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07-05 17:1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编辑:程建

  原标题:挪穷窝、拔穷根,云南保山: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杨艳鹏 李建国 

微信图片_20200630143044.jpg?x-oss-process=style/w10

  今年5月17日,云南省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保山市的隆阳区、施甸县2个贫困县在列。这是继昌宁、龙陵两个县如期脱贫摘帽后的又一好消息。

  截至2019年末,保山市剩余未脱贫人口减少到2761户10164人,贫困发生率从13.02%下降至0.49%,全市4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3个贫困乡、4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出列,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开创了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保山市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扶贫力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完成既定任务。

  易地搬迁,挪出穷窝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的一批,也是挪穷窝、拔穷根的治本之举。保山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任务72169人,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名第6位。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战,是扛在保山各级干部肩上的重任与使命。

  2012年,在帮邻居犁地时,李国周被旋耕机打伤了双腿,不仅要承担巨额的医药费还断了收入来源,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原本就困难的李国周一家雪上加霜。一家老小住在地质灾害点的老房子里,整天忧心忡忡。

  “那几年真的难熬,我在家闲了4年,妻子要照顾我和两个娃娃,为了这个家父母还到城里打工,原本计划积攒几年建新房的愿望也不敢再想。”李国周是隆阳区辛街乡龙洞村官家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忆起过去,他总是感慨又感激。

  2017年12月,李国周一家搬进了辛街乡邹里社区安置点——梦想家园,住进了两层“联排别墅”。他说:“以前日子苦没有盼头,现在再苦也有个奔头了。”

  截至目前,保山市建档立卡搬迁对象16687套安置房全部竣工,除高黎贡山移民13户109人外,72169名建档立卡搬迁对象已全部搬迁入住。

  集山区、民族、贫困、边疆于一体的保山,贫困人口主要分散在高山深谷地区和中缅边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土地贫瘠,辛苦一年到头连口粮都不够,群众要摆脱千百年来的贫困状况,只有搬出大山。保山市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贫困人口迈出了告别穷山恶水的坚实步子。为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保山市共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23个,集中安置66214人,集中安置率92%;分散安置5955人,分散安置率8%。223个安置点中城镇化安置131个,城镇化安置39080人,城镇化安置率54.15%。

微信图片_20200630143028.jpg?x-oss-process=style/w10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贫困群众走出眼前的大山,更走出了心中的大山。搬出大山天地宽,贫困群众逐步融入新的环境,教育、医疗和文化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截至目前,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基本实现,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到位,安置点管理组织日渐完善,拆旧复垦(复绿)稳步推动,增减挂钩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就业帮扶成效初显,搬迁群众脱贫成果显著。”保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杨廷辉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拆旧复垦(复绿)力度、抓实产业就业帮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验收工作等。

  产业扶贫 ,勤劳浇开幸福花

  彻底摆脱贫困,只有自力更生,找到一条彻底斩断穷根的路子。

  这条路怎么找?怎么走?保山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保山产出的高质量绿色生态农产品创造了一片新天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走农业产业这条路最便捷,门槛也相对较低。

  为此,保山市出台了《关于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走在全省前列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同时,建立了产业扶贫工作机制,组建了4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团队,在4个贫困县组建了15个专家组,聘请74名科技人员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产业扶贫培训1.4万场(次)、培训人数达70.68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00630143040.jpg?x-oss-process=style/w10

  保山市以扩大扶贫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效益为核心,以发展规模农业、创建优势品牌为重点,规划建设了“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推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全市“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79户11154人发展产业,吸纳523名贫困人口在企业长期就业,实现户均增收0.75万元。

  产得出,也要卖得好。保山市积极推动扶贫产业品牌化,创立了“一座保山”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催生出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有效助推了扶贫产品的市场销售。 2016年以来,保山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5.66亿元,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08万户37.3万人,覆盖率100%;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各项产业人均获得收入4288元,占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5元的39.4%;通过发展各项产业实现人均纯收入1313元。

