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青青贺兰山 展开新画卷

20-07-29 15:5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任磊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青青贺兰山 展开新画卷

  人民日报饶文靖 刘峰 侯云晨

  宁夏西北,贺兰巍巍。

  从银川始发的“石炭井号”旅游列车沿着山脚疾驰而过。这趟拥有半个世纪运营史、编号7524/5的绿皮列车曾因煤而兴、因煤而荒,如今又因生态工业旅游而红火起来。

  “前些年车窗不敢随便开,不然得吃一嘴黑煤灰,白衬衫也变灰衬衫。如今山上的矿坑不见了,一路上满眼郁郁葱葱,游客也渐渐多起来!”工作多年的列车员李静,也惊叹于贺兰山生态环境的变化。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落实生态立区战略,铁拳治乱,全面打响了贺兰山生态保卫战,累计整治修复6673公顷,播撒草籽覆盖面积8万亩,造林超过7000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苍茫大山抹去“满面尘灰烟火色”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当“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渐渐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景,一幅幸福的画卷也在贺兰山下徐徐展开。

  弃煤补绿,“运渣人”变“治渣人”

  山高风急,水罐车司机王茂忠弯腰伸手连接管道,衬衣在风中呼呼作响。

  把车开到贺兰山大磴沟的蓄水池加满水,绕着盘旋而上的渣台攀高,在渣台顶上连接管道,将汩汩清水输入其中,浇灌草木……今年4月以来,王茂忠每天都往返于蓄水池和渣台之间,运完4车水,太阳已经西落。

  夕阳下,贺兰山明暗交映,格外壮丽。千百年来,贺兰山横亘于平原沙漠之间,庇佑着“塞上江南”的富足美丽,所赋存的10多种矿产资源,也一度支撑起宁夏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然而,连续数十年的无序开采,让这里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那时的大磴沟,到处都是没有主的渣台和矿坑,就像是大山的一道道伤疤,看了让人心疼。”10年前曾在这里运煤渣的王茂忠,回忆当时的环境说,“渣堆和渣堆之间没有路,好容易用铲车推出来一条路,转天再走,已经让新渣堆没了。风再一吹,整个人都黑了,我到宿舍洗脸,一盆水半盆灰,鞋里都是细煤渣。”

  “一笔笔账算下来,大家明确了共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旦失去贺兰山的屏障保护,最终吃亏受害的是自己。”石嘴山市委书记王文宇表示。当地连续3年组织精兵强将,大力推进贺兰山整治恢复点治理,王茂忠也从一名“运渣人”变成了“治渣人”。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工作怎么样?”

  “以前车上装渣,现在车上装水,车是照样开,但性质大不一样。”王茂忠说,尽管日晒风吹,可他如今却有着满满的成就感,“看着贺兰山一点点变绿,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2.jpeg

绿意盎然的宁夏贺兰山 来自:新华社

  满目苍翠,给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贺兰山下,像王茂忠一样“改行”的大有人在。他们从“靠山吃山”走向“育山护山”,除了赚钱养家,更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山脚一处的绿化带,樟子松、侧柏、金叶榆、山桃等乔灌木已经扎下了根。3岁的吴韬正拿着用矿泉水瓶改造的小桶,帮着父母给树浇水。父亲吴少虎修剪树枝,他在一旁扶树;母亲给树培土,他一溜小跑抱来铁锹。

  吴少虎和妻子都是中卫市海原县人,之前在石嘴山各煤矿运煤、跑大车。2018年,石嘴山市狠抓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依法关停取缔一批煤炭企业,运煤生意减少,种树护绿的活计多了起来。

  “我和妻子商量后,一起转行当林木养护工人,当年就在生态修复示范区里面住了下来,负责看护900亩。”擦了一把额头的汗,吴少虎笑着说。

  夫妇俩携手转型时,吴韬年纪尚小。现在陪父母巡林时,吴韬已经能帮忙找出扎根不深、不发新叶的树,叫父母来抢救。小小年纪的他,已经知道爱护贺兰山一草一木。

  “工作稳定了,生活也改善了,但这只是其次。”吴少虎轻抚着儿子的脑袋,“最让人欣慰的,是小家伙们长大后,记忆中都是绿色的贺兰山。”

