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西安将打造健康“高精尖”
原标题:三年,西安将打造健康“高精尖”
一场疫情,让公共卫生被前所未有地提到了最高关切,无论市民还是官方。健康,是人类共同的祈愿,医疗资源的家底,在关键时刻更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人口破千万的中心城市,医疗资源的库存和质量,不仅是应对疫情的及时之举,更是配套大城发展为未来之策。
日前,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通过三年持续努力,到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实现“123”行动目标,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未来3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5家 ,新增医疗床位1.3万张以上。
扩容增量 大力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今年伊始,10日10夜,平地起医院的西安,就被全国瞩目。从坏处着眼,往好处努力。一个公共卫生中心,解了燃眉之急可解,但之于远期的城市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品牌建设,还只是“开始”。
8月24日,西安市印发了《西安市全面建设健康西安 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总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学高端人才、医学科技创新、居民健康等重要指标在副省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处于第一方阵。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55家,新增三级医院床位1.3万张以上;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10个以上,建成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6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9个高水准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县区级医院全部达到三级医院服务水平,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健康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体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将西安打造成为西部领先、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高质量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的目标。
目标既定,执行起来,却是要解决人、地、钱的问题,及医疗人才、医院用地和基础设备投资。对此,西安拿出了足足的诚意:
推进落实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等13个医院建设项目,建设医疗卫生用房242.225万平方米、新增医疗卫生床位13375张;
实施国际一流医院引进计划,支持社会资本与国际知名医疗品牌合作,举办国际化特色医疗机构。支持发展高水平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等第三方机构。到2022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5所,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8.1、4.3、5.7以上,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特别是在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方面,西安更是要将资源用在刀刃上。
《意见》提出,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县(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改扩建项目21个,新增建筑面积16.76万平方米;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推行网格化疾病防控管理模式;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市级建设2家达标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区县级综合医院要有达标的感染性疾病科;建立疾控预防控制首席专家制度,实施百名优秀人才锻炼计划;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持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提升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工作水平,建设完成133个接种门诊。
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 让群众能“一键就医”
随着一声提示,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邬小平立即从眼前的电脑上下载了一张图片,清晰的胸部影像完整呈现出来,他和同事就此讨论着,他迅速在电脑上写好了诊断报告,一键反馈给对方。从发送影像到反馈报告,用了不到10分钟,全程无纸化操作。
“刚才发影像过来的,是周至县中医医院,他们登录平台后,把患者的片子传过来,我们接收后就开始诊断,每天24小时有专人负责,一对一远程援助,面都不用见,非常方便。”邬小平介绍说。他口中的平台,便是中心医院的“远程云影像诊断”。
远程云影像诊断,是西安市中心医院利用大数据平台搭建的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下沉、均输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名医资源,滴灌到需要的地方。“签约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随时登录云诊断平台,申请远程协助诊断及会诊,不仅提高了效率,更为某些力量薄弱的基层医院节省了影像科的部分成本。”据介绍。
乘“云”诊断,不见面,只走心。大数据的快速流动,正在疏通着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路径的堵点。而“智慧医疗”的辐射,也是本次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
《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完善市、区县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功能,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综合管理等健康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全面提高全市卫生事业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方便居民看病就医。
其实,在西安的很多医院,已经可以实现在线预约,一键挂号的无纸化操作。西安市卫健委在全市直属单位推行的智慧医院医疗服务APP项目,患者就可以通过手机APP为自己或亲属完成当日挂号、门诊缴费、费用明细查询等诊疗行为,实现脱卡就诊、线上支付。
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的不断覆盖,期待市民能够“一键就医”的日子将全面到来。
为未来谋篇大健康产业 看病更防病
今年4月,陕西已发布了关于推进健康陕西行动的实施意见,“到2022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并划定了“合理膳食”、“全民健身”、“中医药健康”等17项重大行动。
近几年的蓄势发展,西安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已经在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形成了大健康产业聚集区。比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于2012年引进了第四军医大学医教研综合园区和交大二附院秦汉新城分院两家三甲医疗机构。随后,再生医学创新产业园、中国秦岭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健康(物流)产业园等纷纷落户于此;沣东新城先后引进了迪安医学检验中心、佰美基因、宏基药业等一批核心项目,形成了医学研究、病理诊断、药品生产、医疗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链。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此次发布的《西安市全面建设健康西安 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的意见》更是将“大健康”这个产业做了更详细的布局。要求,全面推进健康西安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确保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处于西部领先。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到2022年,80%以上养老机构能够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壮大健康产业发展。
其实,翻开人类文明史,从某种意义来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与病毒斗争的历史,安东尼瘟疫、黑死病、霍乱、sars、mers等等,提醒着我们“健康”不是一个地方、一个时段的应急之举,更是全人类需要踏踏实实、提早着手的长远布局。
医疗资源的家底,不仅是战时储备,更是一座城市的“仁心”也是“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目前,西安人口破千万!井喷式的人潮拥挤,让西安跻身大都市的繁华熙攘。但旺盛的需求,不仅仅指向了楼盘、商铺和街区,更指向了学校、交通和医疗。
“健康”二字的最低底线,是“好就医”,但顶配确实“少生病”,医养手段的相结合、长短计划的相并济、上下机构的相共通。为此,《意见》还特别提出,夯实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到2022年,新建、改扩建131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由三级医院牵头通过统管、托管、联办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各类医疗联合体全覆盖,实现牵头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推进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
为将《意见》从文件落实到位,西安还给出加强督导检查的具体举措:将卫生项目建设任务全面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时间表,制定项目月度、年度目标任务清单和具体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建立激励表彰和问责追究制度,实行周报、月考核,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西安市卫生健康委要成立专班,按照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项目月度目标任务清单进行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监测评价。
在近日召开的卫生健康大会上,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指出,全面建设健康西安、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卫生与健康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是补齐民生短板、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西安。
我们虽不能期待“架上药生尘,世间人无恙”,却能指望:这座城市的医疗家底,既充实,又优质。(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 208坊)
相关新闻
- 2020-09-01西安港牵手陕西各市(区)共建内陆地区国际贸易通道
- 2020-09-01雄安一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式揭牌开幕
- 2020-09-01雄安新区召开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专题调度会
- 2020-09-01雄忻高铁启动环评 雄安新区将再增一条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