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雀儿山上 “带不走”的援藏队

20-06-19 10:39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宋芳科

  原标题:雀儿山上 “带不走”的援藏队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队员姚鸿源与德格县的孩子们在一起

  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队员

  从资金援助到智力支持,从“输血”走向“造血”……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对口援助工作的艰苦和辛苦,不言而喻。

  但是,援藏工作不仅仅是能吃苦、能担当,更应该是讲方法、讲科学,把突破难关的工作方法留下来,把卓有成效的科学方法传下去,让好的做法和思路在高原开花结果、传承接力,让援藏工作队变成“带不走”的。

  什么样的援藏队才是“带不走”的呢?

  翻过终年积雪的雀儿山,踏进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我们在这里找寻答案。

  01

  高原上的“KPI”

  第四批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来到了德格县。

  德格县一入冬季,冰天雪地。

  那一年的11月,援藏队召开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

  由于暴雪天气影响,部分乡镇挂职人员奔波在积雪的山路上,未能及时抵达会场,错过了临时党支部现场投票环节。最终,几位未能到场投票的乡镇挂职干部通过电话方式完成了投票。这个小插曲,深深触动了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队伍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汪峰和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副领队刘智桁。

  德格县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最远乡镇距离县城280公里。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队员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彼此间相距很远。

  交流沟通难!培训机会少!队员间如何有效沟通?怎样提升凝聚力?

  如何打造一支“不散”的队伍?

  显然,传统的党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此时,“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了破除藏区干部管理“瓶颈”的关键点。

  “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时跟踪“援藏干部展播”板块干部信息数据变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波动曲线图分析干部思想变化情况。通过“援藏干部风采”专栏,对援藏干部工作进行实况展播,结合工作实效、简报、宣传等要素定期对援藏干部进行考评。

  同时,为切实提升援藏干部能力素质,在“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创新设立了干部综合能力动态管理“雷达图”,从五个方面持续量化打分。全体援藏干部可以随时查看其他队员的“雷达图”变化情况,形成你超我赶、争先率先的良好氛围。

  在汪峰看来,这个平台就是高原上的“KPI”(意为关键业绩指标)。用数据说话,用科技说话,也是成都高新区一向的风格。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工作队到偏远乡镇看望援藏队员显得有些艰难。但疫情要防控,工作也要开展,“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互联网科技优势便发挥了作用。

  “工作队将工作安排第一时间发布在平台上,方便援藏队员查阅。同时,请援藏医生通过在平台上召开网络视频会议教授疫情防控知识,提高队员们的防控能力。”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队员、德格县受援办干部谢华介绍说。

  平台上,有工作队员间的你追我赶,也有兄弟姐妹间的你侬我侬。

  今年2月,援藏医生刘灵琳作为成都高新区的医生代表,前往道孚一线参加抗疫。到现场为出征的她送行多有不便,援藏队员们便在平台上写下祝福为她鼓劲,希望抗疫英雄早日平安回家。刘医生也将她的工作、生活情况上传到平台上,让盼着她、念着她的兄弟姐妹们放心。

  02

  下个月,投入运营!

  援藏工作,挑战无处不在。

  德格县是南派藏医药的发祥地,拥有历史悠久的藏医药传承基础。

  但由于对藏医药的认识、宣传、挖掘以及传承创新举措欠缺,加之行业思维保守、人才培养滞后、对外合作交流不够、药企竞争力与产能有限、产品研发创新乏力且进展缓慢等问题突出,德格县南派藏医药大有“入宝山而空回”之势。

  2017年,成都高新区投入300万元改造建成德格县藏医技能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养南派藏医药中高级人才300余名,为南派藏医药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2018年,成都高新区又投入700万元到县藏医院第二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目前,德格县已拥有按GMP标准建立的7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藏药制剂生产中心、中药饮品生产加工中心以及药材仓储中心,取得四川省药监局制剂备案品种343个。

  如何将南派藏医药推广到更远的地方?如何将人文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2019年3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李鑫挑起了这个重担,成为了德格县南派藏医药产业项目联络人。

  在成都,李鑫是成都高新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芳草门诊部中医康复主治医师、紫薇站站长,一直以来对藏医药的关注为她开展援藏工作铺了路。“一个学科体系存在这么多年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要用藏医药本身的文化和实际疗效说话。”李鑫说,“我是医生,能够为民族医药尽一分力是我作为医者的荣幸。”