  王茂忠、吴少虎以及千千万万“护山人”的汗水换来收获。据银川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绿化养护中心负责人马军介绍,近年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人工造林面积不断增加,植被覆盖度由45%提高到65%,“矿坑绿了,鸟儿来了,就连野生马鹿也明显多了起来”。

  绿意成诗,好生态带来新机遇

  贺兰山的生态变迁,也体现在老百姓的钱袋子里,体现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对此,位于贺兰山东麓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龙泉村最有发言权。

  “不说远的,就跟2017年比,当时全村355户,七成的房子是空着的。咋回事?村子发展慢,村民外出打工了。”村口古树下,龙泉村所在的长胜街道办事处主任张震告诉记者。

  谁也不曾想到,短短两年,曾经留不住人的龙泉村,人们纷纷返乡创业。2019年,村民自己创办的客栈、酒坊、茶馆、特产商铺等已达35家,村集体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50万元。“留下50万元继续投资,其余的打算年底给大家伙分分红,致富奔小康就在眼前。”张震自豪地说。

  漫步村里,惊喜更多。一幢幢庭院青砖灰瓦、错落有致,路两边的杏子树压弯了枝头,百年老树、巨型水车更是别具风味。山水相映间,宛如贺兰山下展开的一幅舒适惬意的田园画卷。

  小小村落变化大,秘密在哪?

  当地酿酒师张淋景说:“归根结底,还是吃了环境改善的红利。”去年,她离开石嘴山市区回到龙泉村,投资100多万元开办了自己的酒坊庭院。利用当地清冽甘甜的泉水,古法酿造的米酒、高粱酒广受欢迎。说话间,几名游客来到张淋景的庭院小憩,郁郁葱葱的果树遮住了烈日,坐在石阶上近赏碧水、远眺青山,很是惬意。

  “生意好得很,估计明年就能回本!”张淋景并非盲目自信。近年来,龙泉村搭上贺兰山干沟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快车,完成了后山1200余亩荒山的绿化栽植工作,绿化覆盖率达60%,日渐茂盛的绿色长廊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龙泉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人均年收入即将达到2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吃上了这碗饭,才更懂得这道理。”谈起百姓今日的幸福生活,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高亮感慨万千,“从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每一步都不容易。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守好贺兰山,守住这来之不易的一片绿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显著(图) 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显著(图)
  • 天水扁食:好吃得不可思议的“饺子” 天水扁食:好吃得不可思议的“饺子”
  • 甘肃民勤:乡村发展颜值升 农民生活品质增 甘肃民勤:乡村发展颜值升 农民生活品质增
  • 兰州海洋公园 金昌火星1号基地 这个暑假我们“上天入海” 兰州海洋公园 金昌火星1号基地 这个暑假我们“上天入海”
  • 酒泉肃北 七彩花田惹人醉 酒泉肃北 七彩花田惹人醉
  • 走进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 走进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
  • 白龙江畔展新颜——甘南迭部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白龙江畔展新颜——甘南迭部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奏响脱贫致富的时代最强音——天祝藏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奏响脱贫致富的时代最强音——天祝藏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点点萤火,
2   东乡族自治县建县70周年庆祝大会8月26
3   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显著(图)
4   天祝藏族自治县建县70周年庆祝大会8月1
5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建县70周年庆祝大会8
6   武威“三套车” 拉着凉州人的日常生活
7   天水扁食:好吃得不可思议的“饺子”
8   康县面茶 茶马古道上最温暖的饮食
9   这个暑假去兰州海洋公园 看海狮实力卖
10   甘肃民勤:乡村发展颜值升 农民生活品
11   兰州海洋公园 金昌火星1号基地 这个暑
12   今日起 兰州新区1路公交线路调整
13   甘肃安西自然保护区新发现3种濒危野生
14   天水甘谷县第二届花椒节在六峰镇举行
15   兰州市3071人报名参加高校毕业生基层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