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科技创新,引航中国科技巨轮乘风破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主持召开多场专家座谈会,就“科技创新”与参会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热烈地讨论。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从而为我国科技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展科技,做好科技创新的大文章。因此,更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桎梏,提高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而更好发挥科技的渗透性、颠覆性、扩散性作用,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放权松绑。要做到深化科技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速度和效度,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提升科研院所的活力和积极性,完善科研院所制度规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和国立科研机构,深入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为科技型企业“放权松绑”,着力培养一大批行业顶尖创新型企业,进而推进创新型城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加强对科技领域的关注和支持,在资金、政策、技术方面给予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身科技领域,深化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利用多边合作机制和多种合作渠道,博采众长,加强对世界先进科技的引入与学习,同时做好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营造热爱科学、尊重科学、鼓励创新、应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厚植培育土壤,保障基础研究底气十足。一方面,形成以重大战略需要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制定基础研究总体规划,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加大对长期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科研基地的稳定支持,同时探索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例,支持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时间长、收效慢,要改进学术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切实将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强化对承担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团队的支持和激励,探索实行年薪制和学术休假制度,减少不必要的科研课题检查,保障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科研活动,且有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并且建立科研诚信体系,对科研不诚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涵养形成优良的学风和科研作风,给予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足够的时间成长,保证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
完善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和培养,夯实科技创新中坚力量。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与中流砥柱。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大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青年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搭建科学交流平台,让科学研究飞入寻常百姓家,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加强培养培训,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青年科研团队建设,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素养和本领,增强其开展科技活动、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担当;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破除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年龄论的晋升倾向,为其提供更多晋升机会,不断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在实践中发现、培育、锻炼、成就青年科技人才;加强经费支持,逐步改善和提高其科研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投入科研工作,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及其他激励措施,激发其高度的科研激情、创新动力和工作热情。(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档案馆
相关新闻
- 2020-09-14半月谈|没有王法的美国
- 2020-09-14【地评线】大洋网评: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
- 2020-09-14新华网评:创新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安全
- 2020-09-14中工时评:每个人都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