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打造“家门口党建”,托举“稳稳的幸福”
【地评线】荔枝网评:打造“家门口党建”,托举“稳稳的幸福”
特约评论员/郭素娇
近日,这样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公益岗位安置478.55万贫困人口,其中护林员122.38万人,护路员30.28万人,保洁员138.05万人,护水员16.81万人,护理员5.66万人,村务管理员33.88万人,其他131.49万人。光伏扶贫资金提供的公益岗位124.46万个,吸纳贫困人口122.39万人。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调研中强调就业扶贫的重要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保障网”,也是脱贫攻坚的“稳压器”。守护贫困群众“稳稳的幸福”,激活就业扶贫的“造血”功能,要将助力脱贫攻坚的党建力量和优势集聚在“家门口”,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产业发展、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党员服务,统筹推进扶贫工作,形成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家门口的金饭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而发挥好资源禀赋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稳定支撑面,是产业发展生命力和新动能的源泉。打好产业发展“特色牌”,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精准把握,从产业调整到示范基地,从实践探索到做大做强,从零敲碎打到集约管理,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资源优势,形成连片的产业链、产业带和产业网,走出一条生态优、产业旺的鲜明路子,避免千篇一律的产业同构化以及发展模式的“水土不服”。在差异化发展中打造产业发展“活招牌”,厚植特色产业基础,增强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端牢致富“金饭碗”。
提升组织优势“轴动力”,打造“家门口的强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出基层党建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政策上,可以采取“村集体+党员+贫困户”扶贫项目、“党组织+农村淘宝+精准扶贫”销售模式、“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等,“党建+”组合拳全面发力,调动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脱贫攻坚出成效;资金上,积极探索“资产盘活、资源开发、投资经营、服务创收、挂钩帮扶”等经济发展模式,因村制宜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评选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以奖代补”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形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打造当地“带不走的产业”,提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锻造履职尽责“铁肩膀”,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圈”。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在“做”“改”“促”中不断创新服务为民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就业联动服务模式。“做”,即做好服务平台,做强工作机制,搭建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惠民服务载体,在各村(居、社区)全面建立村级微信工作群,推行村级微信公众号,为贫困群众反映诉求提供便捷通道,“网格联群,党员代办”,进行民意收集和民情处理;“改”,即转变服务模式,从“群众上门”到“主动帮办”,以走家串户、现场办公等形式,将乡村便民服务向基层群众延伸,建立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促”,即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促担当,把脱贫成效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党建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激励党组织把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攻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激发服务群众的持久活力。(郭素娇)
相关新闻
- 2020-08-10【地评线】让“在线新经济”激发春意盎然的澎湃动力
- 2020-08-10国务院多部门出政策,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 2020-08-10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 2020-08-10【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荒滩地垦出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