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路|南京浦口大埝村:小路变赛道 山村奔小康
小康之路|南京浦口大埝村:小路变赛道 山村奔小康
顾姝姝
今年,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年。1983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苏州,苏州之行印证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可行性;2014年末,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殷切期望,“强富美高”已成为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孜孜追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小康到全面小康,江苏持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为此,本网从村居、街镇、县区以至设区市等不同层面选取报道对象,推出“小康之路”系列融媒体报道。
袁志梅做梦都想不到,曾经“三不通”的大埝村会是今天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转折点来自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彼时,山地自行车比赛从大埝村穿境而过,通往村口的泥泞小路“变身”时尚的赛道。抓住这一契机,大埝村通过打造自行车主题文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如今,水墨大埝作为南京唯一以体育运动休闲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全村吃上了“美丽饭”。2019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村集体收入近300万元,双双翻了几番。
图为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大埝村。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通了山路 小山村打开新世界
大埝村过去流传一句老话:“深山老林绿茫茫,有女不嫁大埝郎”。51岁的大埝村三组组长严海尝够了没路的苦。“过去,村民靠山吃山种了千亩桃园,可村子里没条好路,每逢下雨,村民要把桃子抬到一公里外的马路上,或提篮叫卖,或等汽车来运到市区去卖。”他回忆。
“以前烧锅煮饭要上山去砍柴,出行只能靠步行或骑自行车,不仅道路不通,水电也不通,生产生活很不方便。”大埝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明海是本地人,在他印象中,村里没有产业,村民只能靠种些果树、打打零工,收入只够温饱。
2013年,刘明海到大埝村工作,第二年南京举办青奥会,山地自行车项目的一段赛道,恰是从大埝村穿过的那条“卖桃路”。“自行车赛在大埝村的时间短短十多分钟,能给村里留下什么?如何抓住后青奥时代的机会?”刘明海思考了很久。依托青奥赛道资源,大埝村先后建起自行车博物馆和越野自行车体验园,打造“水墨大埝”景区。
地处素有“南京绿肺”美誉的老山脚下,搭上青奥会的翅膀,大埝村迎来腾飞的后青奥时代。随后,全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国际攀联攀岩世界杯攀岩赛、亚洲户外运动节、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等国际赛事纷至沓来,“水墨大埝”成了“体育明星村”。
作为远近闻名的体育明星村,各类自行车赛在大埝村已经司空见惯。浦口区委宣传部供图
找到思路 乡亲们吃上美丽饭
既有颜值又有趣的水墨大埝景区不仅成为都市圈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也给大埝村村民带来了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2015年拆迁后,我第二年就到景区来工作了。”袁志梅笑着说,“这儿的工作朝九晚五,挺轻松,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工资,社保也帮我们交。”
在刘明海看来,大埝村过去通过租土地、山林等资源挣些收入,这没有可持续性,因为缺少产业的带动。他盘算了一下“家底”:全村面积挺大,8000多亩地,但真正可用的土地就4000亩,其余便是山林用地。
如何提升土地效益,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后,大埝社区成立了集体股份制合作社,1556位村民变成股东。合作社对农民闲置房屋进行回购回租,盘整零散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体招商引资,赛城生态园、华泰农业科技园等企业纷纷落户。
“这样农民不仅有土地租金,还可以到附近的景区或企业上班,目前全村800余人实现了就近就业。”在刘明海看来,旅游产业发展起来,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农民的土地价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
2011年,在外干了多年工程的严海回到家乡,办起了家庭农场和民宿。“大埝社区六个自然组各有特色,我们村庄田多,可以把过去有名气的桃树再种起来,吸引游客来采摘。”作为三组组长的他憧憬,今年刚栽下的20亩桃树,三年后就将硕果累累。
走进大埝村三组,村间小路整洁清爽,家家户户花香扑鼻。“过去人家说‘有女不嫁大埝郎’,这一页早翻篇了,连我们嫁出去的姑娘三天两头都爱往娘家跑。”严海笑着说。
相关新闻
- 2020-06-28水利部:1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2020-06-28江汉东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有强降雨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多对流性天气
- 2020-06-28“云”赏瑟宾风情 传承多彩非遗
- 2020-06-28习近平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