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观察丨“后疫情时代”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疫情之下,非洲多国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屡创新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国和非洲的学者和专家表示,期待中非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本期非洲观察,聚焦“后疫情时代”的中非合作。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肯尼亚拉穆港项目
南非前外交官:中国是数字经济的先驱者和领头羊
南非国际关系合作部前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日前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非洲值得信赖的宝贵朋友,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非洲建设大量基础设施,极大地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
△南非国际关系合作部前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右)
中国和南非两国今后可以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继续加深双边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实现“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格特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南非提出的基建六大优先领域之一。南非十分重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拉马福萨总统去年专门成立“第四次工业革命总统委员会”,为南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中国作为数字经济的先驱者和领头羊,以新兴技术带动经济强劲增长,值得非洲学习。期待两国以此为契机,继续加深双边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实现“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专家:危机中寻找契机 中非科技合作的新重点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星喜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当下,联合抗击疫情成为中非双方深化科技领域合作的首要任务。中非传统友谊深厚,科技交流合作基础良好,双方应在危机中把握中非科技合作新契机,在互惠中构建中非科技合作新机制,并构建多平台合作为中非科技发展护航。
△中国企业帮助非洲国家建设新冠病毒“火眼”实验室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非科技合作研究愈发蓬勃发展,中非科技合作与交流新机制正不断建立。将我国的科技优势领域服务于非洲,可使中非科技合作实现彼此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非合作莫桑比克万宝农业项目水稻喜获丰收
比如,非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农业技术和农业产品技术发展为重中之重,而中国以农业大学科研为关键攻关手段,以农业试验田为特色的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可以作为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手段。一是,通过选派中国农业优秀科研人员前往非洲实地考察、合作研究,着重解决事关非洲农业发展的培育、播种、收割问题。二是,以非洲农业现状为背景,选取有利于非洲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移植到非洲,加强技术增值,扩大农业关键技术更大范围推广运用。“一带一路”倡议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非合作也必将不断走深走实,并使中非人民有更大的获得感。
专家:中非医疗卫生合作的长远谋划
△非洲问题资深研究专家刘鸿武
非洲问题资深研究专家刘鸿武表示,中非医疗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典范,中非合作抗疫惠及中非双方,也贡献于世界。中国提出和实施的卫生合作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对当下非洲抗击疫情还是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都可谓意义重大,因而赢得了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的高度赞赏。
为切实推进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非双方还需要在未来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协作,创新思路。具体来说,中非双方应该重视从如下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一是非洲各国国情有所不同,需要对不同的非洲国家采取不同的援助与合作举措,才能有效提升援助与合作的效益。
二是中非医疗合作需要标本兼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以应急举措为非洲国家遏制疫情蔓延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同时又要立足长远,通过与非洲国家的有效沟通,发挥非洲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从提升非洲国家的基础医疗卫生条件与发展能力的角度开展援助与合作。
三是无偿人道主义援助与市场化投资贸易可双向推进,形成互补结构,增大援助成效和可持续性。在中非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应进一步加大中非在医疗卫生产业与健康消费产品、医疗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积极拓展非洲医疗器械生产、药品准入、医院建造、卫生健康服务的产业化合作力度。在保障基础的人道主义援助顺利实施的同时,创新模式,扩大主体,通过市场化的可持续举措推进非洲国家的医疗基础产业发展,这对非洲医疗卫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根本意义。
(总台记者 马培敏)
相关新闻
- 2020-08-13这个非洲村落沸腾了!中国央企让村民第一次用上自来水
- 2020-08-13非洲观察丨“一带一路”建设者疫情下保生产 为非洲建设带去“中国速度”
- 2020-08-13非洲疫情观察: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非洲多国 重启之路任重道远
- 2020-08-13疫情下的非洲丨“中国蓝盔”疫情下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