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倌”欧阳成明:“一人脱贫不算啥,集体脱贫才是真的好”
从锦屏县经开区驾车出发,沿着宽阔的乡间道路行驶20多公里,便来到敦寨镇邦寨村。见到欧阳成明时,他正在给鱼苗喂食。看着争相抢食、活力十足的鱼群,欧阳成明的嘴角不自觉上扬。
欧阳成明正在给鱼苗喂食。李宇 摄
今年54岁的欧阳成明是邦寨村有名的“潮人”,当别人还在零星养殖稻田鱼时,他已成为该村首个规模养殖者。依靠稻田鱼养殖,他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变了样,还通过动员零散养殖户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脱贫增收路。
然而,欧阳成明的创业之路也非一帆风顺。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一直勤勤恳恳,奈何一家人的生活依然拮据。为改善自身经济条件,生性有股闯劲的欧阳成明也曾尝试过金秋梨种植,但因果园投入较高、且缺乏自主品牌,大量金秋梨成熟后无人问津,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烂在地里。
“不行就换!”尽管已经有了前车之鉴,但欧阳成明的创业热情依然不减。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就地取材”——依托邦寨村200余年的稻田鱼养殖传统,发展鱼苗繁育。
养鱼前期投入较高,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欧阳成明犯了难。“多亏有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多方筹措下,欧阳成明花费15万余元建成5亩鱼塘,成为邦寨村第一个规模养殖稻田鱼的人。
争相抢食的鱼群。李宇 摄
“当时压力很大,很怕重蹈金秋梨的覆辙。”欧阳成明坦言,由于背负大量债务,内心始终忐忑不安,生怕有闪失。幸运的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他成功收获2000斤鱼苗,并以每斤30元的价格售罄。“试水”成功后,欧阳成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近年来,随着养殖经验不断丰富,欧阳成明的创业之路逐渐步入正轨,他便开始思考如何带动更多乡亲脱贫增收。
“这一机遇很快就来了。”欧阳成明介绍,2013年,锦屏县借助农业文化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为让更多贫困群众依靠稻田养鱼产业稳定增收,锦屏县农牧局从湖南、广西等地购入鱼苗,免费发放给群众种养。没成想,因为水土不服,许多鱼苗还没等长大已经死亡。
“要是有本地鱼苗就好了。”几经辗转,锦屏县农牧局工作人员找到欧阳成明,通过多次细致的考察和走访,农牧局与他签订了1万斤鱼苗的订单。
为带动零散养殖户抱团发展,在邦寨村村委会主任王国祥的建议下,欧阳成明决定号召零散养殖户成立合作社。2014年3月,在镇政府鼓励和村支两委支持下,欧阳成明等12名养殖户创立锦屏县螺丝田稻香鱼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按时向锦屏县农牧局交付1万斤鱼苗。
锦屏县螺丝田稻香鱼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品鱼塘一角。李宇 摄
“鱼苗发放给群众自养后,长势都很不错,那一年,家家户户都有鱼吃,我们的鱼苗也开始被更多人知晓。”欧阳成明自豪地说,养殖户卖出鱼苗,群众得到实惠,一举两得。
尝到甜头后,越来越多零散养殖户申请加入合作社。随着社员逐渐增多,欧阳成明发现了新的问题。“尽管鱼苗不愁销路,但销售费时费力,如果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大家的精力全扑在销售上,产业规模上不去,怎么带动更多人脱贫?”
2018年,合作社与锦屏县扶贫龙头企业签订销售协议,由合作社负责养殖,公司负责销售。“如果市场价高于合作社收购价,农户可自行销售。反之,当市场价较低时,农户可将自己的鱼苗交予合作社,由合作社按市场价统一销售。”欧阳成明介绍,这样一来,可有效降低农户养殖风险,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权益。
欧阳昌成正在给鱼苗喂食。李宇 摄
“多亏有合作社,我的1000多斤鱼苗才能卖出去。”村民欧阳昌成说,由于今年市场滞销,自己的鱼苗大量上市后遇到了销售难题,辛亏合作社及时伸出援手,解了“燃眉之急。”
“村民自己零售,销路毕竟有限。”王国祥说,借助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广阔的销售渠道,两年多来已帮助百余名养殖户解决销售难题。此外,合作社还通过带动养殖、吸纳就业、利益联结等方式,尽可能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王国祥正在巡视合作社鱼塘。李宇 摄
如今,锦屏县螺丝田稻香鱼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发展至59户216人,其中贫困群众26户105人。共带动245户村民发展稻田鱼养殖,养殖户户均年收入已从2014年的8900元提高至2019年的22000元。
“一人脱贫不算啥,集体脱贫才是真的好。”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因鱼而富,欧阳成明打心眼里高兴。
相关新闻
- 2020-06-27绘在黄土高原上的彩带
- 2020-06-27兴安盟突泉县:“一争三扶六到户”构建脱贫防贫长效机制
- 2020-06-27西藏日喀则:信用铺就农牧民致富路
- 2020-06-27云南省军区积极帮扶佤族群众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