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靠什么赢得“二次创业”主动权
珠海靠什么赢得“二次创业”主动权
光明日报记者 王忠耀 吴春燕
8月18日,珠机(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铁路珠海至珠海长隆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全国开通运营的首条省方独资建设的城际项目。横琴站连通的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同步开通,旅客下车后可直达口岸,快速完成通关。广珠城际铁路在珠海站内连接了作为粤澳新通道的青茂口岸,促进了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珠海站将成为全国首个连通“双口岸”(拱北口岸、青茂口岸)的车站。对于珠澳两地居民来说,该线路未来“2站3口岸”的多站点过关选择,将为珠澳过关带来便捷新体验。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面对经济规模总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雄踞珠江西岸的珠海选择直面短板,迎难而上,提出了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的新目标。今年,时值珠海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珠海正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劲头,将“二次创业”的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珠海靠什么赢得“二次创业”主动权
改革不停 开放不止
今年3月,刚刚从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暂停状态中恢复不久,珠海就印发了《珠海市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全面部署“1+1+10”方面的46项改革举措,推动以珠澳深度合作开发横琴为总牵引、主平台攻坚克难,谱写新篇;深化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改革和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及行政体制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科技创新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深化改革措施。毫无疑问,改革成为珠海2020年的关键词。
4月29日,珠海启动今年首场服务重点项目情况专项测评,116个重点项目的企业代表参加了满意度测评。“今年12月前,我们还将进行第二轮满意度测评,要求各部门测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同时检验责任部门整改成效,将测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以满意度测评为抓手,倒逼各部门全方位优化提升服务重点项目水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珠海营商环境。”珠海市机关作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企业代表来评价政府服务,并以之为导向倒逼服务水平快速提升,这不禁让人想起了40年前的珠海,那个敢闯敢试的年轻特区。1980年8月,占地6.81平方公里的珠海特区成立,如何为全国改革先行先试成为重大考验。
实施土地管理“五个统一”、在全国首开重奖科技人员先河、立法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全国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政府部门公布“权力清单”……年轻的特区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珠海迅速成为全国学习的标杆。如今,不安于现状的珠海重拾改革开放的热血豪情,立志要在新时代拾级而上。
对外开放,是珠海由边陲小镇向现代花园特区蝶变的密码,也是融入珠海城市血脉的基因。“恢复开放边境贸易,让渔民的生活滋润了很多。”讲起自己1981年用两斤螃蟹在澳门换回人生中第一块西铁城牌手表,时任南水公社捕捞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杜亚根感叹。
引进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首开内地吸引外资先河,创建中国第一个跨境园区,当时涌现在珠海土地上的大批“第一”皆因开放而起。如今,珠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10.72亿美元,出口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14个,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248个,合同外资金额累计766.49亿美元,实际外资金额329.89亿美元。
以横琴开发开放为支点,定位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的珠海,在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珠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光辉前景。”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
珠海靠什么赢得“二次创业”主动权
绿水青山 打造花园海滨特区
华灯初上,造型犹如蚌中明珠的珠海大剧院凭海临风,与港珠澳大桥交相辉映。说起生活在海滨花园城市中的感受,珠海人最有体会。谁能想到4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被称为只有“一条街道、一间粮站、一间工厂、一家饭店”的边陲小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珠海同澳门一道被寄予了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的厚望。去年4月,《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方案》获批印发,珠海在助力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旅游大湾区方面步伐坚实。如今的机遇和肯定,离不开40年来珠海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绿色发展领域累积的独特优势。
回想30年前,交通还是这个建立了10年的经济特区的一道坎。1990年,板樟山隧道这条连接珠海城区的南北大动脉建成通车,成为全国首条城市地面隧道。而今年6月,这条陪伴见证珠海走过了30载岁月的隧道由原双向四车道增至双向八车道,不仅打破了制约珠海主城区南北交通的瓶颈,更创造了国内最长慢行景观隧道的“全国第一”。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一桥飞架三地,使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湾区城市。随着伶仃洋通道、广中珠澳高铁、广江珠澳高铁、广州地铁十八号线延伸至珠海项目谋划推进,以及黄茅海跨海通道加速建设,珠海越来越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
作为花园海滨城市的代表,花园之谓离不开珠海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多年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珠海得到了生动印证。早在1980年,珠海在率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首次着重提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1992年,珠海在全国率先颁布城市建设管理“八个统一”和环境保护“八个不准”,为环境保护划定了不可逾越的政策底线。一系列探索创新举措,也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0年来,珠海相继收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以及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也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今年上半年,珠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0.59亿元,同时,珠海今年6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一。
开发横琴 做好粤澳合作文章
“从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小岛,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自贸新城,不得不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谈及横琴的发展,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郭军向记者表示。在这个总面积不过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累计落地制度创新成果440多项,3个创新案例荣获“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2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回望十余年的开发历史,横琴破浪,正是祖国扬帆的缩影。
将时针回拨到2009年,横琴新区自挂牌成立之日起,便是跟粤澳合作紧密相连的。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它承载着服务“一国两制”、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使命。在这一点上,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便是明证。
2013年,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澳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项目正式启用,总建筑面积达94万平方米,面积较原先大了20倍,通过一条1500米长的河底隧道,将横琴新校区与澳门特区连成一体。
这一坐落在珠海土地上,但校区内由澳门特区政府实施澳门法律和行政体系的新校区,在为澳门大学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让“一国两制”和粤澳合作在横琴留下了生动注脚。“这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并且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生动写照。”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感慨地说。
发展经济,产业先行,2011年,作为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区的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奠基。经过近10年建设,目前产业园已有注册企业180家,其中澳门企业近50家。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他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承载着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近年来,尤其是珠海横琴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横琴对澳合作跑出了“横琴速度”。如今,在横琴注册的澳资企业超过2500家,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孵化250个澳门项目,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澳门青年企业家70%落户在横琴。
“珠海是推动澳门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好伙伴’,在扶持政策、平台建设、生活配套等方面为澳门青年提供了许多便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局局长戴建业表示。
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可参加珠海医保,横琴-澳门开通跨境通勤巴士,澳门社团在内地开设的首个社会服务中心启用……近年来,粤澳合作从大产业拓展到小民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珠海经济特区因澳门而生,横琴新区因澳门而兴,自设立以来就担负着服务‘一国两制’和服务澳门的使命。珠海将不忘初心,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举全市之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贡献力量。”郭永航表示。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8日 01版)
相关新闻
- 2020-08-28【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从世界工厂走向高科技之城
- 2020-08-28学起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之三)
- 2020-08-28外交部:希望美方正视并妥善处理其严重种族歧视问题
- 2020-08-28学生感染激增 教师抗议不断 美国开学季里一团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