  在领队汪峰和李鑫的推动下,四川省南派藏医药传承与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正在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建立,基地不仅是德格县南派藏医药走出藏区、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藏医药走向现代化中医体系的一个支点。

  今年7月,基地将正式投入运营。计划在2023年,南派藏医药成功实现国药准字号“零”的突破,产业链上下游将累计为德格县带来近10亿元的年产值。

  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成都高新区这支援藏队伍中,尤为突出。

  03

  雀儿山下的大讲堂

  2020年5月30日,一场名为《新时代、新基建、新安全》的干部人才培训在德格县举行。这是由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队伍临时党支部、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协同中共德格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雀儿山大讲堂培训。

  此次第三期雀儿山大讲堂请来了中国电科(CETC)网络安全领域首席专家董贵山教授。

  晚上7点,大讲堂准时开始,会议室坐满了人,除了70个固定座位,加座还有10来个。这种火爆场面是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队员姚鸿源当初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开办雀儿山大讲堂的想法来自于2019年10月,在党员之家的一次谈话,汪峰和姚鸿源为了做好“传帮带”工作,不能让“老师”掉队的思想怦然而生。

  汪峰和姚鸿源希望为援藏队队员和当地干部能力提升做点事情。

  “援藏干部也应该被援助。”作为领队,汪峰一边要想着怎么为德格当地提供支援,一边也要想着如何让这支75人的队伍发展得更好。“偏远的环境会减少援藏干部的学习机会,让大家都回成都去参加培训也是不现实的。但两年时间不学习,一定是会退步的!”

  援藏干部不能走出去,那就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一个月有那么一两次,利用大家晚上的休息时间充下电,雀儿山大讲堂应运而生。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请什么样的人?定什么样的基调?是只培训援藏工作相关内容,还是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及?最终,汪峰用八个字为雀儿山大讲堂定了调——厚德载物,格物致知,“援藏干部最终会回到成都,回到更多样的工作岗位上去,他们应该涉猎广泛,随时做好准备,以待日后厚积薄发。”

  开办雀儿山大讲堂的想法真的要落地了,姚鸿源却有些担心,“万一没有人来怎么办?”准备过程中,援藏队内部都有人提出质疑。但是,汪峰很坚定,他知道想做成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容易,关键在于坚定与坚持。

  2019年11月21日晚,第一期雀儿山大讲堂开讲。

  一转眼,大讲堂已经成功举办了4期,从宣传传播到德格文化,从网络安全到公益慈善,每一期的主题都不一样。从只有援藏队队员参与,到援藏干部和德格本地干部各占一半,从当初不看好不赞同,到当初反对的人也开始主动联系嘉宾,大讲堂就这样一步步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还被德格县委组织部作为优秀微党课推到了甘孜州。

  “以后的大讲堂将实现从1.0版到2.0版的升级,争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让更多人有机会加入进来。”姚鸿源说道。

  04

  不一样的“传帮带”

  在德格县受援办,堆着一摞杂志,这是《高新援藏队队刊》,一共12本。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想建立一个定期集中反映援藏工作动态的载体,于是,第一期《高新援藏队队刊》在2019年2月诞生了。工作队队员吴元从此多了一项活儿,稿件的收集、整理、编辑,队刊的页面设计、包装美化等都是他的工作。

  “创刊初期,素材严重缺乏,20多页的内容都装不满。”吴元只能“逼”着自己写,也“逼”着身边文字功底好的队员写。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援藏队建立了文稿发布计分激励机制,目前还将刊物稿件发表与干部日常考核工作挂钩,吴元说,“能干会写应该是援藏干部具备的一项素质。”稿件超量成了现在的常态。

  如今,捧着这一摞刊物,除了工作队两年来的工作,每一个队员的成长也都装在里面。思考积极性增强了,定期总结工作的习惯养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形成了,业余生活丰富了……这不仅是一本队刊,更是一个锤炼场和展示台。

  说到这支援藏队到底有何不同?汪峰给出了八个字——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我们要做一支‘带不走’的援藏队!”——汪峰希望创造出一种新的“传帮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结对子”。

  “因为意识观念不同,援藏队员和当地干部群众之间不时会发生一些‘说不通’的情况,就像不匹配的齿轮。”汪峰认为,解决这种尴尬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再带动他人,“不断培养援藏队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干事情,主动对接资源,积极向上,追求进步,既可以辐射队伍内部,形成比学赶超,又可以让本地干部群众看到更多可能,从而自己参与进来。这就是一个带动的过程。”

  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的队服上,印着4个大字——援藏力量。

  力量从何而来?

