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新安江水库…水利工程怎样抵御洪水守护家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报道 庚子之夏战大汛。
当前,我国正进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关键期,江河洪水呈现多发、频发趋势。今年6月以来,截至7月13日,全国43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紧要关头,怎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新安江水库9孔泄洪降低库区风险,到三峡水库拦蓄洪水保下游安全,今年入汛以来,截至7月13日,我国大中型水库已累计开展2297次水库调洪工作,拦蓄洪量超过647亿立方米,避免人员转移723万人,特别是调度三峡水库及长江干支流水库群,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水位。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肩挑背扛到如今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一代代水利工程建设者自力更生砥砺奋斗,筑起一个个抵御洪水守护家园的坚固屏障。
拦蓄调洪,水利工程护平安
7月14日下午3点,随着最后1孔泄洪闸关闭,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水库恢复了平静。而在一周前,由于超过汛限水位,新安江水库建成运行61年来首次9孔全开泄洪,碧水出闸、水雾冲天。
“新安江水库水位已经回落到汛限水位以下,未来两天库区预计没有集中强降雨,水位将持续回落,因此决定关闭泄洪闸,维持满负荷发电直至出梅。”浙江省水利厅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新安江水库的汛限水位是106.5米,这好比是一条警戒线,但是否开闸泄洪、开多少孔数则取决于水位、后期降水量、下游河网承受能力等多重因素。
新安江水库泄洪,是水库调洪在防汛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缩影。水库是我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重要部分。
利用水库进行防洪调度,关键是要把握洪水规律,坚持“早行洪、错洪峰、拦尾洪”的原则。在洪水初期,要充分用足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避免防洪库容被无效占用;洪峰出现后,精准削峰、错峰,避免下游洪水形成恶劣组合;洪水转退后,全力拦蓄尾洪,缩短下游高洪水位时间。
“水库调度一般是在上一次洪水发生后,利用下一次洪水到来前的有利时机,尽快把库容腾空,下泄洪水,为下一次洪水到来做好防备。”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主任孙春鹏说。
大江大河滔滔向前,利用水库、堤防等拦下、挡住,可有效保障上下游安全。相比之下,大型湖泊有其独特的水系、水文特点,水系复杂,母湖连子湖,河湖渠库相通,防汛面临不小的挑战。
“太湖已超警戒水位多日,目前还维持在较高水位。”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表示,根据降雨预测,未来太湖水位将会持续上涨,可能发生超过保证水位的洪水。
对太湖来说,水位上涨1厘米,意味着多出2300多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1个中型水库的容量。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吴浩云介绍,太湖虽然流域面积广,达3.69万平方公里,但平均水深不足2米,像个浅盘子,加上“进水快、出水慢、易‘憋’水”的特点,湖泊调蓄能力有限,对水位变化敏感。
太湖防汛,既靠堤坝挡,也靠工程排。太湖流域位于长江南缘,有数十条河道与长江相连,而长江是太湖流域排洪的重要通道。因此,太湖流域管理局未雨绸缪,汛前调度骨干工程,合理预降太湖水位,汛前累计排泄太湖水14.1亿立方米;入梅以来,通过太浦河、望虞河排水8.28亿立方米,相当于降低太湖水位0.35米,通过沿长江其他口门排水8.04亿立方米,通过沿杭州湾口门排水6.15亿立方米。6月28日水位超警后,太湖流域管理局还立即调度望虞河枢纽、太浦闸全力抢排太湖水。
从无到有,筚路蓝缕治水患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自古以来是我国的基本水情。中国人与洪水的抗争从未停止,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汛期防洪、旱时调水,坚守在蜿蜒密布的水系之上。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其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自16世纪下半叶起,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已趋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有1200多座水库。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水利人不懈努力,如今我国已有各类水库近10万座,总库容超过9000亿立方米: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于一身;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重任;世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让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还有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位于浙江钱塘江上的新安江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如今,我国建成了集水库、堤防、水闸、蓄滞洪区、分洪河道等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和控制性枢纽守卫着我国的大江大河大湖。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5级及以上堤防31.2万公里,可保护人口由2000年的4.6亿人增长到超过6.3亿人,保护耕地面积由1974年的2.9万千公顷增长到4.1万千公顷。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4.2万公里堤防、大江大河基本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中下旬,长江上中游地区仍有明显降水。“三峡此前一直减少出库流量,在拦蓄洪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志雨说。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大量乡村和农田。从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到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意味着强大的调蓄能力,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三峡工程如何做到防洪科学调度?在汛期,三峡水库可以发挥拦洪作用,利用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拦蓄超过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而当长江下游防汛形势紧张时,三峡水库进行蓄洪,削减上游来的洪峰,控制出库流量。
6月29日上午,为腾出库容迎接可能到来的洪水,三峡枢纽开启两个泄洪孔,加大下泄流量。这是三峡枢纽今年首次泄洪。而在近期,三峡水库持续削减下泄流量,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据统计,截至7月12日晚,三峡水库共拦蓄洪水约3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了210多个西湖的下泄水量。
