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金花银蕊“翘” 农户田间“笑”
原标题:甘肃通渭:金花银蕊“翘” 农户田间“笑”
李琛奇 中国县域经济报 牛新建
甘肃通渭,土地富足,梯田化率高,劳动力丰富,为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县从2017年开始引进“北花一号”金银花品种,到如今的全县金银花基地已经达到10万亩。四年间一跃成为西北最大的金银花种苗研发培育基地、最大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最大的优质金银花产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据统计,目前全县参与种植农户已达到4.06万户,覆盖贫困户1.93万户、户均种植3亩以上,种植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还有2682户贫困户通过在龙头企业入股土地、输转劳务等方式分红收益。今年上半年实现分红820万元,最高分红2.1万元,通渭金银花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和甘肃中医药产业纵深发展的一枝新秀,已成为打开贫困枷锁的“金钥匙”和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
由试验田走向规模田
6月18日,第三届通渭金银花节如期举行。在李店乡姚川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株上,一根根饱满的花蕾如“银针”般挂满枝头,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花中蜜蜂飞舞,花田里成群的村民正麻利地采摘着含苞待放的金银花蕾。
杨景德从最初的4亩慢慢发展到今年的10亩以上。“今年行情比往年还要好,收入6万元不在话下。”杨景德满脸笑容,喜在心田。
在通渭,种植传统品种金银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十年前,但仅仅是作为观赏树种,在农家院落零星种植,没有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
围绕定西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定位,通渭积极探索多元化中药材品种,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径,最终确定“北花一号”金银花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计划。
几年来,通过对不同海拔区域试种的金银花的产量、品质、效益等综合评估,亩均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通渭所产金银花绿原酸、木樨草苷含量高出国家药典标准1-2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7年开始,通渭县引进“北花一号”,调运优质种苗1122万株,由试验田推广到大田种植,当年种植金银花1.8万亩到现在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成为西北最大的金银花种苗研发培育基地、最大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最大的优质金银花产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产业发展实现
强攻金银花落地堡垒,机制保障是关键。县上构建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的组织体系;资金投入、保险保障的政策体系;技术培训、跟踪指导的服务体系;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的支撑体系。
由规划到实施,真金白银投入是基础。政府积极发挥投入主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种苗补贴70%、农户自筹30%的扶持政策;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免息金融贷款支持,彻底打破了不同群体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申报办理金银花自然灾害和价格保险2.6万亩,为金银花产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风险保障机制。
四年来,仅金银花产业就投入财政资金1.02亿元,发放金融贷款3248万元,吸纳社会资金9191万元。
目前,通渭金银花产业已逐步发展形成了上游由科研院校驻点研发培育种苗、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采摘,中游由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烘干加工,下游与中医药企业合作对接市场研发生产新产品的一体化发展链条,为实现产业发展“弯道超车”、“三产”深度融合和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稳固基础。
打开贫困枷锁的
李家店乡郭坪村张坪社47岁的姚格勤,是一名贫困户。家中丈夫常年在外务工,有四个孩子上学,还有一个年老体迈需要照顾的婆婆,在2016年之前种土豆和小麦等农作物,日子过得很紧巴。她庄稼种的好是村里公认的事实,多种点庄稼,养几头猪,是她以前的打算。“要是有个产业能够轻松赚钱就好了”,姚格勤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2016年,李家店乡大力推广种植金银花。对于一个新的产业,许多群众仍抱着怀疑的态度。李家店乡党委号召两委成员带头种植金银花,姚格勤作为支部委员兼任妇联主任,积极地参加县、乡组织的金银花种植培训班。家里劳动力不足,地又种不过来,她当初想着土地反正都是闲置的,金银花投入不大,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拿出家中的好田好地,种了金银花,第二年金银花实现每亩收益2000元。
看着她家金银花长得好卖得也好,周围的亲朋好友经常过来看。见到她就问今天摘了多少斤,卖了多少钱。姚格勤家中劳动力少,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让其他农户来她地里摘花挣钱。
同时,她还不忘劝导他们跟着自己一起种植金银花。她又利用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教授给大家种植技巧。
姚格勤家只是通渭全县发展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如今,以李店、常河、榜罗等乡镇为主的南部园区率先发展,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3.1万亩;以平襄、襄南、碧玉、三铺、陇阳等乡镇为主的环县城中部园区齐头并进,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4.5万亩;寺子、陇川、鸡川、新景等东北部乡镇瞄准庭院经济,竞相发展,完成栽植2.4万亩。、
实践反复证明,金银花当年栽植即可见效,次年亩均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第三年进入盛花期,亩均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从第四年起亩均产值可达1万元,连续稳定增收20年,是“民富其实”的“黄金”产业。
据统计,2019年,全县金银花鲜花产量达750万公斤,实现种植业产值1.5亿元;其中,种植户收益达到5000元左右的农户5690户,8000元左右的农户2657户,收益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750户,有2562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金银花实现了稳定脱贫、占当年减贫总户数的36%。预计今年全县金银花鲜花总产量可达到2200万公斤、种植业产值可达4.4亿元。
从三产融合到延链补链
产业规模大了,必须拉长产业链条,扶贫产业才能强起来。通过一系列精准出招,通渭打出了一套金银花全产业链推进“组合拳”。
全产业链中龙头企业是主力军。坚持外引和自建“双弹齐发”,引进山东九间棚集团智力支持,引导通渭县农发公司注资入股,共同打造了金银花全链发展的规上“王牌”企业——通渭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8个,带动农户3.2万户(贫困户1.8万户),实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两个全覆盖”,开创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园区)+贫困户”一体发展新模式。
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赢,必须将三者牢牢焊接在金银花全产业链条上,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结体。
为此,通渭大力推行“土地入股、租金保底、收益分红”“资产入股、价值保底、集体分红”“现金入股、本息保底、按股分红”三种模式,逐步发展形成了上游由科研院校驻点研发培育种苗、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采摘,中游由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烘干加工,下游与中医药企业合作对接市场研发生产新产品的一体化发展链条,实现了“三产”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目前,全县已建成金银花种苗研发组培中心1处、种苗培育基地2个150亩,年产种苗2200万株;建成示范培训基地1.4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8.6万亩;建成烘干加工车间11个;已研发金银花茶、金银花酒、金银花洗涤用品等系列产品16个。累计投入折股量化资金1631.8万元,为816户贫困户配股分红,年分红131万元。(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牛新建)
相关新闻
- 2020-06-20从“搬得出”到“能致富” 广西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
- 2020-06-20塞罕坝的“绿色接力”(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⑥)
- 2020-06-20一图速懂丨北京新发地疫情时间轴
- 2020-06-20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渝北、鄂北西部局地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