  一方面,是受援地区的干部群众打开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突破了自己;另一方面,是援藏队员从援藏工作中培养了独立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不求事大,但求自始至终。

  05

  “11个全州之最”背后的“德格人”

  2019年,第22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评选揭晓,名单中就有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

  “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德格人,把德格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提到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时,德格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丽娜这样形容。

  2012年起,成都高新区开始对口支援德格县。8年来,成都高新区累计投入援建资金5亿余元,选派各条战线援藏干部4批共686人,倾尽全力助力德格县脱贫摘帽。

  2020年2月14日,四川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批准包括德格县在内的31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德格县实现脱贫摘帽。

  丽娜告诉记者,德格县的脱贫摘帽成果创下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11个全州之最”,包括易地搬迁量全州之最、修建房屋量全州之最、安置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量全州之最、向贫困户发放牦奶牛数量全州之最等。这些来之不易的最亮眼的成果,绝大部分都与成都高新区息息相关。

  “向贫困户发放牦奶牛数量全州之最”让丽娜印象最深。

  在高原藏区,一般家庭都要靠养牦牛维持生活,不仅可以自产自食,还可以销售出去。德格虽是一个牧业大县,但在整个脱贫攻坚的调研和推进过程中发现,很多贫困户是无蓄户。

  为了破除这样的窘境,成都高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贫困户每家每户都发放了牦奶牛,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百姓的造血能力,“无论是从资金的投入或是人才的接续还是产业的培育上,成都高新区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创字当头、惟高惟新,以质为炬、争先率先”的成都高新精神,融入了每一个援藏队员的骨血里,跨越千里,接续奋斗!

  前后接触了第三批和第四批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深度融入”是丽娜给予每一位队员的评价,“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开展,援藏队员一批接一批涌入德格,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艰巨。与当地的干部队伍同作息的他们,无论从精神风貌上还是状态上都是非常好的,他们已经完全深度融入了德格。”

  有深度,还有广度。

  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援藏队员分散在了德格的每处角落、每个岗位:党政干部、教师、医生、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在哪个单位都是骨干,到哪儿都是大家最欢迎的人才。”

  “他们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他们永远都是德格人,我们德格人和他们永远都是亲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张婷婷 吴喆 唐元 钱虹辰 于谭阳;部分图片由成都高新区(简阳市)援藏工作队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文艺巡演启动 首场走进革命圣地会宁(图)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文艺巡演启动 首场走进革命圣地会宁(图)
  • “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开幕 “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开幕
  • 童趣大自然 乡村美如画 紫香·童家湾添彩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 童趣大自然 乡村美如画 紫香·童家湾添彩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
  • 酒泉瓜州借力规范枸杞标准 3000亩示范地迎首茬采摘季 酒泉瓜州借力规范枸杞标准 3000亩示范地迎首茬采摘季
  •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南滨河路大片马鞭草陆续盛开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南滨河路大片马鞭草陆续盛开
  • 临夏县池湾景色美如画 临夏县池湾景色美如画
  • 拱北湾村里话幸福 拱北湾村里话幸福
  • 父亲节丨孩子不同阶段 爸爸的角色各不相同 父亲节丨孩子不同阶段 爸爸的角色各不相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石榴杯”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一廊一
2   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 白银市农产品供
3   “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会宁美
4   童趣大自然 乡村美如画 紫香·童家湾添
5   甘肃全面完成2019年国家下达生态环境约
6   酒泉瓜州借力规范枸杞标准 3000亩示范
7   天水动物园一东北虎产下“双胞胎” 邀
8   王锐 王军督查公祭伏羲大典重点工作筹
9   天水市评出十佳好吃大樱桃
10   天水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11   裴家台村:拉面“拉”来3000万元
12   临夏州开启体育传媒融合发展新模式
13   张家川县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推进会召
14   临夏州上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15   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镇南滨河路大片马鞭
分享到