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传承上千年,彝绣要换一种“新活法”

20-08-31 16:06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宋芳科

  传承上千年,彝绣要换一种“新活法”

  ◎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盛利 林莉君

  当记者们来到凉山州越西县呷古村采访时,“80后”彝族姑娘阿洛阿拉莫正坐在缝纫机前缝制彝绣。没有尺笔,没有图样,那灵巧的指尖准确掌控了彝绣的走向,不一会儿,五彩细线便在布匹上绣出了一幅美丽的画。

  彝族是个爱美的民族。能否绣出美丽服饰,曾经是彝家女子心灵手巧的标志。一方精美的手绢、一双精致的绣袜,在万千彝族女子手中翻腾着,绣成美丽的商品,绣出美好的生活。

  对这种美好生活的追求,让阿洛阿拉莫最终放弃了在外打工的颠簸,回到家乡俯身做起了彝绣。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每月三四千元入账,我很知足。

  传统技艺要换一种“新活法”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彝绣,是彝家人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技艺。在非遗传承问题受到重视的当下,“80后”加入彝绣产业链,成为“合伙人”,让彝绣非遗传承人阿洛拉作莫喜上眉梢。

  作为呷古村彝绣带头人,阿洛拉作莫乐见更多“新鲜血液”的进入,推动彝绣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制作出更多时尚、精美的服饰。但她也明白,仅靠传统的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长,且工艺水平不一,难免粗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她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更加先进的工坊,吸引更多“合伙人”进入,让传统彝绣换一种“新活法”。

  阿洛拉作莫的愿望也是海乃瓦沙子的期盼。

  秋日的下午,在越西县瓦曲村,彝族村民们载歌载舞,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能歌善舞,精准地概括了彝族人的性格。千百年来,在凉山这片拥有古老文化、迷人风景的土地上,他们繁衍生息,将彝族古朴、浓郁、独特的文化传承至今。

  这其中,银饰文化展现出其闪闪发亮的一面。

  “铛、铛、铛……”认真地锤打银饰,是52岁的瓦曲村村民海乃瓦沙子的日常工作。这一动作,他每天都在做,以至成了习惯,保持了28年。

  从熔银到压条拉丝,从打压制胚再到手工制纹……直到最后清洗成品,十几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精雕细琢,这让海乃瓦沙子不敢马虎。彝族人天生爱银,无论是日常,还是节日,银饰都要穿在身上,美在心里。

  将骨子里的爱转化为谋生手段,最终实现了十几万元的年收入,不得不说,海乃瓦沙子是幸运的。

  相对于海乃瓦沙子,家住瓦曲村一组95号的曲目阿且的规模更大一些——他注册了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了三百万元。在曲目阿且家里,从手工作业到机器加工,两者接力完成了银饰加工的全部过程。

  希望,与年轻人有关,也与新模式有关

  “只要有彝族的地方,就能看见瓦曲村加工出来的银饰。”在当地,这句话流传甚广。海乃瓦沙子、曲目阿且与瓦曲村民们一道创造了一个奇迹——凉山州约80%的银饰出自瓦曲村。

  非遗传承,年轻人是关键。只有让年轻人喜欢,非遗才有持久生命力。这一点,海乃瓦沙子满满的自信,“我在全凉山州有十多个徒弟,他们从20多岁到40多岁,都对这个感兴趣。”

  年轻人主动拜师学艺,成全了三者:年轻人满足了兴趣爱好,手艺人将绝技传了下去,更重要的是银饰加工这一非遗项目留住了走向未来的希望。

  希望,与年轻人有关,也与新模式有关。

  呷古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院的墙上,宣传画大部分与彝绣有关。其中,几张画面唯美的“唯品会彝绣样品”让人印象深刻。

  去年,唯品会考察队来到呷古村,对彝绣兴趣强烈,当场表示要将彝绣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带出大山,让它与现代服饰有机融合,使之时尚化、生活化。同时,通过新平台,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把传统手工技艺变成持续可观的收入,真正过上好日子。

  贫困户成为“合伙人”,新平台成为“合伙人”,非遗传承的队伍在壮大。

  “现在,瓦曲村的银饰供不应求。但我们分析了一下,主要两类人在买:一类是凉山及周边的彝族人自己购买收藏;另一类是其他人买下了送给彝族朋友。”

  30岁的瓦曲村“第一书记”唐开清冷静地看到了市场热销背后的隐忧——彝族银饰的文化价值开掘不够。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正在寻找大学院所合作,开掘彝族银饰背后的文化价值,让中国乃至世界都爱上我们的彝族银饰。”

  无论如何,非遗传承既需要政府、企业、传承人、贫困户的合力,也需要年轻人、新平台、新模式的介入,大家利益捆绑,“合伙”将非遗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图解|陇南灾后重建如何规划?甘肃这样部署 图解|陇南灾后重建如何规划?甘肃这样部署
  • 精致兰州 文明同行丨用志愿服务谱写兰州“创文”乐章 精致兰州 文明同行丨用志愿服务谱写兰州“创文”乐章
  • 图解|陇南灾后重建如何规划?甘肃这样部署 图解|陇南灾后重建如何规划?甘肃这样部署
  • 海报丨致敬!乘风破浪的“守护者”! 海报丨致敬!乘风破浪的“守护者”!
  • 先睹为快!明日,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组图) 先睹为快!明日,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组图)
  • 高台县深入推进红色文旅融合 电影《血战高台》11月即将开拍(视频) 高台县深入推进红色文旅融合 电影《血战高台》11月即将开拍(视频)
  • 兰州新区获评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区域) 兰州新区获评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区域)
  • 倾听他的故事 关注脑瘫儿童 请为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注入一份力量 倾听他的故事 关注脑瘫儿童 请为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注入一份力量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定西:安定区举行“夜间经济”发展体验
2   图解|陇南灾后重建如何规划?甘肃这样
3   精致兰州 文明同行丨用志愿服务谱写兰
4   图解|陇南灾后重建如何规划?甘肃这样
5   推送“兰州好人” 弘扬文明新风 ——《
6   海报丨致敬!乘风破浪的“守护者”!
7   先睹为快!明日,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
8   高台县深入推进红色文旅融合 电影《血
9   兰州新区获评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区
10   倾听他的故事 关注脑瘫儿童 请为他们生
11   【跟着总书记看甘肃】兰州:牢记嘱托 黄
12   嘉峪关市向陇南市捐赠救灾资金200万元
13   嘉峪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收
14   【小陇画报·101期】平川老窑:千年炉火
15   陇南市区道路运输行业职工向灾区捐款4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