微信图片_20200630143048.jpg?x-oss-process=style/w10

  “截至目前,全市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农户发展产业、与农户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3631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352个。”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伟介绍,保山市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90866户373043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率达100%。

  为满足搬迁群众产业发展需求,保山市集中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资金投入和工作力量,做到产业发展与搬迁安置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结合搬入区发展条件和搬迁户发展能力,在搬迁安置区重点发展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中,主要依靠产业增收的贫困户达14598户,占搬迁贫困户的74.95%。

  促进就业,贫困群众底气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保山市千方百计拓宽搬迁户就业门路,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全面摸清辖区内133余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通过强化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入企务工、引导发展产业等措施,帮助搬迁贫困户有事做、有钱赚、有盼头。

  走进位于施甸县城小高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完成手机配件的焊制工作。

  2019年5月,28岁的杨应春一家4口人从施甸县酒房乡旧寨村搬到了县城,没过多久,他和妻子就到了安置点的扶贫车间上班了,“我们每人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周末还能休息呢。”杨应春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保山市积极拓宽转移就业渠道,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77.16万人次,省外转移就业37.88万人。新增转移就业57.8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5万人。

  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的农村劳动力,保山市依托扶贫车间、本地园区企业、发展种植养殖、以创业促就业等措施推动就地就近就业。2015年以来,全市就地就近就业83.79万人,扶持创业4.32万人,扶持资金44亿元,带动就业9.1万人。

微信图片_20200630143035.jpg?x-oss-process=style/w10

  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保山市积极开发一批公路养护、护林护草、生态管护等乡村公共服务公益岗位。2015年至今,全市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19万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03万人。

  “授人以渔”的“造血”扶贫模式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核心之策。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保山市引进优质师资力量和精品课程,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15年以来,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0.42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40.24万人次,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现100%覆盖。

  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林森介绍,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保山按照省外就业每人最高不超过1000元、省内(县外)就业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外出务工奖补,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

微信图片_20200630143015.jpg?x-oss-process=style/w10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随着百日总攻行动全面推进,保山各族干部群众向最难啃的硬骨头聚焦发力,确保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我国最大跨度连续管翼缘钢混组合桥架设完工 我国最大跨度连续管翼缘钢混组合桥架设完工
  • 2克“胶囊”能干什么?——甘肃省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2克“胶囊”能干什么?——甘肃省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 武威市2020年“爱心送考 助力未来” 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武威市2020年“爱心送考 助力未来” 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 点亮黄河之滨 “春绿陇原”流动舞台系列惠民演出正式启动 点亮黄河之滨 “春绿陇原”流动舞台系列惠民演出正式启动
  •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文艺巡演走进天水市(图)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文艺巡演走进天水市(图)
  • 帮助企业渡难关 推动消费升级 出口转内销云展馆成今年兰洽会一抹亮色 帮助企业渡难关 推动消费升级 出口转内销云展馆成今年兰洽会一抹亮色
  • 今年甘肃省高考7月7日启幕 网上填报志愿分两次进行 今年甘肃省高考7月7日启幕 网上填报志愿分两次进行
  • 甘肃省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甘肃省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我国最大跨度连续管翼缘钢混组合桥架设
2   2克“胶囊”能干什么?——甘肃省首例M
3   【抓“六稳” 促“六保”】酒钢7号高炉
4   甘肃今年招聘“特岗教师”5400名
5   甘肃省今年选拔1600名高校毕业生从事“
6   2020年高考7月7日开考
7   甘肃省下发高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8   兰州民办教育机构“庆祝建党99周年暨百
9   武威市2020年“爱心送考 助力未来” 志
10   图片新闻
11   坚持生态优先 守护碧水清流——天水市
12   一条线牵动一座城 一张网汇聚一家亲
13   见“微”识著聚活力 以“优”激荡主旋
14   平凉市前5月招商引资110项
15   甘肃省新增3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