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泾源“伍六十”的脱贫故事
原标题:宁夏泾源“伍六十”的脱贫故事
夏日的六盘山,清爽怡人。地处山腰平缓处的宁夏泾源县一派绿色葱茏,美不胜收。
在县农牧局同志的陪同下记者来到香水镇园子村。或许是刚刚伺弄完家中的牛,迎面走来的五十岁上下的汉子满头大汗。“他叫伍六十,伍六十大写的‘伍’,六十的六十”,农牧局的同志介绍完,在场的人自然笑个不止。怎么叫这么个吉祥的名字?伍六十憨笑着回答:“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俺爷爷六十岁才抱得我这么个大孙子,所以才叫上这么一个名字,哈哈……”
记者采访村民伍六十(右一)
尽管名字很吉祥,可是伍六十从小就吃不饱,长大娶了媳妇也一直过着穷日子。家里有4亩地,除了种点小杂粮,还养牛、养羊、养鸡、外出打工。可是不管怎么折腾,兄弟几人年收入加起来也就是2万多元。更何况2012年养鸡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家里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因此2015年村里一核准,伍六十家便成为标准的建档立卡户。
“难道祖辈给起的名字,就是月人均收入五六十吗?抬不起头来,真是觉的出去见不得人。”很快,伍六十语气一转:自从2016年好运就来了。听乡里人说,县里从外国买进了好多安格斯牛。那种牛,比俺家几十年养的秦川牛好多了,生长繁育期短、出肉率高,市场价格好。
“俺要养牛,俺一定要养安格斯牛!”接着,伍六十开始讲他这几年的“发家史”。2016年每头安格斯基础母牛补助2500元,自己掏2000元,别人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养1头、2头的,伍六十咬牙贷款1万元,开场就养了5头安格斯。没想到到了2017年,家里五头安格斯下了5个小牛犊,他家一下子变成10头牛;更没想到的是政府补贴力度不减反而加大了,每头牛又给了3000元饲料补贴,5头牛又拿到1.5万,更何况卖掉5头牛犊,赚得7500元。
政府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伍六十养牛的“胆子”越来越大。村里家家只养几头牛,可他家在2018年伍养了18头安格斯,年底卖出5头,净赚6万元,建档立客户里率先实现脱贫。
越来越好的扶持政策,使得伍六十养牛上了“瘾”。2019年他家安格斯聚增为34头,年终收益近20万;今年猛增至49头,年底预计收入33万。“不超过两年,我家安格斯就会达到80头,年收入100万应该说没什么问题!”伍六十满脸得意。
“六十,做人要低调,不要把牛皮吹得太大……”听县农牧局的同志这么说,伍六十不以为然:“我有百万梦,村里早就传开了。我不怕,没有目标,哪有压力?”说着,伍六十拉起记者就走,先看他家的牛棚,好家伙都是钢结构的,几十头黑壮的安格斯悠然自乐,还有十几头西门塔尔“高大英俊”;后院库房里阵容相当可以,7万多元的青贮收割机、6万价值的四轮拖拉机、还有两辆三轮车。
怎么购置这些“家当”?伍六十告诉记者:全村家家养牛,青贮玉米肯定是抢手货。前年他就提前动手流转了60亩土地。当谈到何时买房买(轿)车时,伍六十摆摆手:“不急不急,去年贷款在县城里给孩子买个‘乡村别墅’,等过两年家里收入过百万了,我们老两口再在县里买车买房也不晚”。
一个“苦甲天下”西海固地区的建档立卡户,三四年间不仅脱贫,而且收入达到几十万。“政府帮我脱贫没有怀疑过,可能致富没有想到”,伍六十最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很少看新闻联播,如今他们全家老小经常看着央视13频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凌)
相关新闻
- 2020-06-25千年回响 感受习近平“郑重承诺”的份量
- 2020-06-25图解:从六个维度看习近平这样论述中欧关系
- 2020-06-25端午节重温习近平的名言隽句,感受中华民族“精气神”
- 2020-06-25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国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藏粮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