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好风景,好产业,好日子——青海生态扶贫新探索观察

20-07-13 10:40 来源:新华社 编辑:赵满同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题:好风景,好产业,好日子——青海生态扶贫新探索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占轶

  位于青藏高原、三江之源的青海,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这里不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生态扶贫的主要战场。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兴办特色产业,不断探索开拓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好风景”带来“好前景”

  夏日时节,位于黄河岸边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团结村“美地花田农场”内,满眼万紫千红、处处鸟语花香。

  2017年,贵德县统筹团结村等8个邻近村的2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资金,与企业合作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花田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农场景区。

  昔日平淡无奇的小村庄,摇身变成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世外桃源”。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通过吸纳当地村民务工、收益分红等多种方式,农场带动一批贫困户顺利脱贫。

  村民兰措卓玛是团结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农场的务工人员,负责除草、修剪花枝等工作,“在这儿干活离家近,一年下来工资能有2万元。”

  过去3年多来,“美地花田农场”向周边地区提供的各类就业用工量累计上万个,发放工资270多万元,与贫困户分红43.5万元,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租赁费32.5万元。

  关门是家、开门是店。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从2018年开始探索乡村民宿经营模式。村民卓玛太经营一家民宿,一家七口的年收入,从过去不到1万元增加到了4万多元。

  除了德吉村,当地还因地制宜在当顺乡古什当村、康杨镇城上村等4个区域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带动贫困户300余人就业,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500元,让不少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好政策”恢复“好生态”

  “以前家里照明只能点煤油灯、蜡烛,每到晚上,屋里黑黢黢。”60岁的藏族群众杨宗泰过去住在海南州兴海县子科滩镇青根河村,生活条件很简陋。

  兴海县多数地区山大沟深,各项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艰苦,脱贫攻坚难度非常大。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

  兴海县整合各类资源,投资2.1亿元建设海南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多民俗文化村。2017年以来,包括杨宗泰在内的全县853户农牧民群众搬进新家。利用产业发展资金,依托公益岗位保障,安多民俗文化村累计安排草管员、护林员300名,年人均增收2.16万元。

  “现在家里不仅通电,还用上了电磁炉、电热炕等家用电器,自来水都通到院子里了。”杨宗泰说,以前家里主要收入靠养四五头牛,现在不仅有草管员工资,还有禁牧补贴等收入,“每年收入有5万元,穷日子一去不返了。”

  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村民在扶贫产业园内制作黑陶(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占轶 摄

  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宗孝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后,通过推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机制,引导移居牧民发展多元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场植被的破坏。“如今,全县草原植被逐步恢复,草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组建了65个以自然村为单元的藏羊养殖合作社,流转草场568万亩,投资2300万元建成配套的饲草料种植基地和芫根加工厂。

  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并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曲麻莱县曾经过度放牧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畜牧业成为牧区主导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精准脱贫双赢。

  “好产业”孕育“好日子”

  “我们村有做黑陶的传统,现在村里成立了制陶企业,做黑陶成为不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山荣村古陶器传承工程中心员工才角仁增说。

  囊谦黑陶历史悠久,山荣村被称作“黑陶之乡”。黑陶原材料与制作工具都从当地取材,许多村民学手艺“靠山吃山”。然而山荣村地处偏远,黑陶销售、运输不便,生产难以形成规模,脱贫困难重重。

  “自从搬到县里的扶贫产业园后,借助政策扶持、平台推介宣传,黑陶产品的运输、销售问题迎刃而解。”才角仁增介绍。

  产业发展起来,脱贫才有根基。在澜沧江畔的囊谦县,政府引导支持12家特色企业入驻扶贫产业园。当地农牧民传承藏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藏式黑陶、泥塑面具、传统毡帽等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外,带领大批藏族群众踏上致富路。

  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自然条件较差。眼下,这片高原草甸上,玛多4.4兆瓦光伏扶贫联村电站十分显眼。

  绵延铺开的光伏板闪耀着幽蓝光泽,收获着高原阳光的“馈赠”:这座电站年发电收入540万元,惠及玛多县11个贫困村的621户1774名贫困人口,实现户均年增收5200元以上。

  玛多县副县长孙庆生说,光伏扶贫电站是带给贫困群众“好日子”的暖心工程,也是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的“造血”工程。据介绍,截至6月底,青海39个县市区建成了总容量73.36万千瓦的光伏扶贫电站,惠及当地1622个贫困村。(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抓好古树名木保护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抓好古树名木保护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 上半年临夏州重点工作盘点——康乐县篇 上半年临夏州重点工作盘点——康乐县篇
  • 兰州市公安局联合多部门调研治理重点医院停车难(图) 兰州市公安局联合多部门调研治理重点医院停车难(图)
  • 临夏州永靖:游人在太极岛芦苇荡中划船游玩 临夏州永靖:游人在太极岛芦苇荡中划船游玩
  • “春绿陇原·黄河之滨”惠民演出点亮金城夏夜(图) “春绿陇原·黄河之滨”惠民演出点亮金城夏夜(图)
  • 兰州:快检新技术“走进”早市 兰州:快检新技术“走进”早市
  •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定西陇西县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定西陇西县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 甘肃省出台《意见》20条措施助力兰州新区腾飞 甘肃省出台《意见》20条措施助力兰州新区腾飞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人社厅召开2020年全省人社系统半
2   天水市媒体传播力名列全省前茅
3   天水市政府与西安曲江旅游投资(集团)
4   王军率队在西安市考察学习
5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抓好古树名木保护 助
6   王锐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7   上半年临夏州重点工作盘点——康乐县篇
8   挺起发展脊梁 ——2020年上半年临夏州
9   聚力摆脱贫困 全力奔向小康 ——2020年
10   兰州市公安局联合多部门调研治理重点医
11   厦门—临夏扶贫(媒体)协作调研组来临
12   渭源“货郎”渐兴促多产发展 农户告别
13   临夏州永靖:游人在太极岛芦苇荡中划船
14   甘肃敦煌甜瓜外销柬埔寨 实现出口“零
15   瓜州“内引外衔”发展订单农业 农户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