随着雨带北移,淮河流域防汛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超警洪水做全力准备。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将观众带回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淮河的艰辛岁月。
淮河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历史上,淮河流域就水灾不断,往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1950年夏,安徽、河南交界连降大雨,淮河流域洪水泛滥,百姓受难。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抗美援朝已经打响,国内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央仍毅然决定治理淮河,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成立治淮委员会,统筹全国之力,掀起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淮河水患的高潮。
1950年11月底,治理淮河第一期工程正式拉开帷幕。由于缺少大型机械设备,几百万民工在治淮工地上肩挑背扛,持续奋战。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基本完成,国家共投入资金12.4亿元,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堤防4600余公里,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
如今,淮河流域基本建成了防洪、除涝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体系,流域总体防洪标准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淮河洪水入江畅流、归海有路。以治淮为起点,新中国此后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泽被后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治水智慧与不懈努力。
防汛抗洪不只需要修大堤、筑大坝,还涉及水文监测等一整套体系。水文测站作为防汛“耳目”、御洪“尖兵”,及时记录雨量、流量、流速等数据,为防汛救灾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只有353处人工测站,监测项目十分有限;现在,12.1万处各类测站遍布全国大小河湖,水位、雨量水文要素监测已全面实现自动测报,大江大河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超过90%,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也已基本覆盖所有大江大河和有防洪任务的5218条中小河流。
久久为功,筑牢防汛“铜墙铁壁”
今年汛情以来,截至7月13日,水利部科学调度水工程拦洪647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洪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这一数字中可见一斑。
作为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脚步加快。目前,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引江济淮、滇中引水、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淮河出山店水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32项工程相继建成,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7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20—2022年重点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要求抓紧推进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
治水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但在应对汛情中,水利建设与管理暴露出的短板仍待补齐。
病险水库数量多。“我国水库众多,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维修养护不到位等情况,是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说,水利部门今年计划暗访至少1000座大中型和6500座小型水库,督促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目前已暗访了1400多座水库。
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蓄滞洪区启用难,也是此次汛情暴露出的短板之一。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认为,除了做好重点河段的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还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在大型湖泊治理方面,以太湖为例,“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太湖流域防洪减灾调控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也存在洪水外排能力不足等问题。”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苏州管理局副局长郑春锋说,今后将继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抓紧推进吴淞江、望虞河后续、太浦河后续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完善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
湖泊是蓄洪储水的重要空间,自然属性复杂,管理保护难度大。围垦、侵占水域、违法养殖等会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水域空间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汛期则会带来安全隐患。对江、河来说,侵占滩地、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河道乱堆垃圾等,则会严重影响河流的行洪能力。对此,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纠正河湖“四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纠正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
从洪涝泛滥到可治可控,从以血肉之躯抵挡洪水到建成一座座水库堤坝,我国水利建设与防洪体系经历蜕变,为守护江河安澜、人民安宁立起了坚固屏障。然而,每次汛情都是严峻的考验,容不得丝毫大意,加强预警、加固堤防、弥补短板,才能进一步筑起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
- 2020-07-16防大汛,要下绣花功夫也需久久为功
- 2020-07-16习近平指示防汛救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各地各部门强化落实、众志成城
- 2020-07-16战洪水!未来几天汛情走势如何?——直击鄱阳湖防汛一线
- 2020-07-15最前线丨孤岛不孤 4000余人的一次紧急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