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统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07-31 16:25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统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当前,京津冀三地无论是作为协同发展行为主体的政府、企业、社会,还是作为协同发展现实基础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自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而,这些优势之间分割、无序、固化现象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较为突出。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当集聚区域协同发展的多方优势,以各方联动协作形成合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整合区域产业、市场、文化资源

  产业联动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目标,产业资源的统筹规划是实现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必要条件。目前,需科学定位京津冀三地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对产品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销售能力等无形资源,以及产品原料、地理条件、人力物力等有形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工布局。京津地区应以建立高新产业科技园、产业管理示范基地、先进设备技术研发等为主攻方向,河北省应侧重于整合、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实现三地产业资源的有效转移和有机对接,构造“京津研发,河北承接”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市场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市场资源的统一配置是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根本保障。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界限,但资金、技术、信息、土地、劳动力等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依然受限,区域内供给市场、需求市场目前尚未完全统一。缓解京津冀地区虹吸效应和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则需要破除区域行政壁垒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优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以及推动市场供给侧改革和强化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等。京津冀政府间应建立统一的市场法规和市场监管制度,企业间应加强市场联合联盟和市场供需合作,保证市场要素合理流动,共同推动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文化旅游圈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文化旅游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京津冀地缘相接,历史相通,区域文化资源一脉相承,呈现出集群化的特征。目前可依托于旅游小镇建设和区域特色文化整合,进一步提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圈建设。就整体而言,须合理规划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空间布局,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餐饮住宿、绿色环保等为一体的大旅游产业。就局部而言,各地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小镇建设、文化品牌营销等方面应做到同中求异,彰显地方文化旅游特色。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统领和协作功能

  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尚存在一定难度。为此,中央政府应充分发挥统领功能,即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顶层制度设计,打破不同地区政策间屏障、调配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等,保障区域内各自利益分配实现相对均衡。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间协同发展之责,框定地方政府间协同合作内容,以及通过建立区域公平竞争机制打破地区间当前不平等的竞合关系。此外,需要中央政府厘清和完善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分工和责任关系,重点是要细化中央与地方在事权范围和财政支出方面的责任关系,并充分考虑到区域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力求降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成本,提高协同合作效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着力组建区域政府间合作组织和跨区域行政协调机构,即地方政府重在发挥其协同合作功能。当前,地方政府应加强和完善区域内政府间联席会建设,成立不同领域的政府间协同合作组织,通过明确区域协同合作的具体方式和途径,重点解决区域性重大问题。长远看来,可以逐步过渡到准行政区划手段,设立区域行政中心区和大行政区。通过组建具有行政性质的区域联合体,重点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合作参与率低、约束性差、间接性对话等现实问题。

  此外,还应当构建以区域行政组织为主导,由行会、商会和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联合体。由区域行政联合体牵头,以区域合作论坛、对话协商会、专题研讨会等有效形式,逐步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协同合作框架。

  保障区域民生事业发展均等普惠

  现阶段,在民生事业发展方面主要体现为京津冀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事业发展失衡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应当采取有效手段保障区域民生事业发展均等普惠,逐步实现京津冀民生事业协同发展。

  一是加快实现京津冀地区社会保障供给均等化。应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区域社会保障补偿范围,重在提升河北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同时,依据三地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通过建立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和市场机制,重点保障特定人群和困难群体,并探索一套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区域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扩大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惠及范围。针对区域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职业教育碎片化及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失衡等问题,需要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在基础教育和职业化教育方面,京津冀三地政府和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从管理经验共享、师资队伍合作及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和人才流动激励等方面,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河北既要把握京津地区高校外迁、校际教学科研资源共享、高校干部交流等机遇,又要在区域内部的院校合并、学科对接、人才引进、双一流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并且,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起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三是缓解京津冀地区医疗资源供需关系失衡问题。近些年来,京津冀地区在医疗机构合作、资源数据共享、移动医疗及费用异地结算等方面有所突破,但在医疗资源供需关系方面仍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在医疗事业协同发展方面,河北地区在承接好京津地区医疗资源有效转移的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和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多层级的医疗机构,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求。此外,借助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机遇,京津冀地区应着力打造医疗资源合作平台,建立医疗资源合作机制,以缓解河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

  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抓好生态环境治理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内容。现阶段需从治理源头、治理过程、治理结果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质增效。

  第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从治理源头上促进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提质增效。当前,京津冀三地尤其是河北地区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大力创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局部地区高污染型产业向生态型产业转型,从源头上减少或禁止污染排放。同时,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尤其是打造文化生态旅游业,探索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手段,在治理过程中促进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提质增效。京津冀地区不能仅停留在以资金补偿为主要治理手段的层面上,而是要以环境项目建设、企业设备改造、产品研发、技术扶持、产业转移等多种形式,拓宽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此外,还应积极推广绿色贷款、碳排放交易、社会参与等有效手段,逐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目标。

  第三,进一步量化和细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指标,并结合公共治理的具体要求和特点,从治理结果上促进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提质增效。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考核体系,不能仅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所涉及的价值原则和评价指标,同时还应当把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效果等因素纳入评价体系之中。特别是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考评,及时发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中央厨房试点建设项目在兰州启动(图) 甘肃省中央厨房试点建设项目在兰州启动(图)
  •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141件 法制护航脱贫 2018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起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141件
  •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2020甘南藏地传奇嘉年华点燃盛夏之夜
  •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一图读懂甘肃八县挂牌督战脱贫进展
  • 【醉美麦积】系列之:翠湖晚霞迷人眼 【醉美麦积】系列之:翠湖晚霞迷人眼
  • 甘肃临夏县第三届采摘节开幕 甘肃临夏县第三届采摘节开幕
  • 藏乡明珠绘就小康新图景——碌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藏乡明珠绘就小康新图景——碌曲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定西:奏响幸福曲 共圆小康梦 ——安
2   定西:通渭人家的“水事”
3   【甘味故事】静宁小苹果“乘风破浪”记
4   【我们的驻村帮扶干部】村里大小事 记
5   【短视频】武威4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实
6   【甘味故事】行走在雪域高原的“白珍珠
7   甘肃瓜州:小枸杞变大产业“映红”致富
8   定西:安定李家堡镇:整治环境卫生 打
9   金融扶贫“及时雨” 助力东乡“摘穷帽
10   定西:老地沟村的致富“密码”
11   来,一起聆听甘肃发展脚步
12   甘肃省中央厨房试点建设项目在兰州启动
13   【专题】第十届兰大新闻学子重走中国西
14   定西:定西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开
15   定西:黄家川村的吃水往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