢,漫漫黄沙生金。
“绿进沙退”的巨变,源自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法治。内蒙古、陕西等地认真落实防沙治沙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单位治理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成为防沙治沙第一责任人,建立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防沙治沙任务。我国实施防沙治沙以及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草原森林保护等法律法规,配套制定防沙治沙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保障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规范持续推进。
“绿进沙退”的巨变,源自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持之以恒。在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进程中,社会各界共同铸就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治沙精神。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坚持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社会团体、农牧民合作社积极参与沙地沙漠生态修复治理攻坚战,构筑了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中国荒漠化防治先进技术、治理模式得到推广,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防沙治沙形势仍然严峻。目前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坚定不移防治沙患、呵护自然,我们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生态治理奇迹,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
相关新闻
- 2020-09-27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体育界引发热烈反响
- 2020-09-27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 2020-09-27文化为核创新发展 白马山“飞天之吻”千米高空互动项目引热议
- 2020-09-27全国网媒记者走进武隆白马山 飞天之吻引众人